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票据消息
作者:老夫年十八   我的1949从长白山开始最新章节     
    晚上吃饭,谢一城跟谢一国聊着关于票据推行的事:“哥,你们部队那边后续会推行关于票这种东西吗?”

    “应该也会有,但是不会太普遍,我们在部队很多东西不用买,衣食住行全都管,顶多有些少量用票。

    “再说现在还在推广,地方上都没推广开,我们部队就不要想了。”

    谢一城点头:“确实是这么理。”

    对于部队有没有推行过票,谢一城还真知道,如果真要是跟地方一样,感觉又挺怪。

    就跟谢一国说的那样,东西基本不用买,即使有票不出驻地也没地方买东西。

    谢一国吃着饭对着桌子前几人开口说着:“这消息既然定了,回头有啥东西就尽快置办好。

    “票如果真推广开,到时候没票买不到东西,到时再进城买东西还挺麻烦。”

    谢家良吃着饭的开口:“其实也没啥要买的,家里要买啥东西咱们合作社里面多能买着,剩下那点东西就算买不着也有东西能替着。

    “就跟这布,没有它进山打山货整点皮子一样用。”

    “理是这么理,该备还是要备,以防万一。”

    几人聊着,采药人插话问了一嘴:“我有点没明白,买东西用票买,这城里要票买东西,那咱们屯子用不用票?”

    “不用,农村跟城市不一样。”谢一城肯定道。

    “这还有说法?”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农村是产粮地,生存物资生产点,没了城市能活,城市是工业生产地方,多是将物资用工业生产方式变成用品。

    “是种粮的粮食吃的多,还是工业生产的东西多?”

    “那肯定是吃的多,全国几万万人,这一年要多少吃的。”谢家良接话道。

    “这不就成了,你都知道上面能不知道?票据是东西生产的不够,为了减少私人囤积物资进行分配供给。

    “城里产的工业品不够用,农业也种不出来缺着,当然要票来分了。

    “最重要的还是产量不够,产量提起来够大部分人用了,这票也就没用了,自然而然就没了。”

    “一城,照你这么说,咱们就算去县里采购物资回屯,那些东西咱们也一样用钱就能买不用票?”

    “对,不用票,咱们又不要那些工业产的东西。

    “咱们也只是买,不是还要从山里收东西送到县城,咱们也没跟县里要票。”

    “在理。”谢一国开口,“三儿,就冲你说的这几句,今后指定比我有能耐。”

    采药人笑着道:“现在也比你有能耐。”

    “对对对,现在也是。”谢一国咧嘴乐着。

    他就喜欢谢一城这么咔咔咔一顿分析讲述大道理,别管对和错,有主意就行,对错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问题,多是可以更正的,再说他也没见过谢一城出过什么错,

    这顿饭吃的快,谢一城说完饭也吃的差不多。

    晚上睡觉的地点是大通铺,如今在外留宿住店都是这样,哪怕现在到县里政府给安排,也是一样大通铺,哪有单间给安排。

    屋内漆黑躺着休息,谢家良还在想着谢一城之前说的话。

    他一直以为的都是城里人生活比山屯日子要好的多,城里打零工挣钱,只要有地方住啥都方便。

    毕竟之前没当兵前下山进县城所见所闻,都是城里日子比山里好,各种方便,哪怕是后续谢家屯日子过好起来他也觉得有差别。

    可要是按照今天说的这样,城里今后买东西要票加钱才能买,山屯不需要票,那也不见得城里日子能有多好。

    可谢一城之前非常赞同要让自家二哥下山去养殖场,按现在这种情况,在山里岂不是比进城要好,毕竟在养殖场也按照城市工人来算。

    脑海中思绪杂乱,谢家良不断回想着,耳边听着屋里的阵阵鼾声,眼皮逐渐加重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天未亮,大通铺动静渐起。

