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薏叹了口气,有些歉意的看向郝掌柜。
“对不住了郝大叔,庄户人家,见到生人以为是...”
郝掌柜毕竟年纪不小见识多了,只是摇了摇头,不过经此一事他更觉得刘掌柜那事估计就是其巧了。
这么个丫头也没看出啥本事来啊,真要是有本事还能让这一大家人这么闹。
“郝大叔,您刚才要说的事还没说完,您接着说吧。”
苏薏让她娘帮着重新给郝掌柜倒了一碗水。
郝大富心里叹了口气,这次苏家村怕是白来了。
可不知为何,他看向自己面前坐好的小丫头,还是想把心里的事说出来。
“唉,是这么回事,我那镇子里的布庄生意开张好几个月的,可这生意却极差!”
“明明东西都是和县城里一样的,可其他布庄都有生意。
唉!偏偏我这店半个人都没有,再这样下去,只怕是要盘出去了。”
郝掌柜叹了口气,这刚盘下来,又进了那么多货真要是不干了,怕是要赔上一大笔啊。
“那您找我是为了...”
“听那刘掌柜说姑娘颇有些本事,他们家宝贝儿子的事就是您看出来的,于是就想着...”
郝掌柜露出了几分苦笑,他这算不算病急乱投医啊。
苏老二和李逢春在一旁哪敢插话,早就听傻了,这都哪跟哪啊,这人是找闺女看风水?
这他们闺女可不会啊。
苏薏刚想说自己不会,胸口的玉佩隐隐发烫!
其它人没感觉,那郝掌柜却觉得眼前这丫头突然气质竟有了些许变化。
让人觉得眼前的的不再是个小丫头片子。
“郝掌柜稍等片刻,待我看看。”
苏薏说完也不管其它人,微微闭目。
光影闪烁,街上人来人往,苏薏突然来到一条街上,自己面前是一个布庄。
虽不知道上面的名字,应该就是郝老板家的布庄才是。
布庄里光线有些暗,门口左侧有个老乞丐,跪在那里哭哭咧咧的给路人磕头。
牌匾很是好看,上面还有不少的花纹。
光影在一闪,心底突然有声音传来。
“门口乞丐啼哭,匾上扶桑花开!大大的不吉,生意能好就怪了!”
苏薏连忙在心里让狐仙大人再多说点,不然她要怎么说啊。
那道声音倒也没有不耐烦,又耐心给这个小弟子解释了几句。
过了片刻,苏薏缓缓睁开了眼睛。
“郝大叔,您那布庄是不是在镇子东边,牌匾是深蓝色的,匾额上面画着几朵红色的花?”
郝大富连连点头,这小姑娘说的半点不差。
“您店门口是不是还有个老人,日日在那处乞讨。”
一说到老人,郝大富不禁皱眉,可不是么。
“唉,那老乞丐据说在那要饭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听说已经好些年了。”
苏薏点点头,也难怪,怕是之前的商户也是生意不好才卖的店。
“郝掌柜,您这是做生意的,有人整日门口啼哭,自是不吉利的!
而且您那牌匾上的花名为“扶桑花”,这个也不太吉利!”
扶桑谐音“服丧!”
一般人家里很少用这种花做花样子的。
苏薏没有隐瞒,一一把这里面的事和那郝掌柜解释了一遍。
“这....”
郝掌柜不禁沉吟,这小姑娘说的桩桩件件都对上了!
这个牌匾上的花纹是他突发奇想加上的!
只因一日在别处看到这种花觉得甚是新奇,于是亲自画了样子,做成了牌匾。
“哎!我这就回去把那牌匾换了”
哪怕不影响生意,这花的名字也实在是不吉利啊。
“只是那老乞丐....”
他一时之间有些为难,人家在那里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样吧,郝大叔,我明日去您的铺子里看一看,到时候再看看这事要怎么办。”
郝大富哪有不答应的要是能到店里看一看岂不是更好了。
就在一刻钟前他还怀疑眼前的孩子是个骗子呢,结果现在他只当眼前的小姑娘是个财神爷啊。
“好好好!那郝某明日就在店里等姑娘了。”
一边说着他就打算掏银子。
“郝大叔不必着急,明日看过再说也不迟。”
郝大富闻言连连点头,这小姑娘果然不错。
把人送走了,苏老二两口子还没回过神来,自家闺女怎的这么厉害了。
“爹娘,你们怎么了?”
苏薏看着傻掉的爹娘不禁好笑。
“二丫,你这,你这是在哪学的啊..你...”
李逢春赶紧摸摸苏薏的头和身上,怕不是自家闺女了。
苏老二也是嘶了一声,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家闺女这灵性从哪来的,莫不是真是天上的仙女转世?
吃晚饭的时候,苏薏赶忙给苏老爷子和苏老太太说这郝掌柜到底是来干啥的。
又拿出了那郝掌柜带过来的糕点。
“爷奶,这些给你们吃,都是顶好的东西!
您和奶胃口不好,吃这个最好。”
苏老爷子心里舒服了不少。
“别打开了,留着过年走礼吧,还能省下点钱。”
苏老太太也是这个意思,等过年的时候,估计姑娘肯定要拿东西回来,到时候这个就当还礼了。
不然自己买还要花银子,什么也不拿又怕闺女在婆婆面前难做。
“对了爷,还有个事想和您商量!
咱们这和灯笼在镇子里也就能卖二三十个,不如多做一些,到县城去卖怎么样。”
“县城...”
县城的人肯定要比镇子上多几倍,镇子上能卖出去,县城肯定卖的更好。
可是这县城也太远了些,到时候还是他跟这不然实在是不放心。
“那就让徐老汉多做些,然后存够了三五日去一次县城。”
要是日日都去可折腾不起,来回就要三个多时辰呢。
“那成,爷!那您可得再给我拿些银子买东西。”
去镇子上都是走着去,要是到现成就得坐牛车了,不然太累了。
苏老爷子笑呵呵的让苏老太太给拿了银子,苏四郎不用人说,直接去了徐老汉那里又定了一百个灯笼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