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从无到有,云层开始汇集凝聚!
作者:中甘二十一   娱乐:让你搞科研,你搞女明星?最新章节     
    当这枚催化降雨弹成功发射后,窜入云霄的一瞬间。
    苏墨与现场众位科研员们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紧紧跟随着它,同时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里。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
    终于……在短暂却煎熬的等待中。
    双眼死死盯着监视器屏幕的科研人员,声音中满是惊喜的汇报道:
    “报告!催化降雨弹已到达指定区域并引爆!”
    “报告!目标空域大气环流出现波动,冷暖空气开始交汇!”
    “报告!高空温度场分布出现明显差异,热力开始驱动促使水蒸汽凝结。”
    “报告!近地面水蒸汽含量开始上升,相对湿度正在缓慢接近人工降雨阈值!”
    “……”
    随着一连串的报告传来,现场气氛瞬间变得激动兴奋了起来。
    苏墨的嘴角,也不禁露出了一抹如释重负的笑容。
    不过……虽然目前上方的天空当中,已经开始出现了降雨所需的特定条件。
    但在倾盆大雨没有降下来之前,还并不能代表催化降雨弹的研发成功。
    岗位上的众位科研人员们目光紧盯屏幕,均都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苏墨则是俯身坐在一架天文望远镜前,眼睛眨也不眨的紧盯着云层变化。
    只见原本烈日高悬,万里无云的天空当中。
    竟然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出现了一些稀薄的云彩。
    虽然这些云彩起初非常稀疏,若不是仔细观察压根儿就看不到。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云层在热力对流的作用下。
    开始迅速汇聚、逐渐融合在一起。
    湛蓝色的天空当中,像是有一只无形大手在搅动似的。
    白色云团以惊人的速度从无到有,由淡转浓!
    随着云层逐渐增厚,已经开始呈现出了层次分明的结构。
    科研人员们通过气象检测设备,以及地面雷达回波,已经可以清晰观测到云顶温度明显下降。
    这标志着云体内冷水滴的增多,已经形成了降水至关重要的一步!
    与此同时……
    豫省、太行山脉南边100公里处。
    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还有一群戴着草帽的留守儿童们。
    正在田间地头,摆弄着消防管带抗旱浇水。
    目前豫省大部分地区,均都正在面临着严重的干旱。
    从年初到现在,已经足足有大半年没有下过大雨。
    尤其是从六月入汛后,豫省持续高温少雨,旱情蔓延加剧!
    全省小麦收割完成后,紧接着就要抢种花生、玉米、芝麻。
    但因干旱原因,花生、玉米、芝麻的芽率受到严重影响。
    许多种子播到地里面后,才刚刚露出嫩芽。
    但由于因为土壤中没有水分供给,直接就在炎炎烈日的蒸烤下枯萎旱死。
    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靠着从深井或河流中抽水灌溉。
    而且还要不停的浇,浇完第一遍浇第二遍,浇完第二遍浇第三遍……
    但面对如此干旱高温,许多井水与河水也都被抽干了。
    因为一条小河沟里面,往往能有十几辆拖拉机带着水泵抽水。
    在这种情况下,没两天就能给抽干见底。
    不过相比于河水,当地官府给打的抗旱深井倒是耐抽一些。
    但一个村里只有那么几口井,却有那么多土地需要轮着浇。
    就算白天黑夜轮着浇,快了也得七八天才能轮到一次。
    而这还是需要地处平原地区,官府打的有抗旱深井,或是地块紧邻河边才有的待遇。
    那些位于丘陵地带,远离河边,亦或是在半山腰上的地块。
    往往是既没有电也没有井,拖拉机带的小水泵功率也抽不上去。
    而且距离太远,就意味着需要铺设更长的管带,这些可都不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靠三轮车一桶一桶的把水运上去。
    然后车子停在地头,用扁担挑着水桶,一棵苗一瓢水的去浇地。
    虽然相比于漫灌、喷灌和滴灌,这种浇水方式效率很差。
    庄稼根本就浇不透,接不到地底下的墒,没两天就又会干旱。
    但……只要能隔两天浇一次,起码能保住庄稼苗不会旱死。
    高粱镇、李家沟、村西地头处。
    一位年过七旬,戴着草帽佝偻着腰的老大爷。
    正在挑着铁皮水桶,步履蹒跚的拿着红色塑料水瓢,一瓢一瓢浇着干涸的花生苗。
    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黄豆大的汗珠,顺着他那沟壑纵横的脸颊不断流淌。
    望着干旱到龟裂的土地,还有那已经卷叶蔫巴了的花生苗,李老汉的眼中满是焦急和忧愁。
    “今黑浇不完,这苗都得旱死啊!”
    看着面前还有三亩多庄稼苗没浇,心急如焚的李老汉,手上动作不敢有丝毫停顿。
    他那五岁的孙子和六岁的小孙女儿,放假后就很懂事的来到地头帮忙。
    小小的身躯拎着水桶,汗水早已浸透了两个孩子的衣衫。
    看着孙子和孙女儿的小脸蛋儿,被火辣辣的太阳晒的通红。
    草帽下的李老汉心头一酸,偷偷抹了把眼泪。
    他真的很想让两个小家伙,舒舒服服的回家吹着风扇看动画片。
    但……这五亩地是他们全家一年所有的指望。
    李老汉的儿子前年骑摩托摔死了,儿媳妇也改嫁到了外地,从此杳无音信。
    撇下来的两个孩子,就落在了李老汉的身上。
    可李老汉今年都73岁了,无论去哪里打工都没人要。
    更何况,他还有一个瘫痪卧床多年的老伴儿需要照顾。
    所以手里的这五亩地,就是李老汉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一茬小麦亩产700——800斤左右,目前每斤1.17元,能卖八九百元。
    一茬花生亩产500——600斤左右,收购价通常在2.5一2.8元,能卖一千三四左右。
    除去化肥、种子、农药的本钱,还有旋耕犁地播种的油钱。
    五亩地一年的净利润,弄好了大概能有个四五千块钱。
    这笔钱对于李老汉一家来说,可谓是救命稻草!
    不但需要靠这笔钱供应一家人的吃喝,还要用来给小孙子和孙女儿,买衣服鞋子和纸笔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