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的建议让皇上眼前一亮,连连点头称善。
于是皇上便想依韩飞所言,委婉回绝了两国使者,表示需要时间考量。
这时候贾丞相忽然开口:“皇上英明神武,自可把握大局。但贾某以为,暂时应允一二,或可避免两国不满。如蒙国求增派工匠,不如应允之,以示诚意。”
贾丞相的话让皇上再度动摇,韩飞眉头微皱。
正当皇上准备再度开口时,韩飞连忙进言:“皇上圣判,已得当务之急。臣再度建议,不可因小失大,应持定先前方针,回绝外族要求。臣愿与张尚书、王学士等一同前往边境慰问军民,为国家军事做准备。”
韩飞言犹在耳,让皇上重新坚定了方针。这次皇上明确拒绝了贾丞相,并准备派遣韩飞等人前往边境巡查。
贾丞相脸色难看,心中也在盘算对策。
不过皇帝却不会给他时间思考,这时候曹公公已经将消息传了出去。
金国和蒙国的使者们听说皇帝拒绝了他们的军事援助请求后,无不暗自愤怒。
金国使者勉强维持着笑容,但眼中怒火难掩。他原本期待能得到宋朝的军队支援金国对抗北方强敌蒙国人,没想到皇帝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这对金国形势极为不利,使者恨不得当场与皇帝理论。但他还是强忍着,因为一旦公开与皇帝对抗,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
蒙国使者也是肝肠寸断,他早就盘算好了借宋军之力剿灭金国,结果皇帝不为所动。使者恨的牙痒痒,却不敢发作,只能将怒火咽进肚子里。他明白一旦表现得太过气愤,皇帝只会更倾向金国一方,对蒙国越发不友好。
两国使者都强自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因为他们明白无论如何责难皇帝都毫无意义,只会适得其反。庆幸的是,皇帝还是应允了他们一些次要请求,如增加工匠支援等。这对两国来说都是小小的安慰,虽然远不及直接军事支持那么满意,但总比一无所获强。
金使暗自庆幸,增派的工匠也能为金国带去一些好处。蒙国使者也想,就算只有一点利益也好过空手而归。两人都在尽力看到利益所在,以化解自己的不满。
双方使者都明白,自己的国家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得到外援固然好,但绝不能过分依赖。皇帝的决定使他们认识到这一点。
尽管对结果还是怀有些怨气,但两国使者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现在看来,他们只能带着皇帝给予的有限好处回国,继续努力增强实力,以对抗外敌和竞争对手。
此次虽不能尽如人意,但也获得了一点收获。他们还是照单全收,把这点利益化为动力,而不是怨言。外交策略的世界就是这样无奈而残酷的。
“唉……就这样回去怕不是要脑袋落地呀!对了……”
蒙国使者虽然对皇帝的决定感到愤怒,但心中还抱着一丝疑虑。
他记得,上头在派他出使前,对于此行非常有信心,似乎胜券在握。这份坚定的信心让使者觉得蹊跷,因为看起来皇帝根本不会轻易点头。
使者想,上头的这份信心恐怕是有原因的。也许上头还掌握着什么隐秘的手段没有使出来?
想到这里,蒙国使者仔细打量起金国使者的表情。他发现金国使者满脸愁容,看起来完全处于弱势,并没有任何底气。
这更令蒙国使者确信,金国应该已经使出全力,但皇帝还是拒绝了。那么蒙国这边就肯定还有后手没有打出来。
“唉,我在这边担惊受怕,你们去稳坐钓鱼台,真是不公平!”
使者决定回国后就向上头质询,到底还有什么隐秘条约没有告知。上头这种不坦诚的态度可能会让使者陷入不利境地,这是不能容忍的。
无论如何,蒙国方面肯定还隐藏着某种利益或承诺没有兑现。使者定要寻根究底,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上头如此笃定此行会成功。
一旦摸清上头的小算盘,使者也可以更好地弹劾上头隐瞒国家大事的行为。他相信只要自己态度坚决,就一定能让上头交出真正的底牌。
此行即便未达成目的,但使者也从中嗅出了某种蹊跷的味道。这让他对上头更加警惕,回国后一定会好好跟进这个问题,以杜绝上头暗箱操作。
蒙国使者完全不知道,上级对此次出使那么有信心,主要依仗的是宋朝的贾丞相。
但问题是,上级距离宋朝太遥远,对当地实际局势掌握不足。他们还不知道,因为韩飞的关系,皇帝已经对贾丞相生出了疑心。
贾丞相本是蒙国方在宋朝的内应,原本有信心能说动皇帝助蒙国对抗金国。但韩飞逐步在皇帝面前揭露了贾丞相的阴谋,让皇帝对他的依赖性大为降低。
如今贾丞相在朝中已失势,他原本的影响力大不如前。所以他根本无法像蒙国上级期待的那样,把皇帝牵着鼻子走。
可惜远在蒙国的上级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还在笃信,只要有贾丞相在,皇帝就能被牵着鼻子走。这种过时的判断让他们对使者处境的握拿完全错估。
而事实上,正是因为贾丞相已经难以左右皇帝,皇帝才能根据韩飞的建议,坚定地拒绝了蒙国的请求。
如果蒙国使者知道这一内幕,就能理解上级盲目乐观的缘由了。但现在他还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上级为何如此有信心。
这……就是掌握信息的重要性。蒙国上级如果能及时获知贾丞相已失势的关键情报,就不会对使者的处境做出如此错误的判断。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策略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