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凌烟阁
作者:刀切西瓜   大唐:跟着李世民打天下最新章节     
    “这是太子的字迹?”长孙无忌手指着奏折问道。
    “正是,下官将这两份字迹认真比对过,可以确定这就是太子的字迹。”朱大人言语间十分肯定。
    听罢,长孙无忌脸上的表情越发沉重起来,眼神深处的光芒尽然消失,“本官知晓的,朱大人,你暂时就先回去吧。”
    “可是,长孙大人,这封奏折上的命令,下官是否要执行?”朱大人疑惑的问道,而这也是他来这里寻找长孙无忌的主要原因。
    不过,长孙无忌却没有半分的犹豫,“朱大人,这上面既然有朱批,就代表着陛下是知道此事的,我们自然要执行。”
    “下官知道该如何做了,长孙大人,下官告退。”说着缓缓退出大厅。
    而此时大厅内的长孙无忌内心却不像外表所表现的这般平静,对于太子能使用朱批意味着什么,他恐怕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也正是因为如此,长孙无忌心中才会出现这般震撼、惊讶的表情。
    好似这几名皇子间的争斗,在皇帝陛下的干预中,就即将要结束了。
    想到此处,长孙无忌心中不免有些复杂,尽管在朝廷上他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某位皇子,但实际上在暗地中,他是更加倾向于魏王李泰,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在有意无意的帮助李泰。
    可如今,太子明显更进一步,本就已经是储君的他,如今的地位想来是更加难以动摇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到太子即位后,他们这一批没有支持太子上位的高管权臣,想来也是逐渐要淡出历史的舞台了。
    这些事情,历朝历代都十分常见,很容易就能猜到。
    一时之间,想到自己之后所需要面对的结局,长孙无忌不禁有些不舍起来,对权力的不舍,也有对国家的不舍。
    随之长孙无忌脑海中又不自觉冒出了中山王王权宁的身影,想起了他们二人一起在池边钓鱼时的愉快场景。
    当时的王权宁尽管外表看起来异常威风,同样也是权倾朝野,但私底下却是被各方所猜忌,就连皇帝也是容不下他。
    那时候的自己权力虽说还远没有达到顶峰,但有着皇后姐姐的支持,以及皇帝陛下的支持,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可如今,王权宁依旧屹立在朝野不倒,尽管权力受损,但威望依旧,在加上其本身还是太子的老师,以后的帝师,这般殊荣,可以说是冠绝权臣、唐朝开国以来第一人都不为过,甚至后面都很难再有来着了。
    想到如今这般巨大的差异,长孙无忌轻叹一声,扭头而去。
    随着将军侯君集的入狱,朝廷之上瞬间便引发了轩然大波,群臣们都在讨论着这位刚立下大功的将军,会面临着着什么样的惩罚。
    但紧接着,关押侯君集那封奏折的朱批是太子所批示,这件事也是被人传了出来,并且以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速度在几乎所有大臣之间流传起来。
    这些大臣们所关心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子竟然能行使朱批之权了,这让得本就势力最大的太子一方,更加的庞大了起来,似乎在绝大多数朝臣心中,这个朝代的下一位继承人已经完全确定,并且皇帝已经在移交自己部分的权力了。
    一时之间,有人欢喜有人忧,还有的人急于站队、急于结交,朝堂之上,众臣皆在忙碌着,整个长安城内,众大臣穿梭其间,不知疲倦。
    陈国公府。
    “奶奶的,老子可是刚立过大功的,你虽说是太子,但也就是出身好罢了,竟然还敢关老子。”府邸之内,侯君集独自一人发着牢骚,语气之间极为的暴躁。
    没错,在侯君集被关于大牢十日之后,朝堂之上便有一大臣出面为侯君集求情,皇帝李世民随之也就将其释放了,但其在高昌国私通的所有财宝,则已经全部收归了国库,一件不留。
    侯君集刚一回府,便听说这次将自己关入大牢的命令,是太子李承乾下的,顿时脾气火爆的侯君集就直接将太子大骂了一顿,并且将其在心中记恨上了。
    就在这时,远处一名下人急忙跑过来,侯君集见状也是连忙将嘴闭上,虽说他是一名武将,但祸从口出这般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老爷,门外有人求见,说是魏王派来的。”下人恭敬说道。
    “魏王的人?”侯君集脸上表情顿时严肃起来。
    这位魏王在之前就来找过他,想要获得他的支持,但那时候的侯君集还不想卷入众皇子间的争斗,也就直接将其拒绝了,没想到这次又来了,而且时机找的还是恰到好处,在他刚一回府就过来了,显然是已经准备良久了。
    “将人带到书房。”候君集说道。
    “是,老爷。”
    ......
    朝堂之上,这段时间的大臣们在接到太子批阅奏折朱批的频率越来越高,每天从皇宫之内送出来的奏折,太子朱批的字迹从最开始的几封、十几封,直至到如今的将近三分之一都是太子的字迹。
    如今的太子李承乾,对整个大唐帝国的影响在与日俱增,自身的威信也在迅速树立着。。
    大臣们似乎也都在慢慢习惯这样的情况,朝堂的执政因为太子的影响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尽管这些大臣们没说什么,但心中却是十分清楚,如今的太子正在逐渐向一代帝王过渡。
    至于其余的那些皇子,也早已被他甩在了身后。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太子有皇帝以及中山王的支持,更多的是因为太子自身的执政能力,特别是在自太子行使朱批权力后,他所批阅的那些奏折,不管是皇帝还是众大臣,都十分的认可,尽管有时候也会与皇帝的政令产生冲突,但太子也能妥善的处理。
    可以说太子如今的成长是一日千里,就连众臣都在心中感叹,真不愧是出生在帝王家的人。
    ......
