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杨再兴千里寻亲,杨制使归乡奔丧
作者:太玄岳   水浒之狄家将最新章节     
    “军功爵?寨主所说,乃是秦朝军功爵?”
    杨志不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他是杨家将的后人,梁山诸将里面,他也是学习过兵法,算得上文武双全是一个,秦朝商鞅变法的军功爵制度他自然是有所耳闻。
    “没错,杨制使你是当过宋朝军官的,你知道,他们即便是出生入死,又能有何作为?功劳赏罚,还不如文人一篇科举文章,我要让他们有以武而进身的渠道。”
    狄泉这么说,杨志也是嗟叹不已,身为杨家将后人,他们杨家将九代将门,出的都是武将,没有文官,对这一点可是深有体会。
    那宋朝向来是用得着他们杨家的时候,就拿忠烈杨门来说事,然后把杨家将给搞得男丁凋零,用不着了的时候,就弃之如敝履。
    纵观杨家将这些年,潘仁美,王钦若,谢金吾,庞籍都是文人与杨家将作对,就连谢金吾害杨家将,他说天波楼有损皇威,而后领旨拆毁天波楼的事情赵宋王朝都干出来了,足以证明他们从来没有把武人放在眼里。
    而狄泉则看得更远一些,秦汉唐三朝,中华大地上都是武德充沛之时,内外用武,无往而不利。
    但是,自此自科举制度诞生以后,由于这项制度打破了门阀制度,所以自科举考试普及之后,中国的朝代基本上都重文轻武,在宋代就尤其严重。
    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这有着先进文治的国家武力值频繁下跌,反倒是保存着军功精身的北方游牧民族开始不断建立政权,甚至颠覆汉人政权。
    从契丹碾压北宋,西夏一隅之地几乎拖垮宋朝,再到金灭北宋,蒙古灭南宋,后来清朝灭大顺、南明,异族入主中原达四百多年之久。
    狄泉把这称之为武德和血性的丧失,因为重文轻武,武人改变命运无望,中华民族,神州大地上那根尚武的脊梁被抽掉了。
    科举制以前,是军功授爵制,中华民族武德充沛,想当官封爵,封妻荫子得靠战场杀敌,武人凭借力斗搏杀,还有上升渠道。
    宋朝全面科举之后,文官开始成为既得利益集团,又不用上前线,在后方紧吃,自然是看不起武人,更因为赵匡胤以武官篡权夺位,更是矫枉过正的防着武将,愈演愈烈。
    直到被金国和蒙古两次异族入侵亡国,也没打醒他们
    文人抓住皇帝希望江山永固的心理,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举开始武人再难有出头之日。
    “那,具体如何?”
    杨志想要知道具体情况。
    “将战功分为四等,拔城、斩将、破敌,称为奇功,立为首功;其次为第一、第二、第三等,各转若干官资,立奇功者还可获赐钱物。”
    宋朝是根据兵种不同将军功分为五等或四等,详细规宰了赏赐物品和数额。右厢禁军立功者,第一等赐辑、钱各十匹贯,第二等赐绍七匹、钱八贯,第三等赐绢、钱各五匹贯,第四等赐绢、钱各3匹贯,第五等赐领一匹、钱三贯。
    虽然有赏赐,但是赏赐并不足以激励士兵拼死效命。
    而且,这些赏赐,宋朝也不实行,也有水分,原因就是一场仗打下来,需要的赏赐太多,财政会捉襟见肘。
    想当初宋孝宗心怀大志,曾力图收复旧土,有朝臣提议,可盘算一下目前积蓄能应付得了几场犒赏,便知是否可以作战。
    结果府库财物只够十三场犒赏所用,宋孝宗只得作罢,记载虽有夸大之词,但也透露出宋代军功赏赐的花费极大。
    而狄泉主要是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除了赏赐钱财之外,他把当年秦朝军功爵的二十等爵位进行了细化。
    比如免征劳役,脱离贱籍,赏赐土地等各项奖励,用政策奖励代替爵位。
