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与大佬的进一步探讨
作者:胡说怼八道   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最新章节     
    长沙郡或许有鲁姓的人,但能一下子拿出三百万钱定下百架织布机的鲁姓商人,黄月英却是没能在历史上找到只言片语。
    相反,孙权和鲁肃的形象,很符合这两“兄弟”。
    所以,她起疑了。
    随后,招了一名护卫,叮嘱了一番,后者领命便去。
    这让她放心不少,只是,诸葛亮为何会起疑?
    “兄长为何怀疑?”于是,她问了出来。
    诸葛亮笑着,“亮去岁游学,自武陵始,又路过长沙、豫章、柴桑、江夏,而后才回的楚安,长沙郡那边的口音,可不是这般的。”
    黄月英啧了一声,大佬就是大佬,走得多,看得多,判断方式……都与她不同。
    她的判断来自于宝典的万卷书以及一些历史知识,但大佬的判断来自于他自身的经历,不服不行。
    难怪,这时期的读书人都要出门游学。
    游学所见的,可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东西。
    “兄长果真厉害。”黄月英很是认真的夸了一句。
    “亮倒是觉得,阿楚能对这二人起疑,比亮更厉害。”诸葛亮也是认真的道。
    在他看来,黄月英年纪比他小,所学却比他广,而且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整合历史上鲁姓的分布以及今日得到的消息,这份脑子……已经比他要强了。
    黄月英听着诸葛亮这认真的语气,脸微微一红,她到底是有外挂的人啊!
    “不,那鲁权……眉眼间,与孙策有个六七分相似,阿楚这才确信了一些的。”
    诸葛亮失笑,若再加这一点,那两人,是江东的探子无疑了,“阿楚要派人拿下他们?”
    “他们身上还有一百架织布机的单子呢!”黄月英摇头,“若拿下了……仲牛兄长和李木要伤心了。”
    “那阿楚……如何打算?”
    两人一边往庄内走,一边讨论。
    “只让人跟着,确定他们的身份后,只要他们不做出格之事,便不加干涉。”
    “不挑明?”诸葛亮疑惑,“若那人真是孙策之弟孙权……其身份,有大用。”
    “换取治理之地?还是钱财?”黄月英摇头,即便那孙权换地皮,但刘表手中……能守住土地的人不多。
    诸葛亮想了想,“钱财也不错?”
    “荆州之地,不缺钱财。”
    “那阿楚这是要……放长线?”
    “是啊,钓大鱼。”黄月英笑眯眯的点头,“他们既然以假名而来,又以百架织布机获取信任,说不定,这条线日后能大丰收呢?”
    诸葛亮笑笑,自然也就理解了。
    楚安县,最为出名的便是楚安君,可楚安君为何出名?那自然是楚纸与书籍。
    但楚纸和书籍代理权早就被分散出去了,所以其他势力的探子很难在楚安贩卖楚纸和书籍。
    这样一来,一些行商身份的探子就很难立足。
    再加上如今楚安县有庞山民的管理,那是相当严格,普通身份的探子……也基本无法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如果鲁权这条线,能与楚安县长期合作,对江东来说,便不失为一条探得消息的来源。
    这条线,前期慢慢稳固,待得后期……故意放些消息过去,那就是一招绝妙好棋了。
    “再者,仲牛兄长他们改良的这一版织布机,虽有一定技术难度,但其实不算大,江东那边直接要了一百台,那对仲牛兄长他们来说,是极大的支持与鼓励。”
    黄月英继续道,“唯有如此,技术才能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诸葛亮想了想,也点了点头,“的确如此,亮发现,在阿楚庄上,工匠们的地位可一点都不低。”
    “为何要低?”黄月英反问,“自古以来,人皆言士农工商,其实无非是为了稳固社稷罢了。”
    诸葛亮叹气,因为……的确如此。
    “农与工,才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力量,若一个国家连农民与工匠都没有,那压根称不上国家。”
    “是。”
    “但不同地区,农工所生产制造的东西不同,价格不同,此时,便由商人互通有无,是以,商人们的地位也不该是最后。”
    诸葛亮微微赞同,“阿楚所言,不是没有道理。”
    黄月英感叹,“相反,士者,不事生产,却具管理之责,自古至今,士这个阶层的人,多了何止一倍。”
    “阿楚以为,当如何?”
    “士农工商,四者地位当为同等。”
    “同等?”
    “士者的权力,是另外三个阶级赋予的。”
    诸葛亮瞪大眼睛,很是惊讶。
    “农、工、商,具为百姓,若无百姓,何来天子?何来社稷?兄长以为呢?”
    “亮虽知晓阿楚要表达的是民为邦本,但士者的权力……是另外三个阶级赋予这句话,亮不甚理解。”
    黄月英眼中,还是欣喜多一些,这话……放在其他人身上,估计得把她喷死,而不是像诸葛亮这般,只说不太理解,这意味着,在诸葛亮心里,君权神授这种话……全是屁话!大佬对老百姓的仁爱是真的!
    想了想,道,“在尧舜时期,或者说……更早的时期,人不过是一个族群一个族群的生活在这世上,还未有国家的概念,那时的人们,该如何确定阶层呢?何来士者呢?”
    诸葛亮思索了一番,“但那时,族群之中定有一族之首领。”
    “那兄长以为,首领是如何产生的呢?”黄月英继续问。
    “被推举?”
    “应当是被推举,但为何会被推举?”
    “或是那人身体强壮,或是孕育了许多子嗣?”诸葛亮不确定的答,随后失笑,“若是被推举,那首领的权力……的确是部族之人赋予他的。”
    “可惜,那时的人们愚昧,不懂得如此,再待得数千年的演变,有了这么些个阶级。”黄月英感叹。
    诸葛亮微愣,随即想到了汉朝的天子……这话题,当真是能讨论的吗?嘴上虽然不再讨论,却无疑是在他心里丢下了一颗巨大的石头,炸出了滔天的巨浪。
    “所以,在我眼中,农民也好,工匠也好,商人也好,都是同等地位。”黄月英继续道,“相反……有些士族啊,讨厌的很。”
    诸葛亮失笑,的确,有些士族啊,讨厌的很,如今,他倒是更能理解兴汉商行的章程了,原来……如此啊。
    难怪,阿楚会为一个商行定下这种章程,还从蛮族开始……这压根就是想要,另起一个不同于这世道的炉灶!
    “的确,但阿楚可记得,之前分出去的那些利益?”
    “记得啊。”黄月英点头,“总有一天要收回来的。”
    诸葛亮于是再无疑问,这话说得这么自然,显然,阿楚不是在开玩笑,她是真的决定有一天……会去收回这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