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鲁襄公(二)
作者:立日耳   王朝的腐朽最新章节     
    鲁襄公四年,即公元前五六九年,三月,楚国将要进攻陈国,这个时候陈国国君陈成公去世,楚国便停止了进攻,可陈国依旧不听从楚国的命令。
    鲁国的臧武仲听说了之后,就表示,陈国不服从楚国,一定会灭亡。大国实行礼仪却不去服从,对大国来说都会有灾难,更何况是小国呢?
    夏季,叔孙豹到晋国朝见,这是对知武子聘问的回礼。
    晋悼公设宴款待他,让乐师演奏《肆夏》的三章,叔孙豹没有答拜,演唱《文王》三曲,叔孙豹依旧没有答拜,直到演唱了《鹿鸣》三曲,进行了三次答拜。
    韩献子于是派人询问穆叔(叔孙豹),您奉国君的命令光临我国,我国按照先君的礼仪并演乐来招待您,你为什么舍弃重大的而三拜微小的,请问这是什么礼仪?
    穆叔则表示,《三夏》,是天子用来招待诸侯领袖的,使臣不敢听到。《文王》,是两国国君相见的音乐,不是使臣能听的。《鹿鸣》,是贵国国君用来嘉奖我国国君的,怎么敢不答拜呢?《四牧》,是君主用来慰劳使臣的,怎么敢不再拜?《皇皇者华》,是君主告诫使臣,‘一定要向忠信的人咨询’。我听说,‘向善人访求询问就是咨,咨询亲戚就是询,咨询礼仪就是度,咨询事务就是诹(zou),咨询困难就是谋’,我得到了这五种善,怎么敢不再三拜谢呢?
    秋季,鲁襄公的生母定姒去世,她是鲁成公的妾,但因为是鲁襄公的母亲,所以尊称她为夫人。
    鲁襄公当时才七岁,国事都由季文子决定,定姒的安葬没有在祖庙没停放棺木,没有用内棺,也没有举行虞祭(古礼,既葬之后的祭祀),匠庆就对季文子表示,您是正卿,但小君的丧礼没有完成,这便是不能让国君为他的生母送终。国君长大之后,会责备谁呢?
    当初,季文子为自己在浦园的东门外种植了六棵槚木,匠庆请求用这些为定姒打造棺椁。季文子则说,简单点吧。
    不过,匠庆没有听从,依然用它们为定姒打造棺椁,季文子也没有阻止。
    《左传》评价是这样此事的,《志》(这本书好像是亡佚了,但从《左传》的几次引用来看,当是足以传世的经典)说,‘多行无礼,必自及也’,说的就是季文子这样的情况。
    冬季,鲁襄公到晋国去听政,晋悼公设宴招待他。
    鲁襄公请求把鄫国作为鲁国的附庸,晋悼公没有同意。
    孟献子跟随在鲁襄公的身边,就表示,由于我国紧挨着仇敌,但还是愿意事奉君主您的,没有耽误君主的命令。而鄫国并没有想晋国的司马交纳贡赋,君主您的左右又时常对我国有所命令,我国狭隘窄小,恐怕无法满足贵国的要求,那便是我们的罪过了,因此我国国君蔡希望得到鄫国作为帮助。
    晋悼公听后,便同意了鲁襄公的请求。
    十月,邾国人与莒国人进攻鄫国,臧武仲前去救援,入侵邾国,在狐骀(邾邑,今山东滕州东南)被击败。
    鲁国人前去接丧,都用麻系发,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鲁国开始有用麻系发的习俗。
    对于臧武仲的战败,鲁国国内的人写诗讽刺。
    “臧之狐裘,败我于狐骀。
    我君小子,朱儒是使。
    朱儒!朱儒!使我败于邾。”
    这首《朱儒诵》的意思是,姓臧的穿着狐裘,使我们在乎骀战败。我们的国君还是小孩子,把个侏儒当做差使。侏儒!侏儒!使我们在邾国被打败。
    鲁襄公五年,即公元前五六八年,春季,鲁襄公从晋国回到了鲁国。
    夏季,郑僖公派遣公子发到鲁国聘问,这是因为郑僖公刚刚继位。
    叔孙穆子与鄫国世子巫到晋国,这是为了完成鄫国附属鲁国的手续。
    吴国国君吴王寿梦派人到晋国来告知没有参加鸡泽之盟的原因。
    于是,晋悼公准备再次会合诸侯,让鲁国和卫国先与吴国人会面。
    孟献子与卫国孙文子在善道会见了吴国人。
    秋季,鲁国发生旱灾,举行了盛大的雩祭(古代求雨的祭祀)。
    九月,鲁成公与晋悼公、宋平公、陈哀公、卫献公、郑僖公、曹成公、莒犂比公、邾宣公、滕成公、薛献公、齐国世子光、吴国人、鄫国人在戚地会见,这是为了会见吴国人,同时晋悼公命令诸侯出兵戍卫陈国,这便是为了防范楚国。
    在这次会见上,穆叔认为鄫国的归属会对鲁国不利,就让鄫国大夫单独参加会见。
    冬季,诸侯都派兵戍卫陈国。
    不久之后,楚国进攻陈国。
    十一月,鲁襄公与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郑僖公、齐国世子光在城棣(郑邑,今河南原阳北)会合,救援陈国。
    十二月,鲁襄公回到鲁国。
    不久,季文子去世,他的儿子季孙宿继承了他的位置,成为鲁国正卿。
    安葬季文子时,按照礼仪将他生前的用具当做陪葬品,发现季文子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不收藏铜器和玉器,用具没有重复的。
    《左传》因此评价季文子,辅佐了三朝国君,但是没有私人的积蓄,他对鲁国公室是忠心的。
    季文子执政鲁国当是受得了称赞,称得上贤明的。维护鲁国,改革赋税,在诸侯纷乱的春秋中期,在晋楚争霸的数十年里,不仅保持了鲁国和鲁国公室的体面,也让鲁国得以继续生存下去。
    可在他长时间的执政生涯里,同样有不少权臣的影子在其中。
    党同伐异、僭越公室、违礼失德,虽然有不少都是出于维护整个鲁国,但是权力更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为日后鲁国三桓专权乱政埋下了隐患。
    从整个历史纬度上来看,如果国君没有作为或者不想有作为,那么权臣的出现应该是必然的。
    不应该畏惧权臣的出现,而应该担忧权臣要是不作为该怎么办?
    君臣都应该是维护国家的,可如果君臣都不作为了,那么国家的祸患就会大大增加。
    至于防范专权者的作乱,尚待后观之。
    鲁襄公六年,即公元前五六七年,夏季,宋国的华弱逃亡到了鲁国。
    秋季,滕成公到鲁国来朝见鲁襄公,这是第一次来朝见鲁襄公。
    莒国灭亡鄫国,这是因为鄫国人疏于防备的原因。
    秋季,叔孙穆子到邾国去聘问,这是为了重修旧好。
    晋国因为鄫国灭亡的原因前来讨伐鲁国,质问为何灭亡鄫国。
    季武子因此前往晋国,听候晋国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