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御书房内。
“陛下,宁夏张晓的奏章已经送到了,随奏章到的还有他写的几本书。按照您的吩咐,先直接给您递送上来了。”陈矩说道。
“拿上来。”皇帝吩咐道。
皇帝接过了奏章,一下子被奏章的厚度给惊讶了一下,接着认真拿起读起来。皇帝的表情一开始是平淡,然后是有些凝重,最后是有些气愤,然后又是露出了喜悦。
“好,这个张晓干得好啊。朕总算没有看错人。陈矩,你去把内阁申相他们叫来吧。”皇帝吩咐道。
申时行和王锡爵联袂而入。
“这是张晓的奏章,你们看一下。”皇帝吩咐道。
申时行和王锡爵接过奏章一起看了起来。
“请陛下恕罪,微臣万万没有想到党馨竟然胆大包天如此,公然向军中高官索贿,还克扣守堡军士的粮饷,几乎要酿成兵变啊。”申相告罪道。
“臣看到张晓的奏报,也觉得重要,但是也没有想到情况已经严峻到如此程度,臣请罪。”王锡爵也告罪道。
“两位请起,朕没有怪罪你们两位臣工的意思,朕也没有想到会如此严重,当时只是想着西北边境紧张,有一些增援补给也是好的。没想到啊没想到,有人竟然胆大包天如此。”皇帝感慨道。
“不过张晓提出的处置是不是太轻了,党馨贪污如此,就是下野就行了?”申时行提出了意见。
“朕也觉得轻了,可是张晓奏章里也说了,党馨是整军时收的赃款,要是用这个罪名处置他,文武之间怕是要闹得更凶。而且哱拜父子本来就桀骜不驯,要是这么处置党馨,他们父子俩要是再干些啥,怕是没人敢拦了。”皇帝说道。
“也是,只是哱拜父子就这么毫无处置,连麻贵也就这么复出了,陛下是不是太宽纵武人了。”申时行说道。
“这件事情是张晓查出来的,眼下宁夏军还不稳定,就相当于让他们戴罪立功吧,不好再节外生枝了。”皇帝替张晓解释道。
“也好吧,那这件事就这么轻描淡写过了就好,也不好说明党馨的罪过,外面就说他提前致仕就好了吧。陛下看这样处置合适否?”申时行向皇帝请示。
“就依照申相的意思吧。张晓奏章里面推荐的这个叶梦熊如何,张晓的意思是让他先以陕西巡抚的身份先兼着宁夏巡抚。”皇帝看向了王锡爵。
“叶梦熊才学过人,有为政的本领,也曾领过兵打过胜仗。臣看过他的文章,此人言之有物,胸中有丘壑,是可以胜任的。”王锡爵说道。
“好,那就这么拟了,叶梦熊接替党馨位子,党馨直接下野。麻贵代理宁夏总兵,哱拜父子二人进京,另有任用。”皇帝拍了板说道。
“张晓确实有大才,微臣直到今天还以为他只是一个有些实干之才的文学之臣,实乃大错。其人大有见识和胆略。”申时行感慨道。
“是啊,朕也这么觉得,这里还有一份张晓的奏章,你们可以看看,看好了晚些时候再来奏对吧。”皇帝说道。
陈矩拿起一本厚厚的奏章,放在了申时行的手上。申时行二人告辞而去。
两人回到文渊阁之中,打开了奏章,上面的开头赫然写着“备倭志略”。奏章打开,两人研读起来。
“备倭之事,根本在于军备。对付倭军,兵器盔甲固然重要,然而更为急迫的是粮草。全国各路大军援朝,大抵走陆路,辽东多年兵灾,粮草匮乏,务必输粮草于辽东。”
“战场选择,务必攘敌于国境之外,可向朝鲜国王发函,请先率先锋入境。纵不能驻兵汉城,也要驻兵平壤。如朝鲜国不准天朝大军入境,亦需派出人员侦查。”
“朝鲜国小民穷,然两班贵族甚多,敲骨吸髓,民不堪命,军无战心。若倭人大军入境,则必有土崩瓦解之势。若朝鲜已陷,不可轻信朝鲜官员,彼必当为催促天朝进军误导军情。大军所需粮秣,不可仰仗朝鲜。”
“若天朝对蒙古女真开战,百姓皆晓。然倭人地处东夷之极,总有倭寇骚扰,总不是日本经制之军。倭人数百年来学习天朝,而我朝则对于倭人了解甚少。欲对倭人开战,必使民晓倭人之由来,倭人之罪恶,方能显出天朝出师之仁义。臣斗胆欲撰几本书,一本为《太平记》,讲日本武人欺凌君主之事。一本为《人间五十年》,讲丰臣秀吉前任主君织田信长之事,明示丰臣秀吉为欺主篡权之辈。一本为《元人征倭记》,可为内参,可晓倭国战术战法。另,倭人有著《平家物语》,讲的是武人的崛起,又有《源氏物语》,讲的是日本王室公卿风流,此二书可遣人寻之译之。”
……
两位阁臣阅罢,均是长出一口气。
“这個张晓,先不说轮的对不对,这个文笔是真的犀利,虽然是写的白了一点。若是留之于日后史书,倒是要再润色一番。”王锡爵感慨道。
“没错,只要倭人真的大军侵朝,这篇奏章一定是要载入史册的。现在我们连倭人来不来,怎么来都没想好,这个张晓都把怎么行军打仗都想得清清楚楚的,好似他能看透未来一样。”申时行也感慨道。
“不过张晓也真是够可以的,讲军国大事的奏章里,也不忘讲自己要写的书。写书就算了,这《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又是什么经典,还要专门建议让译出来。”王锡爵点评道。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书,这个张晓可就是靠着写书一路得了圣上的信任,得到了要紧的差遣。既然这两本书张晓专门提了,翻译出来定然是有些许用的。至于张晓要写那几本书,不出我所料,应该这次也把提纲甚至是前几章都写出来呈给圣上了,搞不好这会儿圣上正在看这几本书的提纲呢。”申时行说着也不由得有些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