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干活要劳逸结合
作者:煤球很文静   分家分户,我来做家里的顶梁柱!最新章节     
    整理了下脸上裹的布,戴好草帽,干农活可以,必须要保护一下肤色!拿起了镰刀,杜晓娟毅然决然的踏入了麦田!
    苏氏打理的麦田整齐又稠密,苏氏和杜晓娟一人一行并排割麦,割麦时手一拉就是整齐的一把。弯着腰,一手拉着麦秆,一手拿着镰刀,不停的重复着这个动作。
    杜昌荣实在太小了,既割不了麦,也捆不了麦。
    但是他很想帮姐姐和娘分担一点农活,小小的一个人也没歇着,在割过只剩麦茬的地方,捡掉下的麦穗。
    两人都在不停歇的割麦子,在太阳快要升到头顶的时,终于割完了一亩地。不能在最热的时候干活,必须要劳逸结合,杜晓娟可不想像她爷爷一样,干活干累死了......
    “娘,已经割一亩地了,现在回家休息吧,等下午太阳小点的时候再来捆麦子,运麦子。”
    看到她娘脸上有点迟疑杜晓娟又说道,“早上割的麦子还有点潮湿,直接捆好就往打谷场运会很沉。
    现在回家吃完饭休息一会,下午再来运麦子,经过中午阳光的暴晒,麦子就干了,下午运刚好。人也休息好了,有力气了。
    马上就是最热的时候,花大量的力气运麦子,会非常消耗人的体力,等下午再割麦子精神也不好.并且下午麦子很干,割麦子麦穗容易掉,后续捡麦子又增加农作量。
    割好了天黑了今天也不能运,晚上放在地里会有潮气,第二天早上再去挑运又湿又沉。就这样恶性的循环往复,活没快多少,人是累的不行了.......
    娘,咱们要学会劳逸结合!”杜晓娟说的口干舌燥,理论加实操的经验希望她娘能被说服!
    苏氏仔细思考了一下闺女的话,好像也有点道理,又看到闺女热的通红的小脸,心疼不已,咬咬牙,不干了,回家吃饭休息!
    杜晓娟忽然觉得割麦子跟她以前读大学时,接触的农活简直不能比啊!又累又热还有灰,只是干个早晨和上午,还不是最热的时候,身上就已经像洗了澡一样湿透了。
    回到家,先用凉水冲个澡,虽然下午还要继续捆麦子,运麦子,但是此刻她是一点都忍受不了,自己身上的汗臭味了.......呜呜呜
    洗干净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睡个午觉恢复下体力!
    苏氏看着闺女累的倒头就睡,也是很心疼的,可是家里没有重劳力,不能什么都指望别人,别人家也要忙秋收。
    只能做点好吃的让女儿吃饱些,苏氏和了一些白面,擀起来了面条,下了一锅青菜鸡蛋面,还另外喔了三个荷包蛋,两个放在了闺女碗里,一个放在了儿子碗里。
    “娟儿,醒醒,吃饭啦。干了一上午活,没吃饭人受不了的,吃过饭再继续睡。”
    杜晓娟睡了大概半个时辰左右,肚子咕噜噜响起,确实是饿了。
    看到她娘给她盛好面条的碗里,还有两个荷包蛋,心里一阵感动,夹了一个放在苏氏碗里。
    “娘,您回来都没有休息吗,这么累做什么擀面条,随便吃点剩干粮就行了,明天不要再手擀面条了。”
    看着自己碗里的荷包蛋,苏氏欣慰的说道,“娘不累,快吃,吃饱了才有力气。”
    杜晓娟吃完又躺床上休息去了,刚睡了一觉这会已经睡不着了,思索着家里需要一个交通工具。买不起马车买辆牛车也行,既可以犁地也可以拉东西。
    学医的事情既然已经开始了,她就不想中途而废。每天来回走路既耽误时间也很累。
    已经跟她师傅说过了,如果哪天没去就是家里在秋收,希望师傅不要以为是自己退缩不想学了.......
    要是现在有牛车,下午就可以用牛车拉麦穗啊,用扁担挑或者背篓背,一趟趟运到打谷场得多长时间啊!
    可惜现在买不了啊,她压根不知道哪里买牛,更不会看牛好不好,买回个病牛不就心塞了,这会都在秋收,谁有空帮她买牛啊?
    办法总比困难多,先去找张大伯打听打听。反正也没有睡意了,这会正是日头最大的时候,张家人应该在家休息吧?
    走到张家门口,正好碰到提着食盒回来的青青,原来张大婶他们中午都不回来的,青青做好了饭,把饭菜送过去,他们直接在地里就解决了午饭......
    青青解释道,“我娘说,要赶着时间把麦子收回来,我家没分家,二哥也不在家,家里十亩地不抢收遇到下雨就完了。中午就我和子峰子岚回家做饭,休息一个时辰。”
    杜晓娟想托张大伯买牛的事也没提出来,这会大家都忙的热火朝天,还是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了。
    下午寅时初,杜晓娟又去地里了。他们家就两个劳力,不像别人家,男人在前面割麦子,女人在后面捆。
    上午两人都在割麦子,没人在后面捆,捆好后杜晓娟让苏氏先做在地里歇会儿,她实在不想两个人用扁担一趟趟挑到打谷场.......
    张俊豪家的地就在杜晓娟家边上,杜晓娟先向张俊豪打听了一下,顾大娘家和里正家地在哪里。
    还好两家的地在同一个方向,一路走过去先到了顾大娘家的地,向她打听了一下里正家的牛车,现在可以租来运麦子嘛?
    “晓娟,里正家的牛车,是村里人共同拥有的,并不属于里正,平时租出去是给村里创造共同财富,现在大家都在秋收,你一个人用牛车会引起大家的意见,大娘建议你不要开这个口。”
    顾大娘看到杜晓娟失望的小脸,想着她家就母女两个干活确实不容易,自己跟老伴儿,两口人就二亩地,再说她家老头子跟土地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了,干活是一把好手,她是不觉得有多累的。
    “你去找村里蒋木匠家看看,他家虽然没有牛车,但是他家有板车,你花几文钱租租看。”
    杜晓娟又充满了希望,板车一趟也能拉不少,比用扁担挑好多了,向顾大娘感谢后,走向了蒋木匠家。
    蒋木匠这人挺老实本分的,他也是跟着他爹学的木匠手艺,但是这年头老实本分的人怎么会做生意?都是村里谁家需要结婚建新房打家具,才会找蒋木匠。
    村里就二十几户人家,谁家都是能坚持用就坚持用,坏了就自己想办法修修,打了一套家具能用几十年,有的甚至还能传给下一辈。
    他家的条件也就比村里其他人好那么一点点,毕竟找他打家具的人家太少了。
    杜晓娟看到蒋木匠直接说明了来意,“蒋叔,我能找你们家借用一下板车嘛?我跟我娘两个人挑麦子实在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