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昼夜的行驶,我们回到了老2团团部驻地。
所有的人聚集在团里的军人俱乐部里,那是一座有一点像五十年代修建的电影院一样的大礼堂,老旧式的风格,黄色的墙面有几分残破,也有几许沧桑。
上面大大的红五星看起来依然十分庄严,门外两侧十余米高的柳树低着头在那里,偶尔有几声鸟叫,也没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所有人一进礼堂,就按照序列站在那里。
一动不动的看着主席台。
今天这里将举办庆功会!
洪水退了,灾后紧急重建任务完成了,对于我们来说要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或者继续解散裁编、解甲归田,亦或是转移到其他地区继续支援重建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军队的庆功会,与电视里锣鼓喧天、张灯挂彩,喜气洋洋不一样。
今天的庆功会,没有红色,甚至是没有颜色,除了在场的穿着国防绿的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色彩。
这其实是追悼会,追悼这次抢险救灾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我看到了牺牲战友的照片,老马的照片就挂在那里,嘴角还带着微笑。
前阵子,他的遗体因为水退了的原故,已经被找到了,他被沉沉的砸在了墙底下,经过几十天的浸泡和鱼虾的侵扰,只剩下一副不屈的白骨带着不曾被挣脱的碎肉,还有那身破旧的军装、以及里面那个水泡不烂的证件和一张看不清的合影。
今天的礼堂格外的沉静。
这里没有音乐,只有死寂一般的安静,这时身后那扇大门“吱呀”的一声打开了,一群身影簇拥着一个人徐徐的走了进来,师、团首长快步的走下了主席台,迎了上去。
在众人的搀扶中,中间一个年轻姑娘,怀抱着一只公鸡,一步步走向主席台上的灵前,每一步都是那么沉重和艰难。
她是柳如萍,我们的嫂子。
今天按照家乡的习俗,要与马班长完婚。
用她的话说:“人活着,属于国家。牺牲了,属于她自己,她要带他回家”。
在场的人全部都低了下头,任眼泪滴嗒的掉在地上,再崩出几个泪珠瓣子,轻轻的落入了尘土,与之成为一体。
马班长的牺牲对于我们是一种锥心的痛,那种眼看着牺牲而无法救援,当时在场的战友,已经哭出了声,有的撕喊着“老马”,被大家拉住。
不是不救,是救不出来。
所有的人都是彻骨般的疼痛难忍。
他们不是没有努力,多少个猛子,拉不起来他一个人。
水面上浮起又消失的气泡,让活着的人感觉到窒息,也感觉到绝望和无助。
人生,有一种诀别就是亲眼看着战友牺牲而无能为力,就像电影《桥》中萨瓦多尼与班比诺分别时一样,在场的所有人牙咬出了血,但是却流向了心里。
马班长走的时候,就做了最后的交待,万一回不来,嘱咐柳如萍要好好的活下去,而且要幸福的活下去。
那天,当县里民政局和武装部、家里的乡镇领导和村支书、村长一同来的时候,久在部队周边生活的她眼睛一黑,天都塌了。
从小到大,她是出了名的倔强。
本来,按常理老马的牺牲,作为未婚妻,即使是守灵,也不必身带重孝。
可是她偏偏不同意,说是领了证就是正式夫妻,必须完婚。
她倔强着按照老家的习俗,怀抱着一只公鸡,在老马家乡乡亲们的见证下,正式的成了马家的儿媳妇。
抱公鸡结婚这个习俗,就是源于西北那个充满壮烈的黄土上。
这是村里早年间抗日时期留下的传统,当年很多青年小伙子到了队伍上,就再也没能回来,家里留守的女娃娃,尤其是那些节烈的姑娘,为了心上人的那份情,就抱着公鸡成亲,终身不嫁。
没想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里的今天,我们又见到了。
这不是迷信,这是一种信念,一份至臻的感情。
据说,公鸡是可以“领魂”的。
结婚的时候抱着它,图吉利。
发丧的时候抱着它,会把他的灵魂也带回来。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我们沉浸在悲痛之中。
忽然,门外有了锣鼓声,还有放炮的声音,听起来很是热闹,由远渐渐的及近。
大家很是愕然,不知道谁在搞什么,送烈士的时候,还如此地欢天喜地。
大门岗是怎么搞的,居然就放进来了?
