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齐楚交锋3:一场口水仗就完事了?寻以后要尽量交好楚国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想替联军扳回一分的是齐桓公。
    齐桓公见管仲败下阵来,虽也不由暗暗赞叹这位楚国屈完大夫的辩才,但毕竟谈判中败成这个模样实在颜面大失。在列国诸侯面前,这个脸确实丢不起。
    楚国既然派出代表来谈判,而且一开始便认了不向天子进贡这个错,显然,楚国是有意讲和的,只是嘴上不说而已。
    联军早有定论,能讲和则讲和,真打起仗来,别看联军人多势众,毕竟人家楚国有主场优势,而联军则出师貌似不够有名。
    双方皆有意罢兵,那事情就好办了。至于口水仗么,打也打过了,无非就是为这个和是谁求的定个性而已。对齐桓公来说,他需要的是楚国主动求和,自己作为诸侯联盟盟主,是应了楚国之求而退兵的。
    在列国诸侯面前,面子真的很重要。
    和平协议早就拟好了,双方约定,就赴召陵订立盟约。
    既然双方言和了,那鲁僖公自然就以为没什么事。谁料,齐桓公又召集了紧急会议。
    会上,齐桓公沉着脸道:“虽与楚讲和,但也要让楚人感受感受咱中原诸侯的兵威,使其心生畏惧,从此不敢再犯中原。传令下去,列国军队悉数列阵,作战斗冲锋状,寡人向楚人展示中原诸侯联盟雄壮的军力!”
    鲁僖公当然不敢怠慢,列国诸侯均不敢怠慢,所有人都忙乎了起来。
    第二天,屈完到了召陵。
    “屈大夫来了,来,寡人带大夫巡视一番吧。”作足准备的齐桓公热情相迎。
    整个联军军营,列国诸侯军队均有序排开,将在前,士在后,战车列阵,士卒昂然,旌旗招展,甚为威仪。
    齐桓公洋洋得意,指着联军各方阵对屈完道:“大夫请看,如此威武之军,哪个敢敌?如果攻城,何城不破?”
    齐桓公满以为屈完见此雄壮军威,定心生畏惧,饶是口才再佳,亦在此等现状面前,唯唯诺诺,从而为先前管仲舌战落败扳回一局。
    谁知屈完淡淡一笑,道:“敝国地处蛮夷之地,主公经常亲率外臣征伐蛮夷,每次出师,似此等军仪,外臣见多矣。
    寡君尝言,服德不服威。如果齐侯能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列国诸侯俱顺服。如果齐侯只知斥诸武力,诸侯定是难服。敝国历代以来,励精图治,国富民强,战车千乘,带甲百万。更兼敝国以方城为墙,以汉水护城,军民一心,同仇敌忾,何尝畏战?”
    齐桓公听后愕然,鲁僖公更是大为感慨:楚国有良才如此,谁敢相歁?
    这位屈大夫,在当时中原诸侯眼里强大得令人恐惧的齐侯面前,居然敢不卑不亢,所言如此有力有理有节,没有强大的楚国实力作后盾,他敢么?
    哪怕是大家共同追求的和平,屈完也要向天下人表示:和平,不是楚国摇尾乞怜向中原诸侯联盟求来的,而是楚国凭着自身的实力得来的。
    鲁僖公决定了,对楚国,鲁国应该要有一个新的外交思路了。
    当然,此时的鲁僖公,什么也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除了按规定的顺序,在召陵会盟的盟约上,签署鲁国的名字即可。
    中原列国诸侯与楚国通过和谈,约定互不侵犯,共同尊王攘夷,与会各国均在盟约上签字画押,盟书告祭神灵,投入汉水。
    一应程序完后,屈完命人将整整八辆大车驾至联军营地,对齐桓公施礼道:“寡君对外臣交待,列国诸侯远道而来,理应礼遇之。故略备薄礼,敬请笑纳。”
    屈完命人掀开车上蓬盖,鲁僖公定睛一看,居然是整整八大车的金银财物!这一笔巨额财富,这位楚国大夫还说是略备薄礼!