    本身就是通铺,不只有谢一城他们几个,动静自然不少。

    夜里各种杂音都有,起身咳嗽打呼噜磨牙各种都有。

    不过这些对于一行四人来说都不算什么事。

    采药人在山里这么多年,也经历过战争雪地间歇息,这也不算啥。

    谢一国跟谢家良那都是从部队当兵多年的人,人多睡一屋这啥没经历过。

    尤其是谢一国,在战场上打仗很多时候都是没办法固定休息,随时随地不在乎周围人员环境,哪怕是零下几十度的天,困了裹严实该睡就睡,周围那都是枪林弹雨爆炸声,屋内这些都是小事。

    至于谢一城,边防团跟护林队那都是走过一遍的人,这些早就习惯。

    一早起来,随便垫了垫肚子,临时在住宿点歇息一阵,等县城的店铺逐渐开门后,将昨天店铺关门还欠缺的东西补上后,才离开。

    忙活完谢一城还顺便去了一趟县里,关于票的事他需要提前了解,具体定下来的日期要确定。

    还有屯子里的供销合作社今后能从县里拿到那些资源带回山都要考虑。

    而且票只是开始,之后还有稳定纸币兑换,也应该快上日程了。

    不然真依靠现在进城买东西,手中的纸币最大额都是轮万来计算,置办一些花费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的买,不论是流通还是计算都非常麻烦。

    不能指望文盲率超八成的时期,买东西论万,让他们计算以万为单位的币值。

    这个数额既不利于货币稳定交易买卖也不利于流通。

    后世即使有国家纸币兑换动不动就几万几十万的,因为稳定,加上通货膨胀不算太离谱其实还好,毕竟识字率提升上来,这点都不算啥。

    至于那些比烧的纸钱还要夸张的津币,那就是废纸,比后期的金圆券还夸张。

    谁家纸币能印刷到100万亿的?阎王爷都不敢这么收钱。

    东北币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兑换成第一版红国币,定下的是9.5元兑换1元,而之后第一版红国币兑换成第二版是比1,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兑换成红国币,东北币的面值将会夸张到什么地步。

    本来谢一城都没准备去找王田地,毕竟人家是县里一把手,现在大建设时期可忙着呢。

    架不住他去管理物资的部门了解后续情况时,正好跟王田地撞上。

    “诶,这不是谢队长吗?今个怎么有时间来县城了?不忙了?”

    王田地看着谢一城打招呼:“这来了县里也不跟老熟人打个招呼,这当了队长是不一样,还要避讳一下。”

    “领导,你看看你这话说的,我哪能这样,这不是有事下山忙活来县城。”

    谢一城笑着打招呼:“而且县里最近忙我也知道,这不是想着别打扰你忙活,事情要紧。”

    “现在都喊领导了,确实长大了,跟以前不一样了。”王田地看着身后人,“这位是谢一国同志吧?”

    “领导,你认识我?”

    “我不认识,但是我听说过你,现在可是团级干部,今后可了不得。”

    “都是为人民服务,没有啥干部不干部的。”

    “对,都是为人民服务。”

    王田地跟谢一城身后两人点头示意一番才对着谢一城开口继续道:“来这边有事用我帮忙吗?忙活完在县里待一会中午安排吃顿饭?”

    “不用不用,我们自己来就成,这边说完就要下地方,待不了。”

    “那行,你该忙活忙活,有事再找我。”

    王田地跟管理物资的人说了一声后才转身离开,县里事情不少。

    虽然这里是个小县城,可一些简单工业落地还是有的,这些多要他出面,也是轮轴转。

    谢一城也没将王田地话中的什么队长放在心上,他这级别顶多跟部队排长比,跟县城一把手根本没得比。

    也就是王田地开玩笑似喊上一句。

    不过从对话中,谢一城也能感觉到确实是因为长时间不来县里,跟王田地有些生疏。

    这也是没办法,他在山里回屯子都不算常有的事,更不要说下县城,跟王田地的熟悉肯定不如跟王全福和魏长明。

    不过有了王田地刚刚说的话,也让管理物资的人说话往心里去,谢一城问,管理人开口解答着。

    跟之前了解的情况一样,票还在普及,也是一定要来到县里。

    只不过涉及到的太多,方方面面都需要准备。

    光一个地方印刷地方的各种票据就是一个问题,县里印刷还需要额外准备。

    在推行的最开始,各种票据还需要人来手写。

    这也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有人用心不良,多写一些票出来,这也会导致计划供给不足,出现问题。

