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升一拳打出后就停了下来,感受之前的手感,这护体武功与他的金身术不同。
金身术主要是法力充斥于体表,使得皮肤坚若钢铁,而对方的护体神功,是内力聚于体外,打上去先是一层气劲阻隔,然后是皮肤血肉骨骼。
李鸿升对这护身武功起了点兴趣,因为这与他的法力没有影响,反而可以强化身体的强度,接受更多的法力加持。
桂经武撕下衣服将左臂包起勒紧,按理说粉碎性骨折这样的重伤决不能这样处理,但大敌当前,桂经武也只能暂时如此,以免出血过多。
如今左手被废,桂经武绝招也挡不住来敌一拳,但也没放弃,先天高手,或多或少都有些禁招,虽然后患巨大,但拼命之时也不能不用。
体内受信徒日夜叩拜、自视为佛养出的高高在上威重严权的神意与一身佛门内力深刻结合,随后无视经脉负担,以最大程度流动。
加上天地二桥已经打通,内力汲取天地之力,不断变得狂暴,桂经武想法很明确,失了一条手臂,加上还没处理伤势,根本拖不得。
必须一击制胜,不胜便立刻认输,内力若崩堤的江河,桂经武勉力维持内力流动,施展出他闻名天下的大慈悲佛掌。
李鸿升见此也是高呼一声:“来得好!”
这种正面干架的敌人是他最喜欢的,也是最威胁不到他的。
法力灌注,一掌打出形成掌印,单看外表与大须弥掌没有区别,桂经武尽管神觉敏锐,感觉此掌不似以前所见,但也只以为李鸿升做了改进。
两道掌印隔空对撞,单从外表上看的话毫无疑问桂经武的大慈悲佛掌更强,掌印大了李鸿升的大须弥掌一圈,更是纹路细致与真手无异。
但对撞结果却让桂经武大吃一惊,大慈悲佛掌即使在他源源不断的内力加持下,依旧显现颓色,几秒时间便被击溃。
桂经武当机立断大喊一声:
“我认输。”
掌印在桂经武身前停下,随后缓缓消散。
桂经武擦了擦额头冷汗,却感觉眼睛粘了血迹,这时才注意到,手臂经脉破裂,血珠渗出体外,疼痛感也随之涌起。
强忍着疼痛,桂经武沉声说道:
“我既已认负,必不会反悔,但我此时身受重伤,不及时医治恐有身死之危,恳请我佛容我先行疗伤。”
李鸿升自无不允,他也不是来杀人的,之前也消耗了不少法力,便在庭院坐下,取出百花袍,缓缓吸收其中灵气补充法力。
桂经武离开没多久,就有一小厮送上七本书。
一本是桂经武闻名天下的《大慈悲佛掌》,还有五本注解,还有一本是他所修的护体神功《铜身功》。
铜身功是紫色品质,倒是这本大慈悲佛掌有金色品质,还是内功招式皆有,境界直指先天的混合神功。
仔细翻看之后,李鸿升越觉奇怪。
这大慈悲佛掌讲究的是修持一颗慈悲之心,以此掌对敌,有感化他人,抚慰内心之神效。
创功者乃一代佛门高僧,救人无数,慈悲普度,平时习武不过是为了防些山匪强盗,不料救人日久,内力跟着突飞猛进,最后一举功入先天,悟得此掌。
但看之前表现,桂经武的大慈悲佛掌显然没有慈悲之心,反倒是有佛音绕耳,强行度化的表现,说是魔功也不为过。
看了桂经武的注解后,李鸿升才明白个中缘由。
桂经武自然没有慈悲之心,但当年奇遇所得此功,是他唯一拥有的上乘武学,不得不学。
一开始他还跟着秘籍所言,每日行善,救死扶伤,但此功真意在于慈悲之心而非慈悲之行,桂经武骗不了自己,内心并无慈悲,自然威力不显。
后来桂经武自然受不了,但真要放弃又舍不得,便将重心放在了“佛”身上。
他也读过佛经,知道慈悲不过佛的一面,而佛有百相,人有百性,独求慈悲,岂不舍大道而求小道?便想以佛心来代替慈悲之心。
但这有个问题,慈悲之心众皆知矣,但佛心为何?何谓佛?彼时的桂经武不过二十来岁,虽读过几本书,但如何想得明白这样的问题。
于是询问他的结拜大哥,年长他将近十岁的公孙逸,公孙逸如此回答他: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神佛,神通广大者任之。”
桂经武一向对他大哥信服,于是便行动起来,找到那些寺庙,一个个进去挑战,把被他击败的寺庙里的佛像全都磨平脸面,自己高坐其上强迫他人拜伏。
但你还别说,桂经武一根筋深信不疑,连日斗败高手,众人跪伏,确实养出了一股高高在上的佛性。
从此他的大慈悲佛掌也算练成了,不过安抚人心感化他人的柔和慈悲效果变成了佛居高天,不拜就死的压迫度化。
桂经武的手下败将大多被他强行度化,这又加强了他的度化之能,使其武功日益高深强悍,直到有一天,他与天下第二交手。
结果自不必多说,惨败之后,之前构建起来的佛心佛性,尽皆溃散,武功大减,若非公孙逸庇护,早就被仇人找上门来打死了。
惨败后的桂经武,显得收敛许多了,但其实一直暗中找江湖高手对决,将败者抓到佛堂,日夜度化,重新温养“佛性”,想要报仇雪恨。
公孙铮本不欲带李鸿升来此,但既然他找死,便就扔给自己二叔了。
李鸿升看到功法内容,就已经意识到了,桂经武不可能甘心认输,他修炼此功,若能蓄势日久,有望天下无敌,一旦被败,则功力大失。
此刻送来武功秘籍,必定有诈,多半是要拖住我,好施诡计。
李鸿升一念至此便心生警兆,刚才一直听内堂经声,倒是没注意到佛堂之外是什么情况。
但无论如何此地不宜久留,当下便施展隐身术,飞到空中方才注意到佛堂之外的情况。
一群轻功高手,无声无息的在佛堂之外摆满了干柴和猛火油之类的引火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