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见孙坚的马匹受伤严重,几乎马上就要身死,下了马就要让给孙坚。孙坚不允,曹洪大声道:“军中可无洪,不可无君侯也。”周边还有贼敌,孙坚也不和曹洪啰嗦,上了曹洪的马,又一把把曹洪拉上马来,两人同骑一马,又领人往前冲杀。
终是汇了刘贤部,诸将见抢回孙坚,心中大定。又往回杀,寨门正是夏侯惇带兵来迎,总算是安全回了营寨。
徐荣这边,眼见王方身死,李蒙樊稠怯战。寨前士卒被孙坚等人来回冲杀,阵型已乱,虽然可惜,但也知事不可为,下令弓箭手掩护步卒回撤,鸣金收兵。
双方各自收拢了残兵后,孙坚营中,医官为诸将包扎伤口,除了刘贤和未出寨的将领,几乎人人带伤。其中典韦伤势最重,大腿被李蒙刺伤,行动上受了影响。孙坚更是跟个血人一样,除了头盔覆下没血,没有一寸皮肤是干净的,不过是别人的血居多。
此时医官正为孙坚大臂处理伤口,孙坚道:“却是差点回不来了,劳烦诸将相救。”
曹操道:“文台幼时究竟是吃了啥,操在寨中,可是羡慕的紧啊。”众将闻言大笑,孙坚也是笑道:“孟德勿要在言笑于我。”众人又是对孙坚一阵恭维。
玩笑开罢,刘贤出列拱手道:“徐荣远来,眼下已战了两阵,我担心,今晚徐荣还会来战。”刘贤眼下心中远没有所见的轻松,他双手双腿都在打颤。这是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症状,不开玩笑,他刚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要说轻松写意那可太假了。
他分析的很有道理,徐荣打的太急了,虽然他们提前看破了徐荣的计划,但是也没有这么急。一般来说,士兵远来,战上一阵就差不多了,徐荣是连着打了两场。
孙坚道:“不错,我也有如此担心。徐荣打的这么急,我怀疑是李典韩当那边有变化。总之不管如何我们今夜还是要做好准备,严防死守。”
果然不出刘贤所料,用过晚饭之后,天色尚没有完全暗下来。徐荣又领人攻寨,众人气急,哪有这么打仗的,只是无奈,眼下敌强我弱,话语权不在自己手上。
由徐荣部冲击营寨东门,董越部配合。段煨部冲击营寨西门,牛辅部配合。整整攻了一个时辰,几次都冲破了部分寨墙。若非孙曹这边出色的将领能力,几乎就要被徐荣拿下。
刘贤配合孙坚守东门,典韦养伤,身边由邢道荣负责他的安全。原来在他手上的孙策被孙坚带了回去,眼下战局吃紧,孙坚也不放心自己儿子在别人帐下。
徐荣部攻寨之前,刘贤也是找到了郭嘉询问计策。郭嘉道:“贼军四部,徐荣和段煨算是朝廷派系。今日阵中相见,可见徐荣只知朝廷不知义军,但是徐荣部最弱。段煨算是为了完成朝廷任务,假如损失太大,段煨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我军最好盯着徐荣部打,若是让段煨来担当主攻,段煨可能一天都打不了就有退意了。”
“再说牛辅和董越,两人均是董贼亲信,其中董越是立功心切,牛辅是看不中那几个功劳的,打赢固然最好,打不赢他也不是指挥,受不了什么责罚。”
“若公子能调动全军,放弃西门,尽起手中之兵,放弃西门,背水一战直取东门,则不出一天,四将离心,我等可安然回洛阳矣。”
刘贤是听得懂的,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但是他调不动全军啊。在把话说回来,就算他能调动全军,他也不会采纳郭嘉的建议,郭嘉的建议太冒险了。全力攻击东门,若是成功了,刘贤估计确实如郭嘉之说,不出半天,四将肯定是离心了。但是要是没能建功,后面就被段煨和牛辅抄了。
郭嘉自己也知道这一计之险,只是眼下两军堂堂正正对垒,到哪里去施计?估计就是张良来了也得摇头吧。虽然刘贤没采纳,但郭嘉也知道刘贤的难处,没有怪于刘贤。
天色晚下来了,徐荣也是鸣金收兵,召集了众将议事。徐荣道:“我等今天连攻了三次,最后一次更是除了牛辅部,全体兵士都上了。也没有奇兵来攻,我估计应该如李傕所说,派人去潼关华阴了。不然的话,就刚刚那种情况,这支奇兵再不上,也可能没有机会上了。”
不错,徐荣打的这么急,就是因为他想试出孙曹藏起来的这一支部队。李典韩当那里,他放了足有四千骑兵四千步卒,足可以保证一只鸟都飞不出渑池新安。眼下他几乎可以确定,孙曹派出去的人肯定是奔华阴去了。
李傕出列拱手道:“徐将军,我愿领一部人马去追击孙曹的偏军。”
徐荣道:“好,有李将军在此,华阴无忧也。”说罢,看向牛辅。
牛辅也是心中有数,这是问他讨兵,道:“既然如此,华阴处要地,不可不防,我与董越将军各出两千骑兵。只是劳烦稚然跑这一趟了。”
董越眼见牛辅都发话了,心中暗暗肉疼,只是丞相女婿都开口了,他也出列同意。
李傕领了军令和人马连夜出营,策马奔驰了两个时辰方才扎营。
他心中大喜,之前和幕僚在帐中沟通,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在牛辅帐下能拿到什么功劳?无非是人家吃剩下的罢了。想要立功就必须去找这支偏军,这支偏军明显就是弃卒,别说潼关华阴有多难打,就算打下来又能如何呢,董卓还会让联军占领华阴?
只是徐荣肯定不会放任华阴失守,他是阵前诸将,倘若放跑了一支人马去滋扰华阴,怪罪下来,只会怪罪于他。
而且最重要的是,想要去追人,肯定是要带兵而且带骑兵的。他只要要到人马,还不还以及怎么还法就都有讲究了。总之李傕就是想捞一支人马去立个稳定的功劳,而不是在这里吃别人捡剩下的垃圾。
他安顿好人马,又去寻幕僚道:“文和,此计甚妙,我此行若有寸功傍身,定不亏待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