    因为以往的军功爵制度,它也有很大的弊端。
    那些战斗力强的士兵在通过军功爵制度获得升迁后,就不会再去冲锋陷阵了,他们会尽量保证在后续的战斗中存活,在战争结束后兑现奖励,然后去家乡置办土地成为地主。
    因为他们也不傻,如果他们死了,那么功爵就浪费了,自己也白拼命了,不会有人傻到想要一直杀敌立功一路爬上杀神白起那种地位的。
    这就导致了军队的武力只取决于底层士兵的先天条件,而没法形成技术传承,战斗力强的那些士兵到头来也不会被军功爵制度留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同时,也使得队伍在连胜以后,士兵会娇纵不听号令,毕竟都有爵位了,谁管谁啊?很多先赢后输的战争都有这个因素。
    具体的政策,许贯忠将其细化,逐条列出,并给杨志出示,他们准备拿东平府做一个试点,因为东平府这个地方可是山东的一个大州县,济州崇文,但东平府附近自古以来都有尚武之风,看看新鲜出炉的军功爵制度对其能不能有什么引领作用。
    于是,逗留一晚后,东平府内外贴出了狄泉军的招兵告示和军功爵明示,“青面兽”杨志也分别在内外驻扎了招兵帐篷进行招兵买马。
    没想到杨志招兵买马倒是先遇到了本家的人。
    招兵买马,本来这种事情是用不着杨志亲自去的,作为东平府守将,他在府邸里面呆着,陪伴狄泉等人。
    但是,突然他部下有人报告他,说是来了一个少年应征,非要见他“青面兽”杨志,不依不饶。
    “噢?杨制使,这会不会是你们杨家的人啊?”
    当时狄泉正在和“青面兽”杨志对弈,杨志一听,就把脑袋摇晃成了拨浪鼓。
    “绝无可能,我们杨家除了我以外,已经没有成年男丁了,只有几个幼童,又在西宁老家,如何能到这里来。”
    杨家将九代将门,可人丁凋零,到了杨志他们第九代杨家将,除了早逝的杨满堂,只有他一个没有混出头的“青面兽”杨志。
    “杨制使,快出去看看吧,有个孩子在招兵那里打起来了,用的可是你们杨家的枪法。”
    杨志刚刚说完,只见那“行者”武松就闯了进来。
    “什么?我们杨家的枪法?”
    “青面兽”杨志明显语气上有点不敢置信的意思。
    “是,我认得出来,就是你们杨家枪法。”
    武松也是见识过杨志演练他们杨家枪法的,虽然他没学会,但是让他自己去辨认,他还是认得出来的。
    杨志这回脸色变了,直接跳起身来,说道,“不该啊,那小子岁数应该……”
    “走,武松刚哥哥,看热闹去!”
    狄泉见状,也是当场跟了上去。
    这能够使出正宗杨家枪的,必然是杨家人,更何况杨家将如今已经人丁凋零,正牌的杨家枪那是要多少见有多少见。
    狄泉知道,杨家将在杨志和杨满堂之后,就传了两代人,再往后就杳无音信了。
    所以,他也得过去看看。
    杨志叫武松引路来到东平府校场上,那里正在招兵,但见一个身高不过六尺五六,不足七尺的孩童手中舞动一杆烂银枪,正在与那“神火将”魏定国打着。
    这“神火将”魏定国被安排在城内招兵,“圣水将”单廷圭在城外招兵,也不知道这家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么大的一个人了,跟孩子打起来了!
    但见那孩子虽然只有十二三岁的模样,脸上稚气未脱,可手里那杆烂银枪的枪头那是飘忽不定,枪法了不得。
    梁山上的一些低战头领,比如“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他们的枪法都不如这个孩子。
    而狄泉也看出来了,可不是吗,这孩子所用的就是最为正宗的正牌杨家枪法,那“神火将”魏定国是手持一口佩刀与他相斗,按说这“神火将”魏定国的武艺在梁山泊一众的地煞星里面,也算是佼佼者了,但因为武器短小,竟然被这个孩子压制了一筹。
    “杨制使,你看,这不是你杨家枪法?”
    武松说道。
    “住手!”
