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煤矿问题
作者:畴畴   绑定系统,做县令爹的无敌女师爷最新章节     
    薛文堂也知道,无论说的多好听,这些粮食到底如何,还得皇上亲眼看一看。
    司农司接下了在皇庄试种的任务,永继帝亲自划定了种植区域。
    不但有人专门看管种植过程,还定期抽调官员去视察种植情况,防止作弊。
    反正这样种下来,等到再次收获,让皇庄上的百姓再吃一段时间,确定没事了,估计也就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了。
    欲速则不达,虽说薛守拙恨不得能够马上全国推广种植这些高产作物,问题是,这里面还涉及到各地赋税等问题。
    种出来的粮食要交税,老百姓自然愿意种熟悉的作物,不愿意冒更大的风险。
    贸然让各地试种新粮食,地方官员也可能因为抗拒,不愿配合。
    不如先在皇庄大面积种植,成功与否,就算有损失,皇家承担,不涉及百姓。
    薛文堂在永继帝的眼睛里面,就是实干家。
    没有虚的,不玩花活,非常好。
    他越来越喜欢了。
    贺友兰见皇上对于新粮食非常感兴趣,趁机又提出增开港口以及增设市舶司。
    永继帝沉吟半天,终于答应了岭南的港口也做通商之用。
    贺友兰长舒一口气。
    皇上终于扩大开海了。
    只不过,对于增开宁波港的建议,永继帝却始终不同意。
    尹先生思考良久,对贺友兰说:
    “恐怕皇上永远不会开宁波港。江南不可再富,皇上害怕南方富庶之地生出异心。”
    贺友兰听了之后,也认为这种分析十分有道理。
    然而他特别惋惜。
    宁波港的港口条件和地理位置绝佳。
    江南又是天下货物集散之地,河运又特别发达。
    如果宁波开港,可以实现河海连运。
    宁波港以前存在过,只不过由于倭寇的原因,关闭了。
    如今倭寇隐患消除,理应该重新开启。
    然而文徵晖当初在倒台前对永继帝说的一番话到底还是起了作用。
    江南再富下去,可能会危及京城。
    明知道开宁波港会带动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可是皇上就是不开。
    皇权重要还是国家发展重要?
    呵呵,在皇帝心里,自然是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重要。
    “其实皇上的顾忌也没有道理,难不成江南富裕了,就不服从天威了吗?”
    贺友兰不满意地发牢骚。
    尹先生心想,没准还真的会这样。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是知道中国近代史的,清朝洋务运动之后,清廷对南方的统治力反而下降了。
    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根本不理朝廷的茬,把朝廷的诏令当屁放了。
    地方强大了,当然有和朝廷抗衡的资本。
    “不管怎么说,岭南开港,也是一种进步。”
    尹先生想,只要不固步自封,也许在这个平行世界里,自己能够改变天朝上国因为封闭自大而逐渐衰落的命运。
    他现在比较关注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北方新发现的煤矿。
    如今煤矿把持在冯檀的手里面。
    尹先生明白,提高生产力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掌握生产资料。
    在工业革命里面,煤的份量可太重要了。
    起码想要大规模生产透明玻璃,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如果想生产水泥,真正能达到抗风化的水平,也需要高温。
    从生料到熟料的过程,只有达到一定温度,至少要1500度的高温,才能形成水泥所需的硅酸钙。
    否则看起来结实的土水泥,没多长时间就会碎裂掉渣。
    “煤矿在冯檀手里面,他不会轻易给别人的,矿就是钱。户部管着天下的钱袋子,只会把所有的矿把持得死死的。”
    贺友兰跟尹先生说明。
    虞朝有很长一段时间,地方上并不热衷于开矿。
    即便现今也是如此。
    不是没有开矿的技术,但是生产效率依然不高。
    尹先生一直想弄明白这个问题,经过多方打探,终于有了眉目。
    开矿一般由地方政府出钱出力,但是最后矿产由朝廷把持,户部派人监督矿业生产,然后收取矿税。
    也就是说,地方官忙乎半天,自己什么也没得到。
    好处都被朝廷拿走了。
    凡是有矿山的地方,都结党营私,风气混乱。
    矿就是钱,谁都想从矿上获得好处。
    有的仗着自己是权贵,私自开矿。
    户部的矿课司把开矿权偷着卖给地方豪强的。
    安康帝有一段时间,要把矿税完全收归朝廷。
    就让内行监去管这件事。
    因为感觉太监又没有老婆孩子,总不至于贪吧。
    结果忠于皇上的内行监到了矿上就变味了。
    各种敲诈勒索,一个地方哪怕矿山已经废弃了,也硬说还在开采,石头缝里面都能勒索出钱来。
    后来把内行监撤回。
    安康帝留下诏令,内行监无故不得出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