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日丽的高空中,一艘银舟正在不断的向前飞行着,飞快的穿过前面的一团团白色的云团。
银舟上站着一位黑袍黑脸之人,双手倒背于身后,神情平静竖目的看着前方,此人正是已赶了数个月路程的曹宁,此地离赵国地界已经不远,大约还有数日的路程便可到达。
那日,曹宁在离开浮云子,黑白双煞他们几人时,与他们可是攀谈了不少时间。
曹宁给出了他们许多,对于势力建设上面的一些建议,几人听了都是大为赞同不已。
尤其是黑白双煞两位兄弟,他们经过一番协商后,愿意让出掌权之事,纷纷都要求曹宁亲自主持。
曹宁哪有时间去主持这些事情,若是他没有找到协助之人也就罢了,未来的发展势力之势,定然是前期也要进行一番亲力亲为。
曹宁将一系列建设门派的规划,与几人谈论一番后,让他们几人,大致都明白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曹宁就与他们几人分别告辞离去。
现在曹宁的储物袋里,还装着两件黑白双煞两兄弟,赠予他的上品法器两件。
本来他提出的条件是三件上品法器,曹宁也是考虑到了浮云子此人,想着浮云子若是没有好法器护身,几人若是又起争端?
浮云子此人要么逃遁而走,要么就有可能被他们三人联合截杀,曹宁又与浮云子做了一笔交易,将一件上品法器换给了浮云子,让他用来作为护身之用。
这样即便是黑白双煞三人,心里再有什么想法?你得考虑一下浮云子,现在有一件上品法器护身,他们几人要想轻易将之拿下,也更加的困难。
黑白双煞二人,他们也是担心曹宁虽然是位炼丹师身份,可是也在曹宁拿了好处的情况下,担心曹林食言而肥。
他们又将发现的一处密地之事,也是告知了曹宁,这样多的利益之下,他们就更加不用担心曹宁会不动心了。
曹宁承诺最迟一年左右,就会赶来与他们进行汇合,绝不失言,并且他们几人手里,现在正好能筹齐一份炼制聚气散的材料,他问也希望曹宁,能尽快帮他们把丹药炼制出来。
曹宁也是告知了他们一番,如何建设一个可以供他炼制丹药之处的地火,要他们回到那处峡谷之地,就开始着手建造。
黑白双煞在曹宁的提议下,将那处无名峡谷之地,取名为了(黄枫谷),因为那处峡谷之地的各处山上,到处都是长满了一棵棵黄叶的枫树。
曹宁倒是不甚在意这些,具体门派势力叫什么?他倒是无所谓,倒是其他几人,却是在那里你言我语的讨论了好久,最后还是白煞说,(黄枫谷)这个名字,印地又印景,其他几人才妥协下来。
尤其是浮云子想出来的名字,最是骚包奇特,起了一个(上仙门)的名字,这名字曹宁听了,感觉都有些镇压不住。
这修仙界有气运一说,自然门派取名字,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事情,真正的修仙界里各大派,有多少名字里面带仙字的,那是极少之数。
就是因为镇压不住气运,不敢取那么阔绰的名字,不然必然引来大灾大祸,自身也被无辜牵入劫难之中。
曹宁虽然不在意门派叫什么名字,可是也不能让浮云子坚持,也是出言反对了他的,浮云子与黑白双煞,乾道人几人,根本就没有看过什么有关运道之类的典籍。
可是曹宁是研读过了的,若是让浮云子坚持,真的定下了(上仙门)这个名字,曹宁也是要坚决要求改的。
当然,这(上仙门)作为门派的名字,也不是只有坏处,二没有好处,好处就在于,此名的确可以为门派凝聚气运。
气运一说玄之又玄,说不定哪天,门派里的某人,就得了大运,带飞起了整个宗门。
曹宁虽然也想自己的势力里面,出现一位天之骄子,可是他更想安安稳稳的发展下去,不是每一位天之骄子,发展起来后,都还记得以前门派的,吃里趴在之人,处处都是。
曹宁先叫黑白双煞二人,先不要忙着招人了,先将黄枫谷进行建设一番,再将他炼丹师的身份,在那些其他修士之间传开。
然后制定一个门派奖惩福利出来,到时候他到了黄枫谷里,就可以为他们那些修士炼制丹药,按照条例收取费用。
曹宁也是给出了他的福利,就是五年之内,不管是黄枫谷的门人,还是外面的其他修士,在他那里炼丹,他通通都不收取任何分润。
门派里也不能收取太多,曹宁要求黄枫谷只收取一成的分润便可,若是门内弟子门人,就只收取一成的半分即可。
切不可过多的分走他人好处,尤其是同门,要让他们在门内享受到切实利益,要让外面的其他修士,积极争先恐后的想要加入黄枫谷,这才是一个势力能长期发展的长久之道。
曹宁在与他们告别时,突然又想起来了一件事,随即就出言对黑白双煞提点道:
“白煞道友,虽然我等都同意道友你来掌权黄枫谷,可是道友也要切记,黄枫谷若是能建立起来,是我等众位道友共同的努力与付出。
道友还需在黄枫谷里,秘密修建一个宝库,未来黄枫谷发展所获,除去各自门人的福利外,所以获利可都是要记载入库的。
就连白煞道友你,也只能有部分物品财物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若是门内需要大笔支出,是需要经过门内高层协议决定的,我想信白煞道友也是能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
“呵呵,这是当然,谢墨道友提醒,我等回转谷内,必定立刻照办,立刻照办,若是墨道友还有什么提议?还请墨道友莫要吝啬赐教。”
白煞赶忙一副笑脸应道,他可是在曹宁这里,今日可谓是所学甚多,就像醍醐灌顶一般的认知了不少事物。
曹宁给他的感觉,完全就是一个智库,使他真的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