    “青面兽”杨志立刻大喊起来,直接制止了校场上一大一小正在打斗的两人。
    那“神火将”魏定国和那少年同时把兵器收住,看向了杨志。
    而那少年见到了杨志,直接就跑了过来,“噗通”一下跪倒在地,向着杨志磕了三个响头,口中说,“伯父,孩儿再兴有礼了!”
    这孩子就是日后战死小商河的岳家军大将杨再兴。
    “孩子,起来,你怎么自老家来了?”
    杨志非常惊讶,自杨家将七代英雄杨世瀚开始,杨家分了两支,杨世瀚这一支后来随佘老太君回了西宁老家,而杨志这一支当年是杨世鹏之后,是四郎的后人,留在京城来着。
    而杨再兴的爷爷是杨金豹,父亲是杨满堂,杨满堂和杨志是族中兄弟,杨志岁数比杨满堂大一点,所以杨再兴要叫杨志伯伯。
    杨满堂,其父杨金豹,杨金豹和杨家众人历经磨难最终回到老家,颐养天年,杨满堂自幼就有杨府众人宠爱,也都愿意将武艺交与杨满堂。
    杨满堂非常的喜欢练武,将三十六路杨家枪法练得出神入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后来锄奸大战,班师回朝,与萧玉娇回西宁老家,在杨金豹的主持下杨满堂和萧玉娇喜结良缘,佘老太君含笑归天,后来就有了杨再兴。
    “伯伯,王太祖奶归天了,我娘叫我来寻你回家奔丧!”
    “啊!老人家几时殁的!”
    杨志闻言,大惊失色,这王太祖奶说的就是当年杨六郎杨景杨延昭的次妻重阳女大刀王兰英,当场杨家将回西宁老家的时候,只剩下佘老太君和王兰英两个老人带领一众妇孺,后来佘老太君归天,享年一百七十余岁,杨志还回老家奔丧。
    但是王兰英还活着,她毕竟比佘老太君年轻几十岁,但是现在也是归天了。
    “半月之前,突发疾病,不治身亡,我母亲也悲伤过度,病倒在家中,因此叫我来寻找伯父回家奔丧,先前去京城老宅寻不见伯父,被人说伯父上了梁山,一路寻来,听闻伯父在此,特来相见,谁知他们不给通报,还要打我!”
    杨再兴奶声奶气,气鼓鼓的看着那“神火将”魏定国。
    “这是我族中侄子,你连孩子都动手!”
    “青面兽”杨志对“神火将”魏定国怒目而视,魏定国只得灰溜溜的跑开了。
    “孩子,你且去歇息一会儿,吃些东西,我去准备一下。”
    杨志叫人领着小杨再兴去吃饭,这边他则是去找狄泉去了。
    他得回家奔丧,王兰英是杨六郎当年的次妻,那也是杨四郎的弟妹,也是杨志祖奶奶级别的人物,老人家幼时指点过杨志刀法,此刻不容不回去奔丧。
    可是他现在归属狄泉手下,能不能让他去,还两说着。
    “寨主,这……我家中长辈亡故,需回去奔丧啊……”
    狄泉点了点头,“孝悌者也,实为人之本源,杨制使回乡奔丧即可,不过,你若是一路上见到什么西北名人好汉,多替咱们梁山招揽一二,顺便你们杨家还有没有什么子侄,都一并带到山东来,你教习武艺,也别叫他们孤儿寡母在西北过活。”
    狄泉这话虽有私心,是想要培养杨家将后人为己用,毕竟杨家将没有一个是囊踹,杨再兴,还有杨再兴的儿子杨继周,那都是一等一的厉害,但是他说的也在理,杨家老弱妇孺都在西宁府,杨志鞭长莫及也照顾不到,杨满堂又早死,杨家后人的教导,他得承担起来。
    “寨主体察人情啊!家中此番恐怕只剩下萧弟妹与满堂兄弟的两个女儿了,其余也没什么人了,西宁府地处西北,我也确实是不放心啊!”
    杨志作为杨家将现在仅存的一个成年男丁,说句不好听的,杨家将能不能发扬光大,那就是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了,责任重大啊!
    “既然要搬家,要不要派人与你同去西北走一遭?”
    狄泉想着杨志一个人去,可能照顾不过来,因此想找人与他同去。
    “洒家同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