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王宜真这一头。
当年谢家来提亲,她满心欢喜以为与她结亲之人是谢知言。待到下聘那日,她偷偷去瞧,才发现竟是谢知让。
当年的镇国公府门庭煊赫、权势滔天,哪由得她说换人便换人、说不嫁便不嫁的?王宜真心都要碎了,却不得不顺从。
后来谢家先世子、谢老太爷相继过世,谢知让有孝在身,婚事一拖再拖。王宜真既为谢知言失去亲人而伤心,却也有几分庆幸。
等谢知让好不容易脱了孝,谢家又遭重创。挂了多少年的镇国公府的牌匾,说摘便摘,改换为宁安侯府。
那时谢家自顾不暇,自然顾不上王宜真。王家亲长已经打了退堂鼓,想去退亲。
王宜真知道,若这门亲事退了,父亲母亲一定会压着她马上嫁人。她放不下谢知言,好说歹说之下,家中长辈才歇了退亲的心思。
直到去岁,两家再次商讨完婚之日,一道圣旨将远在江南的姜蜜同谢知让绑在了一起。
也是那日之后,她和谢知言死灰复燃。
可是她的亲事被一拖再拖,如今已是二十一岁的老姑娘。家中为她日日相看,却难寻乘龙快婿。
近些日子,家中好不容易为她寻到一门亲事,自是想让她赶紧嫁人。
可王宜真同谢知言郎情妾意,哪儿肯就这般嫁给他人?她日日哭、夜夜闹,三不五时便装病发作一通,可她实在抵不住了。
在父母逼问之下,她说她心仪谢知言,却被父亲怒斥。他们更是将她关在家中,不许出门。
她求了母亲许久,才求得跟去南苑春猎的机会。可她没想到,谢知言没去。她实在没办法了,情急之下才写了那封信,托谢知让交给谢知言。
然家中长辈,却一直不休地逼迫她。
“你到底嫁不嫁?”永顺侯负手而立,沉声怒斥。
王宜真抬头看着父亲,满目决绝,“我不嫁!我说了,倘若不是谢家二郎,我便是绞了头发做姑子,也绝不嫁!”
永顺侯伸手指着她,脸颊上的肉不住颤抖。
“你你你………你不知廉耻!有哪家姑娘和你一般,整日将外男挂在嘴边?那些个《女则》《女诫》,你通通都到狗肚子里去了!”
王宜真对这些话充耳不闻。
“我说了我不嫁。父亲若收了他张家的信物,那女儿便只能一具尸体嫁过……”
“啪——”
王宜真话没说完,便被一记响亮的耳光打断。她偏头,白皙的脸颊骤然红肿。
“你这个忤逆不孝的东西,你是在威胁我?”
王夫人见女儿被打,自是心疼坐不住,一把推开永顺侯,斥道:“说话便说话,你动什么手?”
“全是你惯的!你看看你教出来个什么样子的女儿!”永顺侯气急,连着王夫人一起骂。
王夫人不敢忤逆他,抱着女儿直掉眼泪,嘴中嘟囔着什么。
永顺侯见她这样子,再不说话,愤愤甩袖离去。
“真儿,疼不疼啊?”
王宜真双眼含泪,扑进母亲怀中,摇了摇头,“娘,不疼。”
“哪里会不疼的?你爹爹这人,做什么打人?”王夫人心疼女儿,叫丫鬟去拿药过来。“真儿,你就这般死心眼儿,认定那谢家二郎了?”
“娘,当年阴差阳错之下,我同谢世子定亲。碍于谢家权势,我认了。可这么多年,我都放不下他。我就想再试一次。”
“傻孩子,你在家里为了他,这么和爹爹娘亲闹。他呢?他若不来提亲,便是你一厢情愿。不值当呀真儿。”
王宜真微微发愣。
说实话,她都不知道那封信到底有没有交到谢知言手里。
谢世子坠崖,是否把那封信弄丢?他在生死之中走一遭,是否会把这件事忘掉?还有谢知言……他愿意再努力一次吗?
王夫人苦口婆心地劝说:
“那谢家是好,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可你曾经是他三弟的未婚妻,这身份,谢家长辈定然介意。他愿意为了你,和他们去争吗?”
“那谢家二夫人在各种场合相看儿媳妇,早已不是秘密。说不得那谢二,已经有了如花美眷。”
“不会的!”王宜真下意识地反驳,“子信不会的。”
王夫人轻轻抚摸王宜真的脸,道:“真儿,你当真以为,我不知道你托那谢家世子给谢二送信?信送出去了,他可有给你回信?真儿,娘不会害你的,忘了他吧。”
王宜真拼命摇头。
大滴大滴眼泪从眼眶中接二连三落下,她抱住自己的膝盖,倔强道:“我不要,不要……”
“真儿,你再好好想想吧。”
王夫人摸摸女儿的脑袋,起身离去。
待回到寝室,一早便坐在那里的永顺侯出声问道:“怎么样?松口了吗?”
王夫人摇头,“没呢。但我想着,也快了。”
“那臭小子送来的信呢?”
“我收着呢,可不敢叫真儿看见。替谢二送信的那个,我寻了个由头发卖出去了。她这么犟,无非是觉得谢二会来娶她。只要一直没回应,她总会松口的。”
原来在谢知言去找谢知让帮忙之前,他使了银子,叫王家下人帮他将信送给王宜真。他久久等不到回信,心急如焚,便想请姜蜜亲自将信送到王宜真手上。
他没想到,那信根本就没到王宜真跟前,直接被永顺侯和王夫人给拦了下来。
“这事儿得捂紧了,不能叫真儿知道。”
“我晓得的。”王夫人点头答应,眉目间是化不开的忧愁,“那谢家的门,哪是那么好进的?当初许给弟弟,现在又要嫁给哥哥,传出去,那些唾沫星子便能淹了真儿。”
“即便真能嫁过去,她婆母能不膈应?那世子和世子夫人又能不膈应?当家作主的是他们,我真儿岂能有好日子过?她怎么就不明白我们的一片苦心呢?”
“哎!”
王宜真和父母僵持两日。
永顺侯和王夫人本不想逼女儿逼得这么紧,却不料张家那边有催促之意。
王宜真已经二十一了,再拖下去,便更难嫁人。永顺侯犹豫一番,答应了张家。
消息传到王宜真耳旁,她面无表情地在床上枯坐一整夜。第二日,她从衣柜中翻出三尺白绫,上吊自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