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论茶
作者:四把飞刀   名族崛起之科技与修行最新章节     
    东方宇淡淡的继续说道:“在陆羽《茶经》中又记载:茶之性,益于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作为历史悠久的饮品,茶最早的功能就是药,这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以得到证实。除了解毒,茶还别有养生特效。

    在《神龙本草经》中也有记载:“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大长老呵呵一笑道:“你这论点观点,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那么除了庸俗者,是否还有高雅者的茶道?茶之性,是否还有茶之德?”

    “茶之性,益于人。而道教之为“神仙之术,首贵长生”,除了打坐、炼丹,更有着摄生、服饵等丰富的养生方法和手段。

    那么,茶,以其既可“明目提神”又可“去脂轻身”之功效,自然成了道士们调理身心、辅仙佐道的理想药食。”东方宇道。

    他喝了一口大长老的母树大红袍,继续道:

    “您可真谓之识广,这茶之德,通于神。

    茶既然使人心清目明、气定神闲,自然有助于修行者抱朴守一、通达神明。

    另一方面,茶生于灵山峻岭,承芳露,秉清灵,禀玄幽,草木仙骨,野稀之物,自然是供奉神仙的佳品。或因如此,道教的斋醮科仪中普遍用茶,且以天下第一蒙顶茶献供瑶台诸神,称为“清祭”,可助达天庭。

    由于茶可通达大道仙界,在道教的推荐科仪中也有“三奠茶”。可以说道教洞天福地、大宫名观无不植茶种茗,可饮可祭,宋代五大道场九宫山建茶寮观,专司茶事;全真道净明道等在重大道教活动中皆用茶为祭。”

    东方宇总结了一下,继续道:“所以这茶之高雅者,当以德名之,无论价格的高低,德者茗其饮,是为君子也。”

    大长老赞叹:“好,好一个德者茗其饮,是为君子也。

    自古有名句,唯有饮者留其名,我看这饮者的饮,不是饮酒,而是饮茶更恰其意。”

    东方宇淡淡道:“茶之名,达于君。

    由于茶在道教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许多名山道观出产的稀世珍茶,在用于祭神的同时又作为“贡茶”而闻名朝堂。

    例如道教“清祭”专用的川蜀蒙顶茶,自唐朝开始到明清一直为贡茶,为茶史中罕见;青城道教“洞天贡茶”早在唐代即享盛名,《茶经》《茶谱》皆有录,现为“青城四绝”之一。

    再如,史载武当“太和山出骞林茶,木之并者,芽茁如阳羡,能涤烦热,道流所珍”,“初泡极苦涩,至三四泡,清香特异,人以为茶宝”,后“供明王朝宗室享用”……就这样,经由道教,茶凝结出了能够代表中国茶文化高度的良多精品。”

    大长老点点头,说道:“这茶,在我大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源远流传,兴盛了几千年。

    这样的宝贵文化,我们必然要加以保护,传承下去。”

    东方宇也点点头,说道:“是的,这茶在我国,就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是宝贵的传承。

    茶之兴,遍于民。

    唐代崇道,一种与之相适应、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茶文化应时而生。自陆羽《茶经》问世,更是茶风流布,茶道大行。

    在庙会期间,很多宫观都有煮茶迎宾的传统,不少庙观本身或周边都开始设茶舍茶寮,专供香客品饮,如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四川青城山、武汉长春观等。

    很多社会上的茶楼茶肆也将茶房装饰成仙家楼阁,以“八仙”“仙家”“群仙”为名的茶馆比比皆是,好的茶叶也以“仙茶”“神仙茶”“仙芽”“神品”相称。

    《红楼梦》中妙玉所奉之茶名曰“老君眉”,可见道教影响的流风泽被,人们品茶也就是要品味一下神仙般的感受。

    另外,中国人迎宾待客所素有的敬茶献茶之礼,据说也有着深厚的道教渊源。《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就这样,经由道教,茶也渗入中国老百姓的人伦日用。”

    东方宇说到这里,突然话锋一转,问大长老道:

    “您对现下的社会的消费,以及观点,不知您老有什么看法?”

    大长老一愣,东方宇本在说茶,论茶,说的好好的,怎么突然转到这社会消费去了?

    莫非这小子,终于开窍了,想要入世去干点事情?

    他可不认为东方宇是为了权力,财富,这类的东西,跟他提问题,想要捞什么好处。

    因为这些对东方宇来说,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意义。

    “怎么?是不是因为某些人铺张浪费?还是看不惯什么人得罪你了?”大长老问道。

    他不得不往这方面去想。

    “那倒没有。”东方宇摇摇头,也不卖关子,继续说道:“您看,现在时代,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不在像以前古时候那样,饿着肚子了。

    但是,奢侈之风也开始渐渐形成了。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但是收效甚微,为何不以从茶入手呢。

    茶之风,去奢入俭。

    文人雅士独品对啜之间涤除玄鉴,学道参禅,谈玄悟真,实为老庄玄学流风遗韵。

    道教守着自然无为、冲寂超然的归趣,不十分看重茶的程式,也不探究其中的技巧,没有法则才是道教顺乎自然的最高法则。

    因此,崇俭抑奢、苦己利人的全真派祖师丘处机诗曰:“虚心实腹唯求饭,待客迎宾不点茶。”(“点茶”是宋代一种繁复的饮茶方式)元代全真派兴起,道风流行,茶人受道家冥合万物、道法自然的影响,开辟了茶人与自然融合的饮茶风气,给茶文化回归道趣、重返自然、趋于简约打下基础。

    明代朱元璋下令取消龙团贡茶,以散茶冲饮,遂开千古茗饮之风至今。其子朱权便说:“茶乃天地之物,巧为制作,反失其真味,不如叶茶冲泡,能遂自然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