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跟在皇帝身边,日常学习处理政务。
所有的奏章分三类。
第一类,前头按照陛下的旨意拟旨,需要盖印的,包括后宫位份升降,前朝官员的官职变迁,还有一些宴会支取用度上的批准。
这些奏章大部分皇帝看一眼,写个准字,盖个印就好。
第二类,就是各地都督,刺史呈上来的各地日常奏报,番邦国书。
这些东西是朝廷掌控整个大唐和周边番邦现况的,内容非常之多,从民生、经济到军事布局,还有一些官员对于同僚的举报,对改善当地现状的谏言。
这些是需要尚书省自行处理之后,筛选总结,将重要的奏报和议题,呈给皇帝处理的。
第三类,就是朝廷根据国运民生情况的反馈,准备做一些重大的改革或者举措的,需要上大朝会商议的议题。
这种都是提前皇帝在朝堂上提过,将议题布置下去,先让朝廷官员们各抒己见,先行发表见解的奏章。
这些奏章为了说服皇帝采纳自己的建议,往往有大量的统计数据,又是引章据典又是押韵的骈赋行文,基本就没有薄的,看起来十分的耗费时间。
李善身份太子,跟随皇帝学习处理的,主要就是第三类,在皇帝处理前两类的时候,他在一旁先将第三类看完,然后给皇帝写一份自己的决断奏章。
奏章的内容,从因为谁谁的谏言,自己又是从哪里考量做出的决断,都要写清楚。
等皇帝自己看完了之后,再将他的这一份看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大部分时候,李善的决策都很符合皇帝的预期,欣慰地夸奖他两句。
“高句丽不够硬气,先前不顾朕的劝告,说朕多管闲事一意孤行的时候,难道想不到会有今日?
现在我大唐连船都造好了,粮草也都提前集结到边境了,他派使臣来朝贡求和?早干什么去了?!”
皇帝一边看着奏章一边不满地嘟囔,浓黑的鹰眉皱了起来,文气的脸便多了几分凶狠。
昨日他将高句丽派来使臣直接扣押了,见都没见。国书倒是递了上来,朝中的风向便又有些变化。
他抬眼瞧了一旁的太子李善一眼,说:
“小九,朝中是不是又有许多人劝朕放弃讨伐高句丽?”
太子李善连忙放下了手中正在研读的奏章,恭敬地说道:
“倒也不是很多,主要是舅舅长孙无忌和一些文臣在劝。武将大部分都支持。”
皇帝“嗯”了一声,说:
“倒是在意料之中,你呢?你支持还是不支持?”
太子李善听闻,瞧了一直在皇帝身旁,整理分类奏章的武柔一眼,垂下了眼睛说道:
“私心里,自然是不希望父皇去,御驾亲征到底路途遥远太辛苦,况且儿臣对监国没有太多信心……公心上……”
皇帝偏了偏脑袋,一只手伏在案几的边儿上,无所谓地说:
“朕知道你孝顺,但是以后私心就不必说了,也不必想,你只管考虑公心为上,接着说……”
李善柔和的唇角抿了抿,垂眸说道:
“将作大监阎立德,专门设计建造的战船两百多艘,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船只寿命有限,而且先前那些调动兵力,征集的粮草,都是损耗,这情形,属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不然这一回,便是亏了。
况且,那高句丽见风使舵,言出不随,狡猾多变,这一回退兵不打,没让他们吃到苦头,等大唐放弃讨伐,他们很有可能又会卷土重来,继续在朝鲜半岛上吞并百济和新罗。”
皇帝点了点头,说:
“你这不是想得挺明白的么?那你还犹豫什么,看你神情刚刚还不情不愿的?”
李善微微低下了头,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李善缓缓说道:
“父皇……很多时候,心里头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自己愿不愿意做,愿不愿意付出行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儿臣心里头惰性深,遇事就想随缘,得过且过。这毛病恐怕改不了了。所以,想请父皇为儿臣挑选一个果敢的亲王在旁辅佐,就像从前,父皇教育我辅佐大哥一样。”
皇帝听到李善提到了老大李承乾,明显整个人就落寞了下来,眉眼间明显带着伤心。
他看着案几上堆放的奏章,似乎因为心乱,眼神都开始无处安放了。
过了一会儿,他看了看左右,见左右有打扇宫女,还有负责茶水的内侍官,人有些多。
于是挥手道:
“你们先出去,让朕和太子自己说会儿话。”
听了这个话,宫女内侍们就规规矩矩地起身,往外头退,武柔也放下了手中的活儿,要跟着退出去。却被皇帝拦住了,说:
“武才人你留下,你走了谁研墨?”
武柔连忙站住了,一双前单后双,像是一朵半开的鸢尾花的眼睛,不停地在太子和皇帝之间打量,透着惊慌和紧张。
皇帝见她这样,从喉咙里冷哼了一声,说:
“你看你那个样子,不该你知道的,你知道的还少么?……你老老实实地在这儿呆着,管好你的嘴,不要让朕有机会杀了你。”
“是。”武柔连忙低头应了,乖顺地又移动了回去,将自己当个干活的傀儡机器。
皇帝便扭过了头,对着李善认真地说:
“这个事情,朕早就想过,可是身边人,尤其是分了你权利的人,人选一定要慎重,一定要足够的值得信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胸膛,说:
“你像你阿耶我,我信任倚重的人是很多,文武百官,能用的人我绝不怀疑,当然,但凡让我发现了背叛谋逆,我处理起来也绝不会手软。
但是,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朕能完全依靠、托付的人,就你舅舅长孙无忌一个。这里头有你母后的原因,也有我们从少年时,一直形影不离走到现在,感情深厚的原因。”
皇帝说到这里,问太子李善道:
“你呢?……你能完全信任、依靠的人,是谁呢?”
太子李善听闻,愣住了,脑子里一时间有短暂的空白。
他完全信任依靠的人,他从小在父皇身旁长大,经常接触的人,就只有父皇、犀子、还有……
他心里头突然冒出的武柔的名字,伴随着一阵难言的酸楚,然后被他很快的抛了出去,回说:
“……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