    今日的朝堂上,群臣如往常那般端站在大殿内,皇帝李世民刚一进入大殿,群臣们便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今天的皇帝陛下好似格外的严肃,神情间没有一丝的笑容。
    莫非是周围的什么国王又得罪大唐了?又或者是哪个大臣将皇上给得罪了?或者说是魏征又惹皇上生气了?
    群臣们心中不断思索着,谁也没有率先开口说话,整个大殿之内,一片寂静。
    “诸位今天有何事要禀报给朕?”
    李世民声音如虹,可下方众人却是鸦雀无声,在李世民的气场之下,众臣一时之间竟是忘记了要说些什么。
    直到整个大殿内沉默良久,这才有第一个官员上前将自己的问题奏报,李世民也在转瞬间就给出了解决的方案,整个过程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样情绪。
    有了人打头阵,大臣们也是逐渐放下心来,一个个的皆是将自己的问题进行了禀告。
    整个朝会似乎跟往常并无两样,众臣提出问题,然后皇帝给出解决的方案,亦或是经过大臣们相互之间的讨论后,再由皇帝给出最后的结论。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整个朝会将近结束的阶段,这时的大臣们所提到的问题基本上都已经被解决的差不多了,逐渐已到了最后的尾声,整个大殿内再度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既然诸位都没什么问题了,那接下来朕想宣布这最后一件事。”李世民的声音响彻在群臣耳中。
    众臣都知道,最关键的时候来了,接下来皇帝陛下说的这件事,才是今天整个朝会最重要的事,至于其它的,也只有靠边站的份。
    “朕这段时间深感人生无常,没有人能够始终年少,也没有人能够一直健康,许多当初随朕一同建立基业的人,如今都已经离世了。”李世民沉重,带着一丝悲壮的声音响起,像是在不断诉说着人生的故事,
    “朕思绪良久,决议建立凌烟阁,封二十四功臣,将那些随朕一同开创大唐基业的功臣都记载在上面,以流传后世。”
    李世民话音落下,整个大殿内依旧是沉默着,无比的沉默。
    之前的众臣们是因为害怕,而此刻的他们却是因为震惊,一个个的瞪大眼睛,有些大臣甚至就连嘴巴都合不拢了。
    尽管众臣已经猜到了皇帝陛下所说之事非常重要,但重要到这般程度却是众人都没有想到的。
    这二十四功臣想来就应该是本朝功劳最大的二十四人,同样也基本上是权势最大的二十四人,当然,若其已经去世那就需要另算了。
    想来这二十四个位置就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君臣们相互争斗的战场了。
    当然,决定最终名额、以及排列顺序的人还是皇帝陛下,或许这二十四个名额位置的人选在皇帝陛下心中已经早就有数,不然为何要规定是二十四,不是十二亦或是其它数字呢。
    帝王心、深似海,无人能将其真正猜透。
    “建造凌烟阁的事情,长孙无忌要尽快安排人去办,至于那二十四名人选,朕心中早已有数,到时候会派人去通知你们的。”李世民挥手,“今天的朝会就到这里,退朝。”
    虽说已是退朝,但几乎所有的大臣却都没有半分的轻松,甚至就连今天自己所负责的一些工作,也是耽搁了下来。
    实在是皇帝陛下今天在朝会上所宣布的事情太过于突然,也太过于重大了,让的他们这些大臣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尤其是那凌烟阁上的二十四功臣名单,更是时时刻刻不在牵动着他们这些大臣的心,特别是那些在朝廷中小有名气,但论实际功勋却又不算太过于靠前的大臣。
    他们这些人若按照此刻朝廷内手中权力大小来排列的话,基本上处于十几二十名的样子,不是最高的那一批,但也绝对不低,要知道真正能排在他们这些人之上的,也就只有那些宰相、尚书、御史大夫了。
    将这些除外,就要数他们这些人的级别、权力是最大的。
    当然,这也只是如今的朝廷排列,但若是将朝廷之前已经致仕的,或者是已经去世的人全部都算进来,那他们这些人的排名无疑是还有往后面移动几位。
    正因如此,处在他们这些尴尬位置上的人,这才会出现这般的焦虑之情,而此时这二十四人的名单又全部都在皇帝陛下那,无人知晓,更无人能劝说改变。
    也正是在这般情况下,他们这些官员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不过其余大臣倒是就跟平常一般,没有太多的情绪表达。
    主要是他们这些刚好处在进一步可入名单,退一步则没有的位置上,而其余人则没有这个担心。
    比他们这些人官职低的,基本上就是没有任何希望了,对于这般的荣耀,他们尽管在心中羡慕,但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凭借自己是绝对没有希望的。
    便也就直接将心放宽,安安本本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说不定这样还能被别人看见,从而继续的重用自己。
    还有一些人,他们则基本上都是位高权重,有宰相、王爷、国公,等等,这些人是属于整个唐朝权力最巅峰的一批人,他们心目中没有任何的担心。
    若是他们这些人都没有被选上那二十四个名额,那恐怕就是整个唐朝都找不出来了。
    他们这些人也是安安本本的做着自己的本职事情,但心中却又是怀着几分好奇,好奇接下来皇帝陛下会何时召见自己,也好奇自己在最终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
    三日时间迅速逝去,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三日时间就真的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就在今天的早朝结束,群臣即将退下时,皇帝李世民将阎立本留了下来,这一举动,直接引起了群臣的猜疑,纷纷猜测莫不是那二十四功臣名单要揭晓了?
    阎立本,出身贵胄,其先皇李渊年间,在当时还为秦王的李世民府邸做过官,正统秦王府出身,算是比较早期就跟随李世民的人,现任刑部侍郎。
    刑部侍郎,也就是除了刑部尚书之外的第一人了,正是处于那种可封、可不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