门吱呀的一声再次开了,率先进来的是两头狮子,舞的喜气洋洋,后面跟着的是一面大大的锦旗,上面写了“英雄无畏救危难,军民鱼水一家亲”
一个老太太领着一个小孩子,身后还跟着不少的乡亲和锣鼓队,带着各色的土特产和猪羊等慰问品。
老人一边不停的用陌生的眼光,反复的打量着两旁的军官和战士,一边不停的问“小同志,听人说你们是3号地区那边回来的队伍,是东路先锋团的兵吧?你们团有一个叫小豆子的兵吗,这么高,娃娃脸,模样长的跟大姑娘似的,我听人说你们团都在这儿,见过没有”
大家没有人回答,有的人似乎察觉了什么,不时的回头的张望着台上
师首长和团长再次快步迎了过去,还没走到地方,就见到那个老人已经呆立在了当场,她猛然看到了主席台上的照片,一个娃娃脸一样的小兵,列兵军衔。
和那天在大水里,顶着急流游过来送救命药,给孩子送压缩饼干的小同志长的一模一样,还是那个笑容
老人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擦了再擦,揉了再揉,仔细的看着,然后“啊”了一声
见到迎面过来的团长,她颤巍巍的双手死死的抓住了团长的手,抠出了血,一句一句的问道“首长啊,他…”
她说不下去了,有些不知所措
团长难受的扭过头去,这是他身边警卫排里的小战士,平时跑跑颠颠的活泼机灵的很,叫邵华,在执行任务归来,带领被困村民涉水过河时,遇到突发洪流,为了救落水的孩子,迎着湍急的漩涡跳了下去。
正在双手把孩子递上岸时,水流卷起的一根沉木桩击中了他脑袋,人当时就淹没在了河里,再也没有浮出来。
找到的时候,是几天后,二十余公里外的岸旁,人已经没了呼吸。
参谋长沉痛的说了邵华同志牺牲的经过,原来欢声笑语的人群一下子沉默了,接着是撕心裂肺的哭声、痛彻心扉!
“孩子,你才多大啊。大娘来感谢你啦,你怎么就走了呀”老人一下子扑到了灵前,任几个战士怎么扶都扶不住
团长强忍着悲痛,搀扶着老人“老人家,您要节哀啊”
“首长,他还是个孩子呀。老天爷不公啊”
老人哭声再次把大家的心扯了出来,撕成了一条一条的。
还是她身后的一个中年大姐,走了上来,一边从孩子身上脱下了里面的白色衬衣,然后撕下了一条,剩余的衣服给孩子穿上,再把撕下的布条折了折,系在孩子的腰间
“快,金锁,给小豆子叔叔磕头,快,以后他就是你的兵爸爸,你要记得啊”,那个大姐一边教导着孩子,一边不住的抹眼泪
“妈妈,这是那个叔叔么”懵懂的孩子天真的问
“对,这就是那个说回来送你五角星的叔叔,他不是告诉过你们,有困难就找头带五角星的叔叔来帮你吗”大姐说
“嗯,我记住了。妈妈,长大了,我也要戴五角星”
“好孩子”女人把孩子揽在了怀里
…….
整个的追悼会召开了近几个多小时,这样的突发情况出现好几次。
有的是听说部队回来临时来慰问的,有的是灾区的群众一路追来感谢的,他们带着各色的土产进来的时候,全部都沉默了。
英灵在上,与他们相比,活下来的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胸前的红花、手上的奖章和证书还值得一提吗?
责任重于泰山,使命其实就在肩膀上,我感觉背上沉甸甸的,这其中有穿着这身国防绿的使命,更有那些牺牲战友的嘱托。
一个声音在告诉我“陆朝天,你要替他们好好的活着,活出个样来。他们生前不曾有负过国家和这身军装,作为他们的战友,你有生之年,也一定不要辜负这一身国防色和军旅的生涯”
这时,师上走了上来,作今天最后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开的是团聚大会,但是这场救灾战役,已经让我们无法作到真正的团聚。我们那些在抢险救灾中,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战友,他们今天已经无法和我们在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团聚的欢乐。此时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想念他们,在这里,让我们以军人的战斗礼节,为兄弟们送行,向这些一起浴血奋战直至壮烈牺牲的战友们告别。”
门前,师警卫连的枪声阵阵响起,我们全体脱帽默哀。
师长继续说道:“东路先锋团的全体指战员们,在军委下达裁军命令,你们脱下军装,向军旗告别后,在突接上级命令,需要赶赴前线参与抢险任务的情况下,全团剩余未离队官兵能够重新集结,没讲一句废话,没有一个人退怯,快速增援,在北方地区最艰苦的抗洪第一线,用自己的汗水乃至于鲜血和生命拼出了军威,打出了东路先锋团的荣誉,我代表集团军和师党委感谢你们,代表灾区的人民感谢你们。你们无愧于军人的称号、无愧于这身军装,无愧于党和人民。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召开军人大会,沉痛的悼念牺牲的烈士,隆重的表彰先进的英模,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延续着先烈的步伐继续坚定的在保家卫国的征途上,践行军人的使命和正式入伍时的誓言。
虽然,你们可能明天就要脱下军装,但这并不意味着铸剑为犁、刀枪入库、放马南山,退伍老兵突击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肆无忌惮的洪水也同样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只要一息上存,我们就要时刻准备好,随时能拉的出去、顶的上去。
同志们,烈士的灵前,我们没有太多的眼泪和儿女情长,我们有的是金戈铁马、马革裹尸的热血豪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暴风雨师师长,我要求你们必须要抱着最坚定的信心,顾全大局,服从命令,继续发扬东路先锋团能打、敢打、善打的优良作风,做好部队后续的一切善后工作,以一个合格军人的姿态,等待最新命令,同志们,能做到吗?”
“能!”
“好,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
我们的歌声随之响起,这就是我们的决心和誓言,也是对战友最后的告别——“冀中平原,解放战争,石家庄打出了我们的威风。抗美援朝,纵横驰骋,道峰山回荡着我们的威名。英勇顽强,敢打敢拼。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东路先锋,东路先锋,有英雄团队的光荣传承。
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东路先锋的传人不负使命。我们有党的英明领导,我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