    只能说凭票供应,也有一段不短时间的路要走,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定下的。

    “有一些工业品可能没有办法供应,其他的生活品能保证不需要票。”

    “布匹呢?”

    谢一城问到关键的点:“其他的工业品山屯用的不多,很多东西哪怕带到山上也不方便使用。”

    “布后续也会有,但是会限量供应。”

    谢一城又细问了其他几个点,了解清楚后才算放下心。

    山屯的供销合作社之后来县里运送物资,并不被票限制,这也跟谢一城了解到的情况差不多,这样就放心的多。

    毕竟谢一城也没办法保证,在票据前期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万一有纰漏谁也没法说。

    这些事安定下来后,谢一城安了心,几人才离开县城。

    等王田地忙活完事回来一问,人早走远了。

    “这小子,现在这么见外了。”

    王田地无奈摇头,心知随着谢一城年纪不断增长,这种情况早晚会发生。

    毕竟谁也不会一直停留在十七八岁的性格,人是会逐渐成熟的。

    “书记,要是县里有事,等回头谢家屯来人采购物资,我跟下山的同志说一声,让他们带话回山上跟谢一城说一声。”

    “没那个必要。”

    王田地摇头道:“没有别的事,不用打扰他们,你忙你的吧。”

    “是。”

    此时离开县城的一行人,在谢一城凭借记忆的带领下,找寻着谢一国之前所在部队牺牲的战士所在地。

    “老刘他们家?老刘他们家没了,前年发大水冲没了。”

    “李老三家?他们家搬走往西去了,那边缺人,他们不愿意在这待着了。”

    “张麻杆?病死了。”

    一路走下来,谢一城的心中越发沉重,之前走过的那些人家,一小部分因为各种原因离世搬迁,带来的钱就算想给都给不出去。

    他知道这个年代平均寿命不高,人会因为各种天灾疾病出意外死亡,但是他没想到会出现在来探望的这一批人中。

    前年的大水他听说过但是没经历过,那次对山上的影响不算大,伤亡损失只是一个数据。

    可从当事人口中说出,还有当地一些大水灾害残留,让人听地看着触目惊心。

    一同的其他三人听着情况心中也是极其难受,尤其是谢一国,整个人极度低沉。

    谢一城瞧着谢一国情况不对,开口劝着:“哥,天灾没法,地方政府公安部队作战部队连续多次救援,前面屯子都说了,部队救灾下发粮食衣物,这大水疾病都不是人能决定的,医疗条件就这样没办法。”

    谢一国摇头:“我知道,我只是听着心里不舒服。

    “这家里人牺牲,家里还出事。”

    谢一城安慰着:“这更让咱们对后续遇见的人家照顾着,还有剩下人等着咱过去。”

    谢一国点头答应着,心中还是沉重不已。

    如果有可能,他更想人人都安然无恙。

    路上继续走着,谢一国跟谢一城这么一商量,将原本定下每户要给的加上一些,将没有分到的给分下去。

    计划带下山分出去的钱就不带回去了,遭灾肯定不止这几家,其他家的估计也一样。

    多点能让人日子过的更好一些,也让谢一国心里更踏实点。

    不过在路上,谢一国也跟谢一城开口说了,这次就是最后一次来看望。

    人不能有习惯,要是经常来,习惯后人不会感激,只会当作理所当然,那时候就是你掏钱送物资,也不会让人感谢,只是当你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