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王室内乱:为什么鲁国在这次王室内乱中又是观望态度?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好了,孔子的学校办得越来越红火,门下弟子越来越多,我们就先让孔子好好办学,好好宣扬儒学文化吧。没有特别的事,不要去影响孔子的教育事业。
    对了,必须要提一句,办私学,并不是孔子首创。
    早在一百多年前,鲁国就出了个柳下惠展禽,他在封邑柳下就办过学,是鲁国历史上真正第一位办私学的人。
    柳下惠的故事,我们在前面讲过了,这是鲁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圣人,被誉为和圣。
    关于圣人,鲁国历史上还有一位,那便是被当时的鲁国人赞为圣人的前大司寇臧孙纥。
    但臧孙纥只是当时被称赞为圣人而已,并非是被历史所认可的真正圣人。
    接下来是孔子,以及他一部分牛气冲天的弟子。
    在春秋时期的中原列国,早在孔子之前,也有人办过学,现在也还办着,如郑国。
    郑国的乡校非常红火,其中有一位叫邓析的,就在郑国讲着刑法知识。邓析也被认为是律师的鼻祖,他的故事,我们当然是放在郑国风云里讲了。
    我们在这里讲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故事,在鲁国的朝堂上,却正严肃紧张地召开着一个重要会议。
    主持会议的,当然是名义上的鲁国一把手鲁昭公,参会的是执政上卿叔孙婼以及卿大夫季孙意如、仲孙貜、子叔阅等人。
    对了,由于前卿大夫子叔弓在主持祭祀时暴毙而亡,其卿大夫之职由儿子子叔阅继承。
    对了,季氏家族牛人季公鉏,此时也位列朝中高官,左宰。
    季公鉏就是季孙意如的伯父,即前面讲过的季弥。
    季公鉏虽然失去了季氏家族的继承权,但几番动作下来,展示了其不俗的能力。如扶持了孟氏家族的仲孙貜取得了孟氏家族的宗主之位,并与仲孙貜联手驱逐了臧孙纥。
    然后以季氏家族马正之职,趁着兄弟季孙纥身体有恙之际,左右了季氏家族。
    季孙纥去世后,其子季孙意如担任季氏家族宗主并入卿,季公鉏也进入鲁国政坛,担任左宰。
    这个左宰,可谓是鲁国专为季公鉏专设,专门负责管理鲁国公室事务,名义上是国君的近侍、重臣。
    但鲁昭公喜欢设置这样一个官职么?
    当然不喜欢。
    因为这意味着原本鲁昭公作为鲁国国君,至少在自己的家事,即鲁国公室事务上,还算是有掌控权的。但现在呢?
    没了,全没了!
    不知情的还以为鲁昭公身边有了一个自己的人,其实此时的鲁昭公,除了可以自由呼吸外,真的没有什么权力了。
    而这一切,都是季孙意如为主搞出来的事。
    季孙意如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主政季氏家族的环境,与自己的伯父季公鉏作出的一个利益交换:
    季氏家族的事,伯父你就别插手了。马正什么的,也不要当了,这是我季孙意如的事。
    为了弥补你,侄儿为你在朝中铺条金路,左宰之职。现在虽然仅仅是一个上大夫之职,但用不了多久,只要我季孙意如执政,那就将此职提拔为卿大夫级别。
    那还要说什么?季公鉏欣然答应。
    鲁昭公能有什么办法?
    当季孙意如对自己提出这个设置左宰职位时,鲁昭公能做的只有一个字:行。
    但鲁昭公心里能想的却是很多个字:你这个恶毒的季孙意如,别给寡人逮到机会,一旦有机会,寡人就往死里整你,整死你再将你吃到肚子里,连骨头渣都不剩!
    表面软弱无力、纯粹提线木偶的鲁昭公,心里积聚着对季孙意如的无尽怨恨。
    这一次的君前卿大夫会议,鲁昭公宣布会议开始,然后就懒洋洋地喝着茶。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一切,基本与自己无关。
    自己的决策权?
