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皇上赐服
作者:畴畴   绑定系统,做县令爹的无敌女师爷最新章节     
    薛文堂【笑面虎】和卓师爷【秃尾狼】的外号都传到京城去了。
    薛守拙出京之前,把《哪吒闹海》的戏本子也给了明安公主。
    她喜欢的不得了。
    听到有人说大师爷的坏话,她很气愤。
    “怎么大师爷还成了【秃尾狼】了,真是让人生气,明明大师爷道骨仙风,风度极佳!”
    “他们说大师爷一脸麻坑和脓疮,特别丑陋,所以不见人,不但如此还是秃头,把自己捂的严严实实,就是怕恶心到别人。他虽然有才,因为脸无法见人,只能当个师爷。”
    公主的侍女转述外面的传言。
    明安公主恨恨地说:
    “这分明是有人嫉妒大师爷的才华,出言诋毁!”
    “他们还说大师爷特别好色,吃女人不吐骨头。”
    “胡扯!!这,这,他们怎么敢!!”
    明安公主越来越委屈了。
    真是太缺德,如此造大师爷的谣。
    谣言传到孟阳郡主那里,她差点和侯爷一起笑死。
    “咱们的儿媳妇,又丑又秃,还好色,喜欢妙龄少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世上乐子那么多,没有比这个乐子更可笑的。
    薛文堂和薛守拙这回走得时间长,长平侯家各种帮薛家打掩护。
    “侯爷,你说咱们的二儿媳妇是不是太能干了,把那些当官的整得太狠,所以给取了个【秃尾狼】这么难听的外号。”
    “可不是嘛,亲家多好说话个人,被叫成【笑面虎】了。”
    太后也觉得这件事有意思,跟永继帝叨咕:
    “皇上眼光倒是好,选薛文堂这个人,看着老实,不过手段可不错。他的女儿也不差,只不过……”
    贺友兰大女儿这个太子妃固然是好的。
    正因为好,现在反而需要选一个人来平分秋色。
    前朝不能一家独大,后宫也不能。
    永继帝给前太子选的鸿胪寺卿的女儿,真是用心良苦,顶合适的人选。
    真可惜。
    听说现在嫁给陆国公第三子,那个陆晨风婚后像变了个人,还纨绔上了。
    永继帝也明白太后的意思。
    太子身边要有新人。
    必须比贺友兰的大女儿不差什么。
    可是人家薛小姐那非郑彦中不嫁的劲儿,全京城都知道。
    实在不好抢。
    太后觉得永继帝多少有些婆婆妈妈。
    一纸诏书,有什么了不起的。
    好东西优先给皇家,天经地义。
    但她也不想做坏人。
    太子听说薛文堂扳倒井东来,浩浩荡荡回京城了。
    “此人真是个人物,父皇眼光独到。未来薛文堂也许要进内阁也说不定。”
    只不过现在内阁的格局稳定,永继帝的前伴读是礼部尚书,贺友兰是吏部尚书,冯檀是户部尚书。
    向来内阁由吏户礼三部把持着。
    都快成惯例了。
    可是冯檀毕竟年龄大了。
    老而不死是为贼。
    有些人对冯檀早就看不顺眼。
    兴许过两年冯檀走了,位置空出来,接手的就是薛文堂。
    “薛文堂,他的女儿也不错。”
    太子自言自语。
    最近京城里面想把女儿塞进东宫的人家多了。
    只等太子妃怀孕,选侧妃就必须提上日程。
    薛小姐和这些事情都无关。
    她只等着郑彦中。
    “真是个妙人,没有着急成为侯府里面小心谨慎的小媳妇,也没有参与京城贵女杂七杂八的圈子,与世无争,不声不响。老爹的仕途节节高升,她却不见人。侯府公子和她情根深种。呵呵,有意思,有意思!”
    薛小姐仿佛是一枚避水珠,京城水深风浪大,她坐在中央,但是水溅不到她身上。
    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人?
    “陆晨风喜欢她,对不对?”
    太子问自己的亲信。
    “是喜欢,不过薛家根本没给过陆家眼神。连客套都不客套。”
    太子听了不禁笑出了声。
    “薛家,薛小姐,确实迷人。”
    薛文堂回京之后,薛守拙趁人不注意赶紧去了郑家的庄子上。
    薛文堂去跟皇上复命。
    永继帝龙颜大悦。
    “薛爱卿,如你这般踏实办事的人才真是难得。朕有爱卿这样的干将,深感欣慰,真是我大虞的幸事。”
    薛文堂心里嘀咕——
    别夸了,下次这么危险的差使,能不能交给别人干啊!
    不过他嘴上说的是:
    “全赖圣上英明,此次都是大理寺少卿郑彦中和阎次非统领的功劳,臣坐享其成,没什么太大贡献。”
    永继帝心想,呦呵,给自己女婿脸上贴金呢。
    郑彦中年纪轻轻四品大理寺少卿,官不小了。
    “薛爱卿不必自谦,此次肃清边地贪腐之蛀虫,整饬风气,提振军威,都是爱卿的功劳。来人,赐薛爱卿斗牛服,麒麟玉带。”
    皇上给有功的大臣赐服、赐玉带,那是莫大的荣耀。
    薛文堂的大哥薛文山知道这件事,激动地跪在地上哇哇哭。
    “我们薛家获得皇上赐服了,获得皇上赐服了!!!!”
    这衣服不是用来穿的,是用来供祠堂的。
    留给子孙后代,过年的时候全家对着磕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