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司马昭九辞九锡之礼,天子曹髦讨伐司马昭。
作者:云中燕   晋乱最新章节     
    邓艾、司马望计退姜维大军后,即刻以败为胜上报司马昭,司马昭闻报大喜:“此正是两功同封之时。”
    即刻上奏天子曹髦,升任邓艾为征西将军,前后共增食邑六千六百户。
    邓艾自然大喜,便就留任河西,修筑界墙关塞,建立城寨以阻击西蜀再犯。
    天子曹髦甚是喜爱司马望,便求于司马昭召司马望回朝,司马昭自然一口答应,并就顺势拜司马望为卫将军,领中领军,掌管禁军。
    封毕邓艾、司马望,自然是平叛诸葛诞各路军马,一一也皆封赐。
    王基、石苞已然封罢,此次平叛诸葛诞头功自然非胡奋莫属,遂封胡奋升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甚为优厚。
    封毕胡奋,其他将军也皆大封。
    封毕各路诸侯,又封东吴降将,也皆拜官封侯,毫不吝啬。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一片大喜,朝政一片肃然。
    然,各路诸侯封毕,却有一人未封,此人便就是司马昭。
    此等时节,自然是奸佞附势之臣登场之时。
    果不其然,此时的贾允见如今司马昭大封朝野群臣,群臣无不感恩戴德,然却独留自己不封,知司马昭必有九锡之想,只觉时机已到,遂趁早朝之时引群臣皆出班相奏天子曹髦:“前番大将军统领大军于寿春平叛诸葛诞之乱,大败诸葛诞与东吴联军,今又于寿春城发兵救援魏蜀边关,遥相指挥邓艾、司马望屡挫蜀汉姜维犯边大军,两捷皆大将军司马昭心怀大魏社稷,殚精竭虑运筹帷幄,调度有方之德,既然大将军功德巍峨,理当进位晋公,加九锡。”
    天子曹髦御座之上听闻贾允如此谄媚司马昭并携群臣施压自己,不觉甚是厌烦贾允,只怒眼贾允:“若果朕掌了大魏朝权,第一个便就灭了此等奸佞之臣。”
    然,虽心中恼恨贾允,但见朝堂上下群臣皆都附议,知如果今日不稍作表示,只怕早朝便就散不了,遂只得悻悻而言:“大将军此次平叛诸葛诞之乱时带军屯于寿春丘头,据于丘头调兵遣将,终把诸葛诞斩首于颖水之畔,功莫大焉,既然如此,朕意把丘头更名为武丘,以此来昭大将军平叛诸葛诞及东吴联军之功德。”
    贾允及群臣听完,皆都伏地叩头:“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司马昭站于御座之侧,不觉也面露喜色。
    然,就在贾允及群臣山呼完万岁,等待天子曹髦大殿之上赐封司马昭进晋公位、加九锡之礼时,天子曹髦却是稳坐御座之上一动不动,闭口不言。
    贾允殿下跪着,不觉抬头:“难道天子不封?”
    抬眼看去,果见天子无封之意,心中不由大恼,便就抬头大声呼喊:“陛下,当赐大将军司马昭进晋公位,封九锡之礼。”
    声音之大如同炸雷,只在大殿之上环绕。
    待贾允奏罢,群臣也皆看向天子曹髦,然却是见天子曹髦竟然只是稳坐御座之上,依然低头不语,一言不发。
    群臣顿知:天子曹髦不想赐封司马昭进晋公位,九锡之礼。
    御座之旁的司马昭如何不看的一清二楚?
    司马昭但见天子曹髦如此无动于衷,不由心中大恼,遂就猛然起身,一言不发,便就拂袖转身愤然离殿而去,至大殿外,直携五百贴身铁甲兵坐辇出宫。
    贾允及殿下群臣看着司马昭愤然离殿而去,皆都吓得大汗淋漓,瘫坐于地。
    天子曹髦更是栗栗坐于御座之上,一时不知所措。
    幸好大殿之上太监反应快速,便赶紧大宣:“退朝。”
    一声退朝,一时间,大殿之上便空无一人。
    天子曹髦看着空荡荡的大殿,不由惊吓痛哭:“朕位不稳也。”
    颤颤抖抖的在太监搀扶之下退朝而回嘉福殿中。
    天子曹髦嘉福殿中越思越怕:“看如今形势,如果不依了奸臣贾允之意,只怕朕命当休,朕如何不知?”