    想多了。
    会议很重要,是三重一大会议中的极端重大事项研究决定。鲁国卿大夫们共研究决定了两件事。一是赴洛邑为周景王送葬的事,二是王室内乱的事。
    周王室总是有事的。大部分的事,鲁国可以不用理会,而且也没能力理会,但这一次鲁国必须派人参加。
    因为天子周景王崩了。
    周景王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周天子,可以说在位二十五年,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得出来。
    他杀了自己的同母兄弟王子佞夫,这个王子佞夫根本没有罪,甚至连莫须有的罪都没有,就莫名其妙被杀。
    然后是自己的生母即当时的大周王朝穆后去世,周景王居然不守丧礼,与臣子宴饮,这一下子令周景王掉粉无数。
    为了供自己享乐,周景王居然琢磨通了发行大钱的经济学理论,从老百姓那里搜刮了一大批铜,剥削了大笔的民间财富,用这笔财富去铸造一口叫无射的大钟!
    周景王是在公元前520年的四月份去世的,令鲁国人摇头叹息的是,周景王居然停棺不足七个月就下葬了。
    这完全不符合天子七月而葬的规制,但王室已经决定了,鲁国只能派人去参加送葬。
    这种差事没有半点风险,但也没有半点功劳,就是一个走走程序过过场的差使。
    奉命赴王室出差的是前卿大夫子叔弓次子叔鞅,子叔弓去世后,其子叔阅继承了卿位,另外两个儿子叔辄、叔鞅以大夫身份参与政事。
    这事好办,大家不需要多商量就可以顺利决定。
    难以决定的是王室内乱的事,鲁国如何应对的问题。
    王室经常要内乱的,一直以来,鲁国在王室内乱的事上,采取的是闭一只眼睁一只眼,基本当作没看见,从不表明态度拥护哪一派。
    这一次王室的内乱,也完全是周景王搞出来的破事。
    本来,太子猛可以在周景王去世后顺利继位。但周景王却一直在说,自己的次子王子朝是最合适继天子之位的。
    这下好了,大周王朝立即分裂成两党,太子党和王子朝党。
    两党平时就互相明争暗斗,如今周景王一死,暗斗的全部明面化。
    大周王朝就出现了各种流血事件,在太子猛与王子朝的夺位之争中,一大批人死于非命,一大批人流亡出逃。
    王室,乱成了一锅粥。
    那列国诸侯盟主晋国和楚国干什么去了?不出来主持公道么?
    无论是晋国,还是楚国,当然都想主持一下这个局面。
    但他们主持的不是公道,而是私道。
    晋国当然是维持朝纲正统,表示支持太子猛。
    但楚国却支持着王子朝,因为王子朝的生母正是楚国人!
    列国诸侯们都懵了,两位盟主,意见不一,那大家该如何站队选边?
    鲁国,就面临着这个问题。
    先参加周景王的下葬仪式吧。卿级班子会议一致决定,由叔鞅赴洛邑送葬,然后将准确的相关情报给带回来。
    叔鞅的差事办得很顺利,他带回了详细的王室内乱情报。
    王室内乱的起因,大家都知道。但乱到了何种地步,这要靠叔鞅的介绍。
    鲁国再次召开了卿级班子会议,听取大夫叔鞅关于王室内乱情况的报告。
    根据叔鞅介绍,围绕着立太子猛为天子还是立王子朝为天子,王室两派大打出手。太子猛一派首先发难,干掉了王子朝的老师宾起。
    王子朝派果断反击,驱逐了太子猛一批人,控制了王室,并宣布即位为天子。
    太子猛派予以了更强烈的反击,一番激烈打斗后,赶走了王子朝,将太子猛接回王城,立为天子。
    现在的情况就是,大周王朝再次出现了两个天子的情况!
    鲁国,该如何取舍?
    难道还可能再象以前那样,对王室发生内部权力斗争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这不是逼鲁国对到底应该支持王子朝还是太子猛的问题,而是逼着鲁国必须作出到底是追随楚国还是追随晋国的重特大问题!
    最终,鲁国卿级班子会议作出了决定:继续观望!
    观望什么事?
    一是观望晋国会不会出兵帮助太子猛,并且是否真的与楚国交上火。
    二是观望晋国与楚国到底谁更强一点,或者说,在这场各自拥护大周王朝两位天子的较量中,谁最有可能胜出!
    既然如此,那就别纠结了,管好鲁国自己的事,把属于鲁国的利益拿到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