第99章 劝说荀彧
作者:逝氺无痕   三国:开局获得霸王武力最新章节     
    荀彧说道:“某并非为了自己,而是替大汉拜谢贤弟,陛下乃是先帝嫡长子,他便是大汉唯一的天子,虽被董卓所废,然,天下人所承认的天子,依旧是他,贤弟救了陛下,便是救了大汉。”
    杨凌顿时了然,难怪董卓要杀了刘辩,这家伙虽然木讷,却是被天下士族认可的皇帝,只要他活着,刘协这个皇帝就没人会认。
    “文若兄,董卓独霸朝纲,小弟有心铲除之,无奈势单力薄,特意前来,便是想请文若兄出山相助。”杨凌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出了自己目的。
    荀彧闻言,沉默片刻,开口道:“贤弟有何妙计除贼?”
    作为一个忠于汉室之人,荀彧自然想要除去董卓,无奈,董卓实力太强,荀彧一时之间也没有办法除去董卓,这才愤而辞官。
    杨凌笑道:“董卓实力强大,二十万西凉军在手,小弟已经取得陛下诏书,准备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
    荀彧点点头,想了想,便开口道:“贤弟此计不错,若是真能号召天下诸侯,一起讨伐董卓,的确是有可能成功,不过…”
    杨凌笑道:“文若兄,有什么话,请直言。”
    荀彧苦笑道:“仲明兄虽有除贼之心,然,天下诸侯却未必响应啊!”
    其实荀彧说得比较委婉,杨家虽然在天下士子之中威望很高,不过,掌握的实力并不强,即便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恐怕也未必有多少人响应,毕竟,那些都是手握实权的一方太守甚至州牧,虽然敬重杨家,却未必会听杨凌的号召。
    杨凌自然能听出荀彧的意思,笑道:“文若放心,吾在洛阳之时,便与本初兄和孟德兄商议好了,待吾发出讨贼檄文,袁本初和曹孟德便会响应。”
    荀彧大喜,曹操先不说,若是袁绍能够响应…
    “若是如此,集合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的影响力,天下诸侯必然云集响应,讨董有望矣!”荀彧有些欣喜的开口道。
    杨凌点点头,笑道:“正是如此,不过,不瞒文若,吾在辽东,也招揽了几名大将,不过,却是缺乏一名智谋过人之士,因此,小弟特来颖川,请文若兄出山相助。”
    荀彧闻言,颇为意外,想不到杨凌居然是来请他出山的。
    荀彧此时已经有了出仕的念头,在他看来,汉室衰微已成必然。
    想要再次中兴汉室,必须找一个能够力挽狂澜之人辅佐。
    历史上的荀彧找到了袁绍,不过,荀彧很快便发现,袁绍此人虚有其表,并不能中兴大汉。
    于是,荀彧又选择了当时实力弱小的曹操,并为其制定了统一天下的基本方略,之后又陆续为曹操举荐了郭嘉和荀攸,堪称曹魏最重要的谋士。
    不过,随着曹操势力的膨胀,其野心也逐渐扩大,最终,曹操与荀彧分道扬镳,荀彧被赐死。
    不得不说,荀彧对汉室的忠诚,也让杨凌颇为头疼,不过,目前来说,荀彧对杨凌还是非常有用的,大不了,今后努力改变他的想法呗。
    实在不行,就学曹阿瞒,反正,到了那时候,有没有荀彧也不重要了!
    听了杨凌的话,荀彧沉思片刻,开口问道:“不知仲明对于天下形势有何看法?”
    杨凌笑道:“董卓欺凌天子,讨伐董卓势在必行,不过,自黄巾之乱开始,朝廷允许各地世家豪强、太守私自募兵,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便逐渐减弱,及至先帝听从刘焉谗言,废史立牧,大汉朝廷的政令便很难出司隶了,即便是讨伐成功,想要重整河山,恐怕也不容易啊!”
    杨凌叹了一口气,荀彧颇为认同的点点头,再次问道:“不知贤弟觉得此次讨伐董卓,能否成功?”
    杨凌摇头道:“成与不成,不在吾一人,若诸侯能够齐心协力,董卓虽强,也终将覆灭,不过,吾始终担心,诸侯之中,到底有多少人是单纯的想要剿灭董贼。”
    杨凌自然清楚诸侯的德性,不过,他可不能说出来,这毕竟是刷名望的好机会,若是错过,岂不可惜?
    荀彧点点头,继续问道:“若是讨伐董卓失败,君当如何?”
    杨凌笑道:“返回辽东,招兵买马,逐步击败天下诸侯,重整山河。”
    荀彧眼睛冒出精光,简单的几句话,荀彧便从中读出了杨凌的野心。
    不过,他并不在意,只有野心勃勃之人,才能重新统一天下,在荀彧看来,只要对方能保留汉室,那么一两代过后,权力最终会被收回。
    “真有那一日,贤弟当如何对待汉室?”荀彧的眼睛直直的盯着杨凌。
    杨凌闻言,若有所思的看了荀彧一眼,说实话,他当然知道荀彧想听什么,不过,杨凌却不会昧着良心说话。
    “能扶则扶,若不能扶,则…取…而…代之!”杨凌一字一顿的说道。
    荀彧眼中闪过一丝慌乱,连忙开口道:“仲明,汝此言大逆不道也,汝弘农杨氏,世食汉禄,世受国恩,岂能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荀彧脸上满是失望,似乎非常不满意杨凌回答!
    杨凌笑道:“文若所言谬也!我杨凌忠于大汉,然并非忠于一人,实乃是忠于天下百姓,若君王不能体恤百姓,留之何宜?大汉若不是有桓灵二帝存在,缘何变成如此模样?”
    “这…”荀彧语塞!
    杨凌继续道:“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文若乃是饱读诗书之人,岂能不知这个道理?忠于一家一姓,乃愚忠,忠于天下百姓,是为大忠,文若乃是当世智者,难道想做一个愚忠之人?”
    “我…”荀彧被问得哑口无言!
    杨凌却是根本不给他狡辩的机会,继续开口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君王不能造福百姓,文若难道这能置百姓生死于不顾?”
    荀彧闻言,满脸纠结,不知道忠于大汉是对是错。
    杨凌笑道:“文若,大可不必如此,吾也并非想要取汉室而待之,若是君明臣贤,即便吾想这么做,天下人也必将反对,相反,若是君昏臣贪,即便吾不想取而代之,自有他人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