    无奈之下,只得伏案拟了圣旨,进司马昭晋公之位,加九锡之礼。
    拟罢即刻命太监送去司马昭府中。
    且说司马昭大殿之上愤然离殿,到了司马府更是大发雷霆:“当今天子好不知趣,竟然不知我司马氏对大魏之忠,胆敢于大殿之上羞辱于我!”
    正在大发雷霆之时,却是见太监颤颤抖抖而来:“皇帝圣旨到。”
    司马昭听闻皇帝圣旨到,遂就压压怒火:“只让进府来。”
    不时太监到堂宣旨:“陛下进大将军晋公位,加九锡之礼。”
    司马昭听了,却是恼恨的摆手宣旨太监,狠狠的吐出两个字:“不受!”
    太监无奈,只得赶紧退回嘉福殿回禀天子曹髦:“大将军面色铁青,只言两字不受,便就打发了陛下圣旨。”
    曹髦听了,叹口气:“如何就能即刻受了?无非心中想要,偏又要做做样子,非三让三辞方可。”
    遂又发圣旨与司马昭。
    自然又是不受。
    如此三番,三让皆不受。
    天子曹髦四拟圣旨,拟毕交于太监:“汝只管去,三让已三辞,此次必然会受。”
    太监听了,赶紧携旨又到司马府,然,到了司马府,却是见司马昭坐于案前,一动不动:“不受!”
    竟然还是不受。
    太监见司马昭依然铁青着脸,哪敢啰嗦,赶紧又回了嘉福殿。
    天子曹髦见太监又禀不受,不觉大惊:“司马昭又要做甚?难道要难为朕吗?朕从邺城之时,知司马懿曾九辞九锡之礼,难道司马昭要效仿其老子乎?”
    遂就咬咬牙,只命太监再去。
    如此这般,五让五辞。
    又送,七让七辞!
    还送,九让九辞!
    九辞之后,天子曹髦不由阵脚大乱,只得于嘉福殿痛哭不已:“司马昭本心想进晋公,加九锡之礼,然如今朕九让,他却九辞,如此来看,司马昭一则有篡位之心,二则乃是戏耍于朕。如此来看,只有你死我活。”
    不觉心生诛杀司马昭之心。
    然,如何诛杀司马昭,曹髦却是无有半点把握,但司马昭九让九辞,却是让曹髦痛苦不堪,诛杀司马昭之心意决,遂唤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入宫商议诛杀司马昭大计。
    不时三人奉诏入宫,待到了嘉福殿,只见天子曹髦两眼红肿,甚为悲切,不由赶紧伏身于地:“陛下何至如此?”
    天子曹髦听问,更是放声大哭:“朕自继位以来,荣封司马氏满门,使皆居高位,司马昭犹不知足耶?大殿早朝之时诸公皆知九锡之事,朕如今九让司马昭,然其却是九辞。本心中想得却是如此戏耍于朕,与此来看,司马昭篡位只是早晚之事,不然又岂能如此欺朕?朕虽乃司马昭所拥立,但朕毕竟乃是曹魏之骨,曹魏之魂,朕岂能忍乎?”
    哭哭啼啼述说不完。
    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见曹髦如此,赶紧连连安慰:“如今司马昭势大,不如此,又能如何?”
    只一句,便就激的曹髦停了哭声,拍案而起:“朕决不能坐受其辱,必诛杀权臣司马昭,不知诸位爱卿可助朕讨之否!?”
    天子曹髦一句必诛杀权臣司马昭,吓得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不由大惊失色,噗通伏地不敢起身:“不可,万万不可!”
    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更是吓得大汗淋漓,浑身如筛糠:“陛下此次乃是飞蛾投火,自取其焚也。陛下如何不知,如今司马昭势大,无论朝权、兵权皆在其手,耳目更是遍布皇宫之中,我等若有风吹草动便就会被司马昭所知,一旦贸然而行,必是以卵击石,粉身碎骨,陛下怎能做如此丢命之事?即便陛下不虑自己,也当虑我等三族!一旦前去诛杀司马昭,必然大败,臣等三族也必就被司马昭诛杀于洛阳东市!陛下,万不可行!”
    苦苦拉住天子曹髦龙袍死谏。
    天子曹髦不由嗤之以鼻:“难道朕就要待毙不成?”
    边呵斥王沈、王业,边转眼王经:“王尚书毕竟乃是战场而来,曾经死人堆里出生入死,难道也让朕做待毙之事乎?”
