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鲁堕三都12:三桓如何使阴招收回了孔子的兵权?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三大家族终于统一了思想,为维护三桓利益,必须中止孔子的施政方略。
    但明面上总不能将为鲁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孔子直接赶出鲁国朝堂,那就来阴招吧。
    季孙斯有的是阴招,至少在政坛上,搞人的事,他很在行。
    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也很在行。
    于是,针对孔子的阴招就出来了,那就是剥夺孔子的兵权。
    孔子的兵权,就是在堕城令推行中,由仲由率军监督督促各地堕城。现在仲由正率军讨伐成邑,但成邑被围了数月之久,仲由仍无法将成邑拿下。
    这就给了季孙斯绝佳的借口收回仲由的兵权:仲由虽是孔子夫子高徒,但并非统军良才,鲁军久攻成邑不下,军士损伤且疲惫,钱粮损失较巨,应追究责任。
    看在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份上,问罪就不问了,但以后就不要统军了。鲁国左右两军的实际统帅,就由两军司马担任。
    仲由很不心甘,但他无可奈何。而且,看上去长得五大三粗的仲由已经看出了季孙斯对他的态度,这是明显在排挤自己。既然如此,那季氏家族家宰这样的角色,自己再扮演的话也就没味道了。
    仲由辞去了季氏家族家宰一职,这当然符合季孙斯的心意。
    孔子很郁闷,但他仍旧希望鲁军继续讨伐成邑。甚至,孔子还认为,自己所熟悉的鲁军左右两司马都有领兵打仗之才,成邑被围数月,已经坚持不了多久。
    只要成邑城墙拆毁,那堕城令将继续推行。
    但很快,令孔子不安的消息传来,齐军即将犯境。这是针对孔子的第二个阴招。
    这一次齐军犯境的理由非常充分:因为齐国接纳了鲁国叛臣公山不狃和叔辄,季孙斯派人前去齐国交涉,要求齐国将两人遣返回鲁国,结果齐国不同意。
    季孙斯派去的使者貌似很生气,说了一些过分的话,结果令齐侯大怒,齐侯下令齐军集结,准备讨伐鲁国。
    孔子得到了消息,但他没能力去证实。因为这消息本就是季孙斯送给国君的。
    因为这消息本就是假的。
    季孙斯要做的,是借口齐国将犯境,鲁军必须暂停对成邑的围困,而要将军队派向齐鲁边境,摆出防守态势。
    就这样,围困成邑的鲁军撤回,直接去了边境。差点要被破城的成邑得到了喘息之机,公敛处父加紧修筑城墙,筹集粮草,招募兵马。
    也就是说,孔子令仲由率军讨伐了成邑数月,只差最后一口气就可以拿下成邑,只差最后一口气就可以实现成邑堕城,但现在戛然而止。
    这意味着堕城令,不再推行了。
    孔子坐不住了,他去求见鲁定公。
    但是,鲁定公的身边陪着季孙斯,还有叔孙州仇和仲孙何忌。这三人看向孔子的态度,貌似没有以往的热情。
    还没等孔子说话,季孙斯就叹着气道:“夫子,现在国家最大的威胁是齐国,夫子还是替国君分分忧,如何抵抗齐国的威胁吧。”
    孔子气得差点跺脚,齐国哪里有什么威胁?都说齐军犯境,但边境何曾看到过一个齐国士兵?堕城计划推行了一半,此时废止,那是真的半途而废。
    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哪能朝令夕改?
    堕城令一旦废止,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执行层面问题,而是国君对全国百姓的信义完全丧失的问题,是自己作为这个时期鲁国的实际执政者在鲁国政坛全面崩盘的问题,是自己苦苦追求的复兴周礼在鲁国的全面失败的标志。
    孔子感到一阵悲凉,但他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起身对鲁定公施礼,刚想开口说话,谁知叔孙州仇抢先发了言:“夫子,州仇知道夫子一心为国,但为政者,应胸怀大局,堕城之策,彼一时此一时也。州仇所忧者,昔日为大城,今日为国难。一旦齐国来攻,请问夫子可有退敌良策?”
