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巨坑里的长公主(一百六十六)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快穿之卷王拿错炮灰剧本啦!最新章节     
    同一时期,申城也传来了好消息。
    以龙脑香(天然冰片)为原材料的妇科清洗剂药方,通过了相关部门的检验和审批,成为了申城第一人民医院的特色药。
    已经退休好几年的穆川柏,又被申城第一人民医院返聘为了专家。
    因着原材料全靠进口,还不能大批量的生产。
    配药的过程还依赖于人工,穆川柏的工作量相当饱和。
    师徒一周一次的教学,已经改成了一个月一次。
    他在返聘上岗前,将自己从医三十多年的病历手札一股脑的送给了学生,满满的五大箱。
    穆川柏现在不知道,再过两年,他要为今日的举动感到多么的庆幸。
    眼下的这些礼物对尤大娘子来说,何其珍贵。
    珍而重之。
    打算在未来两年,仔细研读,再挑出适合仙居城传承的病历和药方打印出来放进医馆中,给药童们学习。
    好事接踵而至。
    羊城的刀爷传来了好消息,说是蔡师傅几兄弟,已经顺利的将三桅古式风帆海船的船模以及设计图做了出来。
    他还亲自护送着来了申城。
    再见金大腿,他满脸的笑意止都止不住。
    这三个月靠着噬杆菌酵素,他已经完全打通了港城的青帮和总督。
    想要拉拢他的人何其多。
    也是借着送货的机会,来申城躲一躲。
    介绍起船模来,如数家珍般:
    “这是按照明代广式三桅风帆的真船,以50:1的比例尺寸而作的船模。
    整只船的船身长1.1米、高86厘米,制模的木料用的是东南亚的铁力木,且每一寸木料都经过抛光打磨,里面的十三个密封仓能完全做到不透水,能装载大量货物和生活必需品。
    若是将这艘三桅帆船照原型复原,船身长度为55米,桅杆距海平面高度在40米,排水量可达千吨。其原理就是利用65度角以内的风,作为动力航行......”
    听了半晌,大胡子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刀爷,这艘船放到明代需要多少人工,多长时间才能造出来?”
    “呃,主要看匠人的手艺和配合度,据我所知,做龙骨的木料,仅风干就要三年左右。蔡师傅说,他们之前的船厂,在所有材料都备齐的情况下,五十个老工匠们至少也要一年半时间才能造出这样一艘来。”
    “木料不能直接晒干吗?”
    “不能暴晒的,晒干的易开裂。通常是要先将原木浸泡在水里大半年时间,作用是降低木材开裂的概率,还能杀灭木材里潜藏的蛀虫。浸泡后的木头在通风避光的环境中自然阴干,才便于木料收缩均匀,不易开裂。”
    天了噜!
    三年加一年半,这还是人熟手的配置。
    她现在离任务结束还有六年多,这么点时间哪里够用的啊?
    怎么办?
    愁人!
    愁人的事,当然要和朋友分享。
    w集团如今的十万亩棕榈人工岛,还指望着杂货店继续给他们提供树苗和种子呢,有高管轮值二十四小时在线等候召唤。
    今日值班的,就是w集体的总裁。
    一看“巨坑里杂货店”敲了敲他们的账号,问道:【在吗?】
    总裁一个鲤鱼打挺翻身,对着超脑殷勤道:【最尊贵的客户,w集团很荣幸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的?】
    巨坑里杂货店:【呃,就是想问问,你们集团还有造船业务吗?海船,比较传统的那一种。】
    w集团:【只要您有需要,我们可以为您订制。】
    巨坑里杂货店:【那倒是不必,我们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最近在研究旧纪元的古文明船只,现在遇到的问题不少。就比如,船只所用木料需要三年以上时间阴干,而我们希望可以省掉这个时间。】
    w集团:【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可以制作一个模拟自然阴干环境的烘干系统,将时间缩短至三个月以内。】
    巨坑里杂货店:【用自然能电就能作业?】
    w集团:【技术问题,请交给我们的研发中心来解决,十日内必将完成任务。】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如今的w集团已经相当适应了,将智能设备的功能在自然能电力环境中实现。
    尤大娘子掰着指头算了算,也就说,从现在开始伐木泡水,到了明年三月份,她就能借着w集团的高科技将原材料给准备齐全。
    再来一些配套的切割机、抛光机等工具,后年年底,还是有希望看到成船的!
    尤大娘子在签收了这个三桅帆船的船模后,还让刀爷安排蔡师傅几兄弟做些可以出海捕鱼用的渔船和救生船的船模来。
    后两种船型可以用来练练手先。
    做这些活,需要的人手可不少,还得将船匠团队给配置到位。
    笔记本上一项项的都安排了进去。
    三天后的夜里。
    离海港有一千多米远的浅海处,一片忙碌。
    海上城市要造,港口的船坞也在建。
    不同于山上建房,要在海面上支撑起一栋房屋,尤其要算准支撑力。
    全球前三的知名建筑公司,恰好就有不少人工岛木屋别墅的打印经验。
    纳米材料能打印,合成木料也可以。
    在结合了巴瑶人的房屋结构后,不到一个小时就给了尤大娘子一个设计方案。
    比起白墙黛瓦的中式院子,显然这样的木屋更适合建在海面上。
    海上木屋群建好的第二日,再来卖海鲜的巴瑶族人再次感受到了什么是仙家手段。
    对于这座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城市,本就谨慎的他们只远远的看着,不敢靠近。
    还是城主大人派了人去接,他们才将装满海鲜的独木舟划到了港口。
    之前,他们是到了港口,想在哪里停船,就停在哪里。
    现在,还有专门的靠船的码头。
    比海上木屋更醒目的是约有五层楼高的三个船坞。
    其中两个船坞是用来造船的,还有一个用来放木料烘干设备与切割。
    除此外,还有给船匠们建的食堂和小憩的休息室之类。
    离着船坞不远处,还有一排的铺面也不知道是卖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