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儿时的玩伴,今日的军神
作者:权照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最新章节     
    视频继续直播道,

    “徐达虽然没有《明史》夸赞的那般完美无瑕,但也差不了太多就是。”

    “徐达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

    卒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

    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徐达善于治军,骁勇有谋,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先后官拜淮兴翼统军元帅、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左相国、征虏大将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太子少傅等,封为魏国公。

    朱元璋念其功绩显赫,在徐达府前建‘大功坊’。

    去世后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代世袭王爵。

    厚葬于钟山,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徐达为人谨慎,不贪名利不恋美色。

    他爱兵如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战功显赫,善始善终,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正如先前所言,

    朱元璋与徐达,是君臣,更是兄弟。”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重返久违的故乡——凤阳。

    儿时在凤阳度过的艰辛岁月,依然历历在目。

    但此次归来,他只是为了一件事:招募兵马,共谋大业。

    自从加入红巾军后,朱元璋深感起义之路充满了无限可能。

    他意识到,这么宏伟的事业,不能一人独行。

    于是,他决定寻回昔日的兄弟,携手共创未来。

    回到老家的朱元璋,很快就在田间意外重逢了儿时的玩伴。

    彼时,他正在田间辛勤劳作,蓬头垢面,为生存而努力。

    朱元璋兴奋地招呼他,

    待说明来意后,

    这位旧友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邀请,并带着他寻找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

    朱元璋当时也肯定想不到,

    这个儿时的玩伴,

    日后竟然会成为他一生中最得力的助手。

    他就是徐达,

    是朱元璋最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徐达咧嘴一笑,说道:“跟着大哥混,三天吃九顿!”

    朱元璋似乎正在回忆当初那段激情岁月,嘴角、眼角全是掩饰不住的怀念和笑意。

    “徐达是朱元璋儿时的玩伴。

    和朱元璋的家庭类似,

    徐达一家三代务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

    但和朱元璋家庭有些不同的是,

    徐达家中还算殷实,在大饥荒中也没有饿死人。

    在他幼时的玩伴朱元璋,已经穷困潦倒到不得不出家做和尚乞丐的时候,

    徐达还可以在老家安安稳稳地种田,过日子。”

    “直到元至正十三年,南方起义局势恶化。

    朱元璋回来招募义军,

    徐达也看到元朝的末日即将到来,

    于是果断响应好友朱元璋的号召,加入了红巾军。

    徐达由于家里经济条件较好,

    所以从小不缺营养,身体更是长的人高马大。

    再加上他常年锻炼武技,

    练了一身好武艺,

    于是在加入红巾军之后,他很快就成为了朱元璋手下得力大将。”

    “朱元璋就靠着他从老家带回来的这些乡亲兄弟们,很快就在红巾军内部搭建起了自己的基本盘。

    红巾军的首领郭子兴和他的儿子郭天旭都是心胸狭隘之人。

    他们害怕朱元璋做大后,会谋夺自己的基业,所以开始排挤朱元璋。

    朱元璋是个聪明人,

    他很快便洞悉了岳丈大人的心思。

    但出于感恩,朱元璋并不打算跟郭子兴对着干,

    所以他主动请求离开濠州城,

    准备去外面重新寻找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在朱元璋选择主动离开的时候,

    徐达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跟随朱元璋离开的人。

    同时,他还鼓动了其他的老乡兄弟跟随朱元璋。

    最后,朱元璋从濠州城一共带走了二十八个,自己曾经的同乡兄弟。

    这二十八人后来都在朱元璋的崛起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被后人称之为‘淮西二十八将’。”

    \&至正十五年二月,滁州粮荒,朱元璋与徐达联手攻占和州。

    此计策由朱元璋提出,并得到郭子兴的赞同。

    郭子兴派遣张天佑、汤和及徐达领兵,协助朱元璋成功拿下和州。

    随后,郭子兴委任朱元璋为总兵官,并命其镇守和州。

    不久后,因粮草短缺,孙德崖率领大批兵马前来和州求援。

    朱元璋以大局为重,让他们进了城。

    然而当初在濠州时,郭子兴曾被孙德崖囚禁,还险些送命。

    郭子兴听说死对头到了自己的地盘,

    还被朱元璋给收留了,

    顿时气的火冒三丈,连夜就赶到了和州,准备兴师问罪。

    在朱元璋向岳父解释的同时,孙德崖也得知了郭子兴抵达和州。

    因担心自己的安危,他便向朱元璋辞别。

    为防生乱,朱元璋亲自送行,孙德崖则负责断后。

    谁曾想,

    朱元璋才刚走到城外三十里左右的时候,

    忽有快马疾报,

    称孙德崖与郭子兴发生冲突,已被扣于城内。

    朱元璋一听十分吃惊,欲回城调解,劝郭子兴放了孙德崖。

    但是孙德崖的部众却认为这是朱元璋的诡计,

    见其图谋败露,想自己抽身逃走。

    于是他们阻断了朱元璋的去路,

    将他五花大绑,扬言要宰了他,为孙德崖报仇。\&

    “在朱元璋被抓,眼看已经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

    徐达果断挺身而出,

    向郭子兴请命,

    提出愿去城外替换朱元璋作为人质。

    郭子兴同意后,徐达便前往孙德崖军中,成功地替换了朱元璋。

    有了徐达当替身,朱元璋得以安全返回城内。

    经过多方协商,郭子兴最终同意释放孙德崖,从而化解了这场危机。

    徐达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和无畏牺牲,

    让朱元璋深感震撼与感激,

    也使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朱元璋在今后的清洗中,对徐达网开了一面。

    人心都是肉长的,

    哪怕是杀性极重的朱元璋,也会念着兄弟的恩情。”

    “之后,朱元璋便以和州为据点,准备大肆扩张自己的地盘。

    当时南方存在着众多起义军势力,

    而元军实力已大幅削弱,

    起义军内部便开始互相倾轧,竞争愈发激烈。

    此时朱元麾下,以徐达和常遇春为最勇猛的大将。

    徐达也正是在这个阶段逐渐展露出了过人的军事天赋,

    被朱元璋委以重任,攻城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