    王经听了,不由含泪伏地:“臣屡经战事,倒不惧死,然陛下必知来史,当初鲁昭公讨伐权臣季氏,最后怎样?还不是连皇位都丢了,最终亡命他国沦为笑柄。司马氏掌权已经多年,朝廷上下群臣皆都附势于他,更何况今又连连大胜,才封毕群臣,群臣皆都仰慕司马氏,此等时节,依臣看来实实非绝佳之机,必就此韬光养晦取得朝权、兵权时方可。更何况现如今,陛下手中无兵,难道起兵只凭宫中几个寡弱的卫兵吗?无有兵将,我等就此冲出去,岂不是自投罗网,自寻死路吗?陛下一定要三思!一定要三思…”
    也是据情据理,死死苦谏。
    天子曹髦看着地上伏身叩首的三人,不觉仰天长叹:“朕岂能受辱于权臣?朕亦不惧死,即便无人助也必然凭朕一己之力起兵讨伐司马昭!”
    叹罢,却是猛然怀中抽出早已经拟好的讨伐司马昭檄文掷于三人面前:“朕诛杀司马昭,绝不可改!即便朕就此死去,也绝不做受辱之君!更何况无论怎样朕都是大魏天子,朕如果就此举兵,朕就不信大魏就没有忠臣助朕?如此思来,也未必就是个死!”
    曹髦声色俱厉,不由吓得王业、王沈、王经三人瑟瑟发抖:“陛下,当三思!”
    皆含泪叩头苦谏。
    曹髦却是依然不为所动:“如果诸位爱卿不愿助朕,只管自去。朕就此永宁宫禀过太后,便就举兵!”
    曹髦说完,也不管依然地下跪着的三人,径直去永宁宫了。
    王沈、王业见曹髦诛杀司马昭意决,不顾三人苦谏恣意起兵,不由看着远去的曹髦背影赶紧爬起来:“陛下如此,必死无疑!我等岂能跟随糊涂陛下妄送性命?不若赶紧报于司马昭活命。”
    说完,慌乱爬起来,就要出皇宫奔司马府而去。
    然,王沈、王业站起,却是见王经依然跪在那里哭泣,赶紧向前去拉王经:“王公,还不快起,难道不想活命了吗?”
    哪知王经却是只含泪而跪,并不起身:“经为魏臣,必忠魏君,今君如此,经只得生死相随。”
    王沈、王业见了,不由哭劝:“王公糊涂,难道生死之事不能知吗?当虑公三族也。”
    然,无论王沈、王业如何劝王经,王经皆不为所动:“诸公只管自去。”
    王沈、王业无奈,只得叹口气,慌慌张张的直奔司马府去了。
    待王沈、王业到了司马府,但见司马昭便就噗通跪倒,直把嘉福殿之事讲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今陛下已去了永宁宫,只怕不时便就带兵来攻司马府,取大将军性命。”
    司马昭听了,只是惊愕,然却是并不慌张:“不想小子竟有如此雄心。”
    遂命王沈、王业自去。
    待王沈、王业离去,司马昭不由暗思:“如今司马氏朝权、兵权在握,即便曹髦如何也是不能动司马氏根基。虽如今举兵,也是枉然,然,如果昭就此取了曹髦之命,必落弑君罪名,想当年父兄离世之时都曾叮嘱,我司马氏只做大魏忠臣,不做篡权奸佞,昭岂能违背了父兄叮嘱?曹髦举兵来时,也做不了多大妖,兴不了多大浪,昭只需把曹髦阻于司马府外,诛杀了跟随者也就是了。到时没有了跟随者,曹髦自然也就息兵回宫,昭只当陪曹髦玩一游戏耳。”
    遂不慌不忙的安排贾允带将士只于司马府外阻挡曹髦来犯。
    然,此时的曹髦如何得知,司马昭并未视其为大患,只是权当一游戏耳。
    高低立时即判!
    且说曹髦永宁宫见了郭太后,言明举兵之事,郭太后听了大惊,连连阻止:“我儿,难道不要命了吗?此等事,需从长计议,深谋而后动,如果就此匆忙起兵,只怕我儿非司马昭敌手,快快灭了此念。”
    然,曹髦郭太后面前大哭一场,却是不从太后之意,决然离了永宁宫,大义凛然的仗剑升辇,令护卫焦伯聚集殿中宿卫官僮三百余人,鼓噪而出,一路直奔司马府,要取司马昭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