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的声音由远及近,人还没有走进来,就听见他急切的声音。
“王爷,信阳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刚才宫里来人传消息,皇上让王爷即刻进宫。”
旱灾?
两人的心一颤,眼下所有计划都暂停。
听到旱灾,就能想象有很多百姓流离失所,饥饿致死。
“羽儿,我先进宫,其他事等我回来再说。”
“好,注意安全。”
容楚南快速换了一身长衫,带着天风去往皇宫。
御书房。
皇帝和各位大臣已经在商讨信阳旱灾一事,见容楚南来,皇帝眉头紧锁,不知这旱灾该如何是好。
“微臣参见皇上。”
“南王免礼,今天接到信阳的急报,你看看。”
王公公接下皇帝手中的急报,递给了容楚南。
打开一看,容楚南眉头越邹越深,比想象中还要严重,而且这是四天前的情况,信阳离京都,即使快马加鞭最快也要四天,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如何了。
“这场旱灾百年难遇,百姓们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缺水,没有粮食吃,很多人丧生在这场旱灾中,民生凋零,食不果腹,已经饿死上百人,众爱卿,有什么法子尽管说。”
大臣们议论纷纷,急报上请求朝廷赈灾,目前的情况就是解决百姓们的温饱问题。
虽然有邻县去赈灾,每天施粥,可面对偌大的信阳城仍是杯水车薪。
粮食肯定要赈,要多少?百姓没有庄稼,等同于饿死,朝廷能解决一天两天,但是不能解决一月两月,那么多百姓没有吃的,即使把国库中的粮食都搬过去也无济于事。
“皇上,微臣认为先赈粮食,那些灾民等不及,年轻力壮的还可以熬一熬,但妇孺和孩童恐怕扛不住啊。”
元大人在当官之前过的就是苦日子,对百姓这种无粮无水的生活深有体会。
洛大人拱手道:“皇上,元大人说得没错,朝廷需要赈济粮食,现在百姓们没有吃的,已经活活饿死上百人,而且数量每天都在上增,如果再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其他几位大臣同样附议,朝廷尽快赈粮才最重要。
皇帝见容楚南一直没讲话,想听听他的看法,“南王,你意下如何啊?”
容楚南在来皇宫的路上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赈粮食是肯定的,但如何赈?光靠朝廷,万万行不通,信阳城有几十万的人口。
旱灾严重,粮食的供给要保证百姓们至少半年的生活,可拥有这些粮食的都是富贵人家。
什么朝廷重臣,什么富商,什么读书人,都是披上体面的外表。斯文!都是伪善的嘴脸。
急报不是今天才有的,那么地方官员为何没有落实粮食的去向?不可能衙门里没有粮食吧,即使在粮仓或者邻县募捐,也能撑几天,现在全部甩给朝廷。
“皇上,信阳粮灾的形势还在不断扩大,地方官员可有作为?信阳年年旱灾,朝廷以前拨款让他们修缮水塘,可有落实?”
御书房里几位官员议论纷纷,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吗?现在最主要的是赈灾,百姓都吃不上饭了,还有谁去管水塘的事。
洪大人道;“皇上,臣认为此时应该立即传令下去,有序开放粮仓,以解百姓现在的困难,只要挺过七八月份,等秋分旱灾就会缓解。”
皇帝思索了一番:“信阳旱灾已经危及生命,粮仓已空了一大半,最多能撑十天左右。”
洛大人站了出来,“皇上,粮仓亏空,就怕有人发国难财,抬高粮价,今年旱灾严重,秋分的收成不比往年,此时还需要尽快命各地稳定粮价,以免有心人作祟,到时候百姓恐买不起粮。”
又一官员站了出来,“现在最重要解决粮食问题,各地大户人家必有存粮,可向各地征集粮食,或者借粮也可以。”
开放粮仓是必须的,但一旦粮仓空了,信阳城的百姓也就彻底完了。
要让那些粮商和大户人家自愿拿出粮食,恐怕很难,无论是征还是借,都很困难,或者只能得到一点点。
谁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还在这关键时刻,如果官府强行要,他们完全可以说没有,毕竟这事要靠自愿。
灾荒之年,人都是自私,就怕哪一天自己也吃不上饭。
总之,这件事很难办,但是又必须的从这些人手中得到粮食。
容楚南在脑中细细思来,粮商会在这个时候抬高价格,这就造成了富人吃得饱,穷人只有饿死。
灾区粮价暴涨,无数粮商带着多余的存粮去售卖,总之一句话,苦的是百姓,吃不上饭的还是那一批人。
特别是在京都的官员都没有体验过水灾和旱灾,不懂百姓的疾苦。
容楚南是深有体会,之前在宫外那段时间,差点就死了,有段时间每天挨饿挨冻是常事,差一点就回不来了。
整天坐于高堂之上的官员,不知民间疾苦,他现在严重怀疑信阳城以前的灾情有所隐瞒。
那些贪官怕惹麻烦,怕丢官,一个个故意把灾情说得比较轻,让朝廷以为灾情不严重。
现在瞒不住了,一年比一年严重,官员又舍不得动根本,这才说了事情,不过这也是猜测,需要到信阳亲自去看看才知道实情。
御书房内,气氛紧张,无非就是开粮仓和平衡物价等细则。
急报昨日已呈上,今日也有,看样子信阳每天都会把灾情传给朝廷。
“此事必须要解决,地方已经给朕上奏,催促开放粮仓。”
“不能在拖下去,往年旱灾也是开放粮仓,只不过今年旱灾比较严重,很多百姓已饿死街头,众位爱卿,此事不能耽误,百姓现在还饿着肚子呢。”
“禀皇上,如果平衡粮价,富裕之地的粮食恐很难流动到灾区。”
“开放粮仓也只能维持十天左右,要是粮仓空了,百姓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在这期间肯定有人囤积粮食,有的趁机发国难财。”
“如果真有人囤积粮食,一方独大,难道官府就不作为了?”
“哼,官府,就怕官官相护。”
没有商量出对策,这些大臣反倒吵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