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以才招婿
作者:泗河闲鱼   布谋风云最新章节     
    秋风送爽,襄阳城内的喧嚣似乎还沉浸在昨日“秋游会”的欢声笑语之中,然而,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黄家,这个在荆襄地区素有声望的家族,于“秋游会”结束的次日,赫然贴出了一道“以才招婿”的告示,瞬间吸引了全城乃至周边地区的目光。

    告示上言明,凡荆襄之地,年龄在十八至二十五岁之间,尚未娶妻的青年才俊,皆有机会成为黄家的乘龙快婿,地点则在黄家举行。这一消息如同一场盛大的选拔赛,让整个荆襄地区为之沸腾。

    招婿的流程被精心设计,分为初试与笔试两个阶段,所有情况,只有到当天才能知晓,这就让整个荆襄大地都为之一动。

    其实,当天黄承彦当天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这个办法是吕布提出的,这就是后世的科举考试的流程,重在一个公平,当然了这个公平是建立在寒门与世子不对等的基础上的。

    直到后世,为什么那些普通人为了升上一个好的学府,拼命学习,不就是为了改变命运嘛!

    吕布建学,就是要挖掘更多寒门人才,改变现状。

    这个“以才招婿”的办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世人认识到科举考试的影响力,不再侧重推举的方式入仕。

    吕布这么做虽然也担心自己的儿子吕国比不过诸葛亮,但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也只能出此下策。或许这样更能激发儿子的潜能,让他认清自己的实力,将来无论是治国,还是做人都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初试之日,阳光明媚,黄家府邸前人头攒动,青年才俊们满怀期待地踏入指定区域。每人被引领至一间精心布置的木屋中,屋内仅设一桌一椅,桌上摆放着一张考卷,上有一道难题,考验着他们的智慧与应变能力。时间紧迫,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

    “孔明兄来了!”吕国看到诸葛亮的身影,走过去给对方打招呼。

    “子基贤弟!”诸葛亮见是吕国,赶紧回礼。

    “孔明兄可有信心打败小弟?”吕国微笑着问道。

    诸葛亮一愣,心中但看着吕国那毫无戒备,反而充满友好竞争意味的笑容,他也报以一笑,回答道:“子基贤弟才智过人,孔明自愧不如。但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而来,你我皆应全力以赴,不负此机会。”

    两人相视一笑,那份紧张的气氛似乎在他们之间消散了许多。他们明白,眼前虽然都是为了心仪的女子,但真正的挑战而是即将到来未知的未来。

    “铛!”只听一声铜锣的敲击声传来,“初试开始!”一名黄家仆人大声宣布开始。

    于是,他们各自走向自己的木屋,准备迎接这场智慧的较量。

    木屋之内,诸葛亮展开考卷,仔细阅读那道难题。他眉头微蹙,但眼神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他深知,这道题目不仅考验了他的学识,更考验了他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他静下心来,开始构思解题方案,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出最完美的答案。

    与此同时,吕国也在另一间木屋中奋笔疾书。他同样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平时的努力,逐渐找到了解题的线索。他心中充满了自信,但也保持着谨慎,因为他知道,在这场考试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在吕国眼里着不仅仅是一场智慧的较量,还关乎着心爱之人的归属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才俊们陆续交上了自己的答卷。他们或喜或忧,但都在这次考试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而诸葛亮和吕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表现更是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期待。

    当所有的答卷都被收集完毕,等待评判的时候,诸葛亮和吕国相视一笑。他们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而这场初试,不仅是对他们才智的考验,更是对他们心态和意志的磨砺。

    最终,用时最短且答案准确无误的前十名佼佼者脱颖而出,获得了进入笔试的资格。

    其中,吕国、诸葛亮二人赫然在列,还有石韬、孟建等人,其中蔡家、蒯家、庞家分别有入围者,从这份名单中就能看出这些年轻才俊多为世家子弟,这就看出来寒门子弟想要翻身有多难了。

    初试名单出来之后,吕布作为主持,宣布了名单,并通知考取前十名的才子,明日申时准时来参加最后的笔试。

    黄家府邸内,很多落选的子弟唉声叹气的离开,进入笔试的则极为高兴,相互道贺的同时也在试探对方的底细。

    而吕国则主动来到诸葛亮等几人旁边,“孔明兄、广元兄、公威兄,小弟共邀请几位兄长迎仙楼一聚!”

    几人看着从容大度的吕国,纷纷报以好感,而诸葛亮则为难的说道:“抱歉,家中兄弟还小,需要人来照顾,一时脱不开身!”

    石韬等人本来想答应,但看到诸葛亮露出难色,也没好意思开口,毕竟他们经察在一起,也知道他们家中的情况。

    吕国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诸葛亮的顾虑,他微笑着提议道:“孔明兄果然细心周到,家中幼弟确实需要人照看。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换个方式聚会。我提议,我们就在此地附近找家商铺,买一些点心茶水,去孔明兄家边品茶边交流,这样既能满足我们相聚的愿望,又不会耽误孔明兄照顾家人。”

    诸葛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色,他没想到吕国会如此贴心地为他考虑。他微微点头,说道:“子基贤弟此议甚好,既能相聚畅谈,又不至于让我牵挂家中。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不知广元兄、公威兄意下如何?”

    石韬和孟建闻言,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知道诸葛亮家中的情况,也理解他的难处。此时见吕国如此善解人意,心中对他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