    孔子怔在那里,一时倒也无法反驳叔孙州仇。
    季孙斯对鲁定公道:“主公,臣有罪。前番臣唐突了,遣使赴齐国见齐侯,要求遣返公山不狃和叔辄,但用人不当,惹齐侯生气。如今,国家面临着齐国犯境之患,臣恳请主公同意臣亲自出使齐国,带足财物,向齐侯道歉,谋求两国和好,以消除兵患。”
    仲孙何忌也对鲁定公道:“主公,季孙大人所言甚是,臣恳请主公同意季孙大人所请,立即赴齐国斡旋,以解眼前之危。”
    三桓家族三大宗主,此时表现出了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曾有过的团结一致,此次君前议事,配合极端默契,甚至都没给孔子发言的机会。
    再加上凭三人在鲁国政坛上的地位,鲁定公哪里还敢说什么?看着三桓咄咄逼人的样子,鲁定公无可奈何了。
    曾幻想着,在孔子以及孔门弟子的拥护下,重振鲁国公室,这是一个伟大梦想,但此时破灭了。
    既然梦想已经破灭,鲁定公必须赶紧回到现实中来。
    鲁定公很清楚自己的现实,那就是一切听三桓的。
    先君鲁昭公的悲惨故事,鲁定公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
    梦想确实很美好,但现实真的很骨感。因为这是鲁国,这就是鲁国国君的样子。
    避开鲁定公无助又无限遗憾的眼光,孔子在心中叹了口气,他知道,堕城令是无法继续再推行了。
    但自己还是鲁国的大司寇,鲁国的卿大夫,自己还有机会去协助国君治国理政。此路不通,那就行另路。
    孔子甚至相信自己的智慧,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一定能令季氏、叔氏、孟氏这三大家族如前阵子那样信任自己。
    孔子知道,鲁国面临的问题太多了,凭三桓的能力水平,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如对强邻齐国的问题。一直以来,齐国强而鲁国弱,鲁国采取的政策就是不能惹不敢惹不想惹齐国的政策,同时紧紧抱住晋国的大腿,以获得所谓的安全感。
    但国与国之间,真正的安全感绝对不应该来自于对方的态度,而是源于自身的实力提升。
    鲁国是一个文化大国、礼仪大国,但是经济、军事、政治弱国。这种弱国,在当下的这个国际政治态势中,在列国争霸夹缝中根本无法得到安全感。
    唯一的办法,是真正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崛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强国,如齐国、晋国、楚国那样的国家。
    这需要改革,只要自己还是鲁国卿大夫,那自己一定还有机会,况且,国君虽然意志不坚定,但理想信念还是有的。
    是的,自己一定还有机会。那,就不要与三桓起正面冲突了。
    其实,刚才叔孙州仇问自己是否有摆平齐国隐患的良策时,孔子本想告诉仲孙州仇:齐国,根本不需要鲁国过度猜测,不需要过度热情,不需要多少策略!
    因为此时的齐国,已经开启了与晋国争霸的模式!
    这是当下最大的国际时事政治!
    晋国权臣、中军元帅范鞅去世后,晋国范氏、中行氏、赵氏、智氏、韩氏、魏氏这六大实际掌控晋国朝政的家族,为了更大的权力已经开启了内战模式。
    范氏与中行氏联手,无情打压赵氏,智氏、韩氏和魏氏貌似隔岸观火,但各自心怀鬼胎。晋国,乱了。
    另一个超级大国楚国呢?
    楚国在前几年被吴国打成了重伤,甚至都城郢都也被攻破,差点亡国。楚国国君楚昭王经历了相当于亡国程度的苦难,一门心思都在向吴国复仇上,根本无暇顾及中原争霸这档子事。
    一直虎视眈眈欲与晋国争霸的齐国,国君齐景公自认为是齐国历史上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指数排名前三甲,那在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后,突然发现上天居然给自己降下这么大一个称霸江湖的机会,怎么可能不一把抓住?
    晋国内乱,齐国立即干涉,具体就是出兵帮助晋国范氏、中行氏。齐国的干涉,还拉拢了卫国、郑国、宋国等国,那鲁国呢?鲁国当然也在齐国的拉拢目标中。
    既然要拉拢鲁国,那齐国怎么可能还会来讨伐鲁国?
    所以,只要稍加分析,孔子就可以断定所谓的齐国即将举兵来犯鲁国这种情报,是真正意义上的假大空情报,是欺君!
    三桓搞出这样一个欺君情报来,目的就是将孔子的堕城方略给黄了。
    鲁定公上当了。
    当然,鲁定公必须上当,他甚至是知道自己上当了,但不能生气,一点点火花都不能发!
    必须上当。
    因为这是在鲁国当国君,鲁国的国君就是这样的命,百年来就是如此。
    甚至,三桓敢于让一位在任的鲁国国君鲁昭公最后客死他乡!
    看着孔子无限失望的离去,鲁定公差点落下泪来。但他不敢,连哭都不敢哭。
    鲁定公知道,堕城令的半途而废,意味着振兴鲁国公室的伟大梦想完全破灭。
    那,就一切听从三桓摆布吧,至少自己还可以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