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鲁国都惊呆了!
这可是大夫少正卯,鲁国正卿季孙斯的副官,而且是受人尊敬的师者,是名动鲁国的大人物,你孔仲尼头上长角了?居然说杀就杀?
但孔子的动作太快了,他甚至没给少正卯辩驳的机会,直接拿下,当场杀死,并曝尸于两观之间,整整三日!
季孙斯虽然很不满,但他在处理的事太多了。而且,堂堂大司寇,杀个把人在那个年代是司空见惯的事。
更何况,孔子在卿级领导班子会议上亮出了足够的理由:传播歪理学说,其害直接动摇社稷根本,是大恶!
作为担负整个国家刑狱司法的主体责任者,自己有权也有责去为国家消除这个祸害!
谁也没再多说什么,这都已经上升到国家存亡的高度了。
鲁定公非常满意,他需要这个效果。
他看着自己新提拔起来并积极展现着无穷精力和无上能力的孔子,赞许地点了点头,最后一锤定音:少正卯,是最大的政治犯,死不足惜。
但鲁国民间的不满声音并未消除,连听过少正卯课的孔子学生们,有几位不但对少正卯深表惋惜与同情,而且对老师一上任就清除异己的做法非常不理解。
心直口快的仲由当着师兄弟们就质问起孔子来:“不管如何,夫子以仁立世,杀了少正卯,恐人心不服吧?”
孔子心道是你不服吧?门下众弟子除了颜回外都受到过少正卯的蛊惑,看来必须清除毒瘤。
孔子严肃对仲由道:“子路,汝过来,让为师给汝好好说说!”
仲由不服气地走了过去,孔子提高了嗓音,道:“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
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
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荣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啊?众弟子吓了一大跳。
老师的意思非常直白,这世上有五种人是比强盗小偷这样的恶人更恶的,不能让他们存活于世。
这五种人,一种是内心思想邪恶,与正统格格不入;一种是执意且不听劝,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种是学术异端但强词夺理;一种是有才但心术不正;一种是常做坏事却表面上做好人。
这五种人,都该杀。而少正卯,一人身兼这五种恶,你们说该不该杀?
仲由没听懂,什么五种人,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其学术思想与老师不同呗,老师这口才,居然将这个硬是分成五类来。
其他弟子也基本没听懂,看着弟子们一个个懵懵懂懂的样子,孔子有些火大。
颜回也急了,他把仲由拉到一边,小声责怪道:“子路,有的人是有才,但无德,这种人给国家带来的危害,要远比无德无才的人多得多。
少正卯是有才,但他的思想一旦传播开来,那是要乱了整个礼制的。吾等皆是周礼的维护者,怎么能被少正卯这样的歪门学说所蛊惑呢?”
仲由心道还是子渊说的直白,有才无德是大害。什么五类恶人可诛......
但仲由还是有些不服气,他气鼓鼓对颜回道:“但无论如何,难免会有人认为夫子心胸狭隘,滥用刑法,排斥异己。夫子担任大司寇仅数日,开刀问斩了少正卯这样的大夫,对夫子的负面影响太大了。”
颜回叹了口气道:“这正是夫子令人叹服之处!还记得夫子曾对我们讲过的案例?去年的时候,郑国为何要诛杀邓析?”
郑国诛杀邓析,我们在讲郑国时讲得很详细了。
为了推行法治,想当年,孔子高度赞誉的郑国执政大夫子产一改法不公布的惯例,将刑法铸在鼎上,让百姓知道何为违法,何为守法,也避免了贵族阶级滥用刑法,从而使郑国得到稳定,子产还开创了中国成文法历史。
但是,由于刑法的公布,使一些人开始专研刑法,从中找到刑法本身的缺陷,并以此帮助违法的人逃脱惩处,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律师雏形。
其中,有一个叫邓析的非常厉害,‘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帮助人打官司经常胜诉,名振列国诸侯。
邓析不但帮人打官司赚了大钱,还办了法律普及学校,传播法律知识。
这直接触犯了郑国贵族阶层的利益,终于使郑国执政阶层以混淆国家法制为理由杀了邓析。
仲由这才如醍醐灌顶般,对孔子诛杀少正卯有了深刻的认识。
孔子甘愿背着千古质疑诛杀与自己一样从事教育事业的少正卯,并非是因为少正卯是他的竞争对手,也并非是因为少正卯能力水平比自己强,而在于少正卯的言行,不利于当时鲁国的治理。
这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斗争!
