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曲线救主:为什么欲帮鲁昭公的孔子却要去齐国谋求出仕?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只是,令孔子微微脸红的是,仲由貌似察觉到了自己的私心!
    自己毅然决定暂时放弃自己的教育事业,前去齐国,最直接的想法其实正如仲由所说:抓住机会,在鲁昭公面前表现一番,让鲁昭公重视自己!
    在国君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自己坚决站在国君一边,那以后国君回国重新坐到国君宝座上时,当然会想到自己,从而重用自己!
    孔子曾经对学生讲过,学而忧则仕,他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有了真本事,就要为国家效力,为国君尽忠。
    在当时,这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当然就是出仕为官。
    孔子办学,一开始只是一个形式。他需要的是通过办学,推广自己的礼教思想,从而引起当政者的注意,从而获得出仕为官的机会。
    但是,鲁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并非是国君的国家,而是三桓尤其是季氏家族的国家。
    孔了的思想,其核心之一就是忠君。
    季氏需要的是什么?
    忠于季氏!
    这注定了孔子的思想得不到季氏的重视,所以孔子只能将一开始的形式当成内容来操作,即安安心心办好学校,继续推广礼教思想。
    现在,鲁国内乱,鲁昭公被驱逐,孔子似乎发现了一个天大的机会!
    因为孔子坚信,季氏如此倒行逆施,一定会被天子惩罚,天子一定会号召列国诸侯来干涉鲁国的内政,到时驱逐的一定是季氏家族。
    这样,鲁昭公必定会回到鲁国。
    如果季氏被驱逐了,那回归的鲁昭公必然会牢牢掌握整个鲁国。
    如果这个时候,孔子选择追随鲁昭公,这个政治投资产生的效益大了去了。
    这是孔子一天一夜不食不休所思考的结果。
    但是,当他将想法抛出来时,众弟子议论纷纷,有的弟子所言,确实是孔子一开始考虑不周的。
    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公然叫嚣去追随国君,那说不定季氏的大棒直接就抡了下来!还没你等孔子出曲阜城门,说不定就被一把拍死在曲阜的大街上!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鲁国,可谓是白色恐怖时期。那些个忠心护主的大家族,要么被迫流亡国外,要么在国内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
    那怎么办?
    曲线救主!
    孔子想到了好办法!
    这就是孔子喝斥仲由时所说的话,孔子并不直接赴鲁昭公暂居的郓邑,他要去的是齐国都城临淄!
    所谓曲线救主,就是自己想方设法在齐国出仕,然后凭自己的努力,影响齐国的政策,达到帮助鲁昭公回国的目的。
    但此时的国际形势貌似非常明朗,因为齐国已经明确表达要支持鲁昭公,而且齐景公已经出了一次兵,攻占了鲁国的郓邑,并将郓邑送给鲁昭公作为根据地。
    你孔子还要去影响毛线齐国政策?
    但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政策是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一旦自己在齐国出仕,至少自己可以想方设法维护目前的齐国对鲁政策。
    而且,只要自己有机会出仕为官,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在齐国一展身手,积攒大笔的政治资本。
    一旦自己成名了,以后回到鲁国就可以直接为官。
    唯有自己当上官了,才可以真正实现胸中抱负!恢复周礼,以德治国,以礼施政,以仁安民,以孝持家!
    这正是自己倡导的儒家礼教文化的抱负!
    那,就去齐国吧,不要犹豫了!
    公元前517年秋,孔子将曲阜阙里的学校交给弟子颜路和冉耕等人管理,在仲由的陪同下前往齐国。
    路上,仲由一直想着,老师无非就是那个时候的一教书先生,虽名声在外,但要想在齐国出仕为官,谈何容易?
    对了,老师必定是要先去见国君,毕竟国君在老师得子时曾经向老师送过鲤鱼,如果得到国君推荐,老师一定可以在齐国出仕为官了。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正是仲由的性格。
    仲由对孔子道:“夫子,此番去齐国,应该先去郓邑,见国君后再赴临淄吧?”
    谁料孔子摇摇头,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吩咐仲由道:“子路,直接去临淄。”
    仲由不解,问孔子道:“夫子,你不去郓邑,怎么得到国君的推荐,从而在齐国出仕为官?”
    孔子道:“子路,为人处世不可糊涂。国君落难,身边自有一干臣子相伴。
    吾若去见国君,即投奔国君,国君自然欢迎,但这也意味着吾向全天下宣告了自己的政治站位。
    维护礼制,忠于国君,当然是吾之追求。但情况复杂,君子须有自知之明,并善谋而动。
    国君乃鲁之国君,岂有向他国推荐人才之理?故吾苦直接投奔国君,国君必留用之,从此吾必失在齐国出仕为官机会。
    吾之志,在于展平生所学,行忠君爱国之事。故吾有意在齐国出仕为官,以助国君成功回国。
    国君得吾一人之助,与国君得齐之相助,孰轻孰重?子路,汝应该知道。
    国君身边,自有贤臣,多吾一人不多,少吾一人不少。
    但齐国于国君,虽有齐侯表态支持,但形势多变,若吾在齐侯身边,则可以经常提醒齐侯知义守信,不改初心,以助国君顺利回国。”
    仲由心悦诚服,师徒二人统一了思想,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齐国出仕为官了。
    仲由问道:“夫子欲出仕齐国,那得有人推荐吧?不知夫子欲投何人?齐国名臣,有梁丘据、晏婴等人为齐侯身边红人,夫子是想去投奔此二人吧?”
    孔子摇摇头,道:“梁丘据性贪,乃小人也,非重贿不得接近,吾甚耻其为人,故不投;晏子德高,乃君子也,然轻易不改其志,吾难以说服之,亦不投。”
    仲由急道:“那夫子选择何人相投?”
    孔子微微笑道:“卿大夫高张也。高氏家族与国氏家族乃齐国两大世袭卿大夫家族,且受天子敕封,地位何其尊贵。
    但受崔氏、庆氏专权,已然落魄,曾经还失去了卿位。
    如今的齐侯,雄才大略,一举平定了崔、庆两氏专权,重新起用了国、高两氏,两氏皆为齐国卿大夫家族。
    但由于鲍氏、田氏两大家族力量过于强大,故国、高两氏虽入卿,势力去非常薄弱,此时正需要广招人才。吾若投奔,必得重用。”
    仲由恍然大悟,道:“弟子知矣!夫子欲投高氏,再由高氏向齐侯推荐。一旦夫子在齐国出仕,凭夫子之学识,必得齐侯重用。
    夫子一旦得到重用,必可为国君寻得一个强大的支持力量。夫子深谋远虑,弟子佩服至极。”
    仲由很少直接拍孔子的马屁,这话说出来,虽然不是刻意在拍孔子的马屁,但确实听着令人愉快。
    孔子不免有些得意,又与仲由交谈了一些为政之道。
    坐在前往齐国的马车上,马路虽崎岖坎坷,但师徒二人心情愉快,感觉前路很轻松。
    仲由也将马车赶得飞快,意欲快些到达齐国。
    此番入齐,孔子并没有选择直接向北再折东赴临淄,而是先向东再向北的路线。
    两条路都要沿泰山脚下而行,直接向北的路,要通过泰山隘口。
    由于前番齐国出兵攻取了鲁国的郓邑送给鲁昭公,所以通过泰山隘口的路在齐鲁边境成了两国交战影响区,鲁国加强了战备。
    且季孙意如为防止鲁国士大夫投奔鲁昭公,重重设立关卡,加强盘查。所以孔子和仲由只好先向东行,再北上莒国转而入齐。
    很快,孔子就出了鲁国,到达了莒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