    屈完又命人将数车驱至军营,对齐桓公道:“齐侯放心,寡君有言,既已认错,立行立改,这些贡品,有包茅,亦有金银财帛,外臣这便启程,赶赴洛邑,觐见天子。望列国诸侯,勿忘今日之约,年年进贡,岁岁朝觐。”
    这还没完,屈完又命人将数百奴隶带将上来,更有数辆大车随后。屈完谦恭对郑文公、陈宣公道:“这些,均是取自贵国,寡君交待,悉数返还,望郑伯、陈侯遵守盟约,与楚世代友好,从此互不侵犯。”
    大家都看得呆了,鲁僖公不禁都对楚国心生敬意,楚子有德啊,胸襟宏大,气量不凡,今后,务必要高度重视与楚国的关系了。
    最后,屈完诚恳对齐桓公道:“外臣有一事相求于齐侯。蔡侯犯错,得罪齐侯,致齐侯率联军讨伐,固然罪有应得。然今蔡已得教训,念在蔡国乃武王之弟封国,灭之实在令天下诸侯寒心。故外臣斗胆,请齐侯宽恕了蔡国,让蔡国复国吧。”
    齐桓公哪里还有话?此时列国诸侯,甚至包括齐桓公自己,都被楚国的器量给折服了。齐桓公当即决定,准许蔡国复国,联军全部撤出楚、蔡之地,即日北返。
    为了展示齐国的风度气量,齐桓公遣使至徐国,命令徐军撤出舒国,即日回徐,让刚刚被灭的舒国复国。
    就这样,举世瞩目的一场世界大战,最终没有打起来,齐、宋、鲁、卫、郑、陈、许、曹等八国,与楚国在召陵举行会盟后,联军班师,楚国认错,恢复向周王室进贡,蔡、舒两国复国。
    有人对齐桓公这次虎头蛇尾的伐楚行动非常有意见,说这本是中原诸侯一举打压楚国的大好机会,由于这次齐桓公没能教训楚国,使楚国从此不断北上中原,成为中原大患。
    是的,这本来是一场南北终极对抗,只要战事一开,历史必将被改写,但最终没打起来。原因前面已经交待得很清楚了,因为联军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
    齐国虽然强大,但近几年来,为履行尊王攘夷的国际义务,连续征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再厚的家底也是要掏空的,如果再跟楚国干上一架,哪怕最后得胜,估计也是惨胜。
    真的打起来,楚成王是输得起的,而齐桓公是绝对输不起的。
    不管如何,齐国至少赢得了面子。楚国认了错,认了罚,这对齐国来讲是最重要的。
    春秋早期中原许多诸侯国发动的战争,与秦晋楚吴越等边陲国家发动的战争目的非常不同。中原诸侯,一般是通过战争讲清道理,重在教训对方。边陲诸侯,一般是通过战争拓地扩疆,重在消灭对方。
    从这个层面上讲,联军算是达到了战略目的。
    但不管如何,如今的春秋江湖初步形成了南北两大军事集团。在北方以齐国为核心,聚集了鲁、卫、郑、燕、邢、曹、曾、莒、邾、徐、陈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即中原诸侯联盟。
    在南方,则以楚国为核心,包括巴、蜀、邓、蔡、郧、绞、谷、轸、鄀、舒等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或者部落,我们暂且称南楚联盟吧。
    当然,相对于中原诸侯联盟而言,貌似南楚联盟这些国家相对比较弱小,且有的已经成为了楚国的附庸,有的后来成为了楚国的一个县,有的只是近于无奈而表示服从楚国的,有的仅仅是蛮夷部落而已。
    只是,在这次中原诸侯联军伐楚过程中,鲁国、郑国、陈国等国,对楚国的态度开始了转变。楚国,貌似是认了错,服了输,但楚国给中原诸侯的印象,不再是此前的南蛮形象,而是讲礼也讲理的一方诸侯。
    单凭这一点,楚国势必会在接下来的春秋舞台中,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鲁国国君鲁僖公,更是作出了无论如何不能得罪楚国的重大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