鲁国,已经决定了用孔子的儒家学说去治理国家,而且孔子自参与治理鲁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被事实证明了行之有效的治国理政理念,绝对不容许在此关键时刻被人为打断。
从自己学生们口里,孔子很清楚少正卯推行的理念,与自己的儒学理念完全不一样。
也许少正卯是一位正人君子,而且是才华横溢、辩才一流的正人君子,且为官可能是清廉的,但在意识形态上却成了孔子治国理政的对立面。
六十岁以前的孔子,可谓是一心追求于从政,希冀着自己的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治国理政上,他的忠君爱国必须体现在为国君为国家效力,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政绩上。
甚至,孔子梦想着成为鲁国的执政大夫,将自己的满腹才华,用于伟大的鲁国中兴事业上!
既然你少正卯要成为孔子的对立面,而且是极具危险的对立面,那孔子一旦有了机会,还不将你少正卯给灭了?
换作是笔者,也一定会一把将少正卯给灭了!
孔子知道颜回点拨了仲由等人后,使仲由等人清醒过来,对颜回大加赞赏。
他想想自己用五类恶作为诛杀少正卯的理由,相比颜回的解释,感觉脸上热热的。
所以,孔子后来很坦率地对人说,颜回甚至比自己还要贤。
所以,后世唐朝说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一直以来,关于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争论不断。有的说孔子这样的圣人,倡导的又是仁德礼仪,怎么可能施此暴行?
也有的说,孔子对自己的理论是相当自信的,在当时的鲁国已然是整个学术界的领军人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区区一介少正卯给乱了心神,最后干脆恶向胆边生杀了少正卯?
更有人说,孔子这样的圣人,心胸必定开阔如大海,怎么可能因此而杀了少正卯?
还有的人从这段历史甚至少正卯这个人仅有《论语》中才有记录,而春秋的正史《春秋》三传无只字提及,得出这事不可信的结论。
甚至,还有人认为当时孔子的大司寇权力非常小,根本没有资格诛杀一位大夫。
甚至,有的从分析孔子的性格、治理国政的习惯等,认为孔子不可能有这段历史。
当然,也有人从这个故事出自儒门高徒荀子之口、且《论语》予以记载为由,强调此事在历史是肯定发生过。
笔者认为,孔子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虽然伟大,但应该也有缺点也有优点,也有其历史环境下的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孔子被人们所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被神化的过程,是被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从自身统治需要而反复利用的历史人物。
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往往受制于是一个好人或者是一个坏人这样的评判,最后往往就是仁德圣贤与大奸大恶这两个极端。
这应该不是真相。
历史上的商纣王帝辛,春秋第一霸齐桓公,大秦王朝第一帝秦始皇,三国枭雄曹操,蜀汉贤相诸葛亮等等,当然还有孔子等等,其实他们都有性格,都有优缺点,都有着与常人无异的一面。
从孔子诛杀少正卯这件事上来说,孔子并非印象中那个人,甚至绝对不是子曰时拖声慢语那种曰法。
他在少年时、中年时、老年时各有不同的性格,因为时代背景放在那里,孔子的经历放在那里。
这个时候的孔子,政治上已经成熟了,作为政治家,何时杀伐果断,何时该隐忍退让,何时当慷慨激昂,何时得义愤填膺,自有该有的表现。
对孔子来说,少正卯正是他所不能忍的人,这么多年来,放任少正卯这样的人坐大坐强,对国家来讲就是养虎遗患,是当时的执政者失政所致!
如今,自己作为大司寇,完全有权力替国家消除这个隐患。
所以,孔子绝不心慈手软!
放到现在,我们真的为孔子以这样的理由杀了少正卯会感到不齿,但放到那个年代,是符合鲁国的国家利益的。
所以,尽管当时民间尚有一定的非议,但至少以鲁定公为首的鲁国执政团队并未因此而责怪孔子。
而且,此时的鲁国,正面临来自齐国的压力。
无论是鲁定公,还是三桓,都必须将应付齐国压力,作为当前首要大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