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准备强攻
作者:明州布衣   三国:最强谋士最新章节     
    眼见江东形势趋于稳定,没有孙策的江东众人,居然在小小年纪的孙权领导下,一路壮大,地盘更是达到了空间的地步。
    甚至可以说孙权如今的成就已经超过了他哥哥孙策。
    相比之下,曹操此刻却心急如焚,一面需要应对刘备的五万大军,一面还要抽出将军和将士去对抗宛城张绣的突袭,免得颍川郡全部落入此人之手。
    所以,曹操两头都要顾,两头却都不曾完全顾及。
    兖州各郡县已经全部掌握在刘备手中,就连兖州刺史也是在赵尘的建议下,圣上亲自任命的。
    意味着刘延这个刺史的位置坐得名正言顺。
    倒是曹操领兵入司隶才是众多将士所怀疑地行叛逆之事。
    司隶校尉部历来是权力的中心,也是整个汉室王朝之所在,任何诸侯只要领兵侵入司隶校尉部就会被怀疑存在不臣之心。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刘备大军屯兵白马,准备渡河这件事对于曹操而言如鲠在喉,不拔除根本无法睡安稳觉。
    赵尘也是这么认为,他原本意思就是想要达到这般效果。
    只需假以时日,就能稳固刘备大军在兖州和黄河南岸的地位。
    但是曹操岂能让刘备和赵尘如此顺意。
    建安四年九月中旬,看着刘备和赵尘大军丝毫没有要强攻黄河,奋力北上的意思,荀彧瞬间明白了赵尘的用意。
    他急忙见曹操,说明情况。
    “主公,刘备此行表面上看,意在河北。可至今数月都不曾见赵尘有所动作,更看不到大军想要渡河的迹象,就连战船的督造似乎也没有什么动静。臣怀疑,刘备和赵尘另有所图。”
    话音刚落,荀攸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说道:“主公,赵尘此人精通算计,绝对不会白白浪费时间,极有可能是在经营兖州,待兖州之地巩固之时,便是刘备和赵尘北上之日。”
    曹操一听,眉头一皱。
    当前的处境对于曹操而言最为不利,兖州之地的丢失让曹操彻底失去的退路,只能依托司隶再图东面各州,而南面的宛城张绣却已经将颍川郡逼入了绝境,若是再进一步,颍川郡也将保不住。
    此时此刻,必须要做出一个决断,要么重新取回东面的兖州之地,要么就退守司隶,图谋西凉。
    毛玠看出了曹操的犹豫,一时间颇为感触。
    在他心中,曾经的曹操,向来都是果断、多疑的,如今居然被赵尘打得开始犹豫起来。
    赵尘在曹操心里的印象甚至有超过袁绍、刘表、孙权等人。
    “诸位对此有何建议?”
    思索了许久,曹操最终开口问道。
    事情既然不能拖下去,那总得想办法解决。
    荀彧看了一眼比自己年长的侄子,回过头来对曹操说道:“主公,时至深秋,入冬之后粮草补给就会更加艰难,赵尘恐怕也是料到这一点,所以着急拿下兖州。以兖州为根基,保障五万大军的粮草,便可不惧怕长时间对峙。但我军此时尚未立稳司隶,长此以往对我军不利,不如率先进攻。”
    曹操听完荀彧的建议,转头看了看荀攸和毛玠,他们都没有说话。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此刻出击刘备并不是最佳时机,但确实是无奈之举。
    要么就是拿下刘备和赵尘,夺回兖州,要么就干脆回司隶,好好经营。
    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决策。
    片刻之后,曹操决定,对刘备大军发起一次进攻,毕竟一直拖下去,兖州就会真的变成刘备的州郡。
    他也着实没有料到,自己纵横战场十几年,居然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压得如此喘不过气来。
    与曹操的处境尴尬相比,北面的袁绍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方面幽州的公孙瓒一直在试探袁谭和袁尚二人的底线,不用一两年,几个月的时间就有可能产生变数,另一方面黄河南岸的刘备大军一刻也没有停止,每日在营中不断操练,似乎是要随时过河,却至今都没有动作,袁绍猜不透刘备和赵尘的用意。
    夹在中间的袁绍进退两难,总是想着尽快结束与刘备的对抗,领军北上拿下幽州。
    可一来二去,便拖到了九月中旬,看形势,指不定会到建安五年也说不定。
    按照田丰的建议,如今刘备大军还没有准备好战船,袁绍大军有天然的优势,不如趁机强攻黄河白马津渡口,与曹操一道夹击刘备。如此一来,就算不胜,也能将刘备和赵尘赶回徐州。
    毕竟此刻汝南郡正在被荆州刘表的大军蚕食。
    若是袁绍愿意放下身段,与荆州刘表联手,便可对兖州和豫州之地前后夹击,刘备大军也将面临张绣、刘表、曹傲和袁绍四路诸侯的压力,定然无法有效应对。
    袁绍听了田丰的建议,恰好吻合他的想法,十分满意,当即命淳于琼指挥战舰,准备抢渡黄河,对白马津发起进攻。
    次日,袁绍也收到了曹操的书信,信中表明了他想要对刘备和赵尘发动进攻,请袁绍前后夹击的想法。
    袁绍哈哈大笑,说:“第一次与曹孟德想到一块去了。”
    曹操与袁绍虽说是就相识,可意见一直都没有统一过。
    他当即回复曹操,定于九月二十,共同出兵,先行攻占白马津和延津,而后在包围刘备大军。
    想法十分美好,但实际能否真正实现,众人心中都有一个问号。
    当前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抢渡黄河。
    此时的刘备大军营地中,除了粮草和人员积极性调动的问题外,赵尘还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五万人的渡河战船至今都不曾造好。
    建安三年春,赵尘便已经吩咐糜竺和简雍,务必搜寻各路名工匠,并找一个专门的人负责造船。后来甘宁前来投靠,赵尘正好将造船之事交给甘宁审定,所有造完的船只必须经过甘宁甘兴霸的审核,最终才能交到他手中。
    可如今数月过去了,居然没有看到一艘船。
    赵尘急忙询问甘宁是何情况,甘宁回道:“军师,我没有看到过一艘新船。”
    赵尘微微一惊,思索了片刻,决定彻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