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道德绑架
在8月25日,第二版报纸如期出版。最上面的一篇报道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它详细记录了皇帝陛下与大臣们所举行的重要会议。
会议上,皇帝对全国的丰收表示了极大的满意,并对即将到来的秋耕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了农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并鼓励各地要把握好时节,做好秋耕的准备工作。
此外,皇帝还对各级官员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能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扶风在报纸中还穿插了许多相关的图片和图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皇帝的指示和大臣们的表态。这些内容不仅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会议的氛围和要点,也为报纸增添了不少看点。
“陛下真是关心我们。”
“万民之福啊!”
“陛下万岁,梁国万岁!”
报纸一经发行,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热议。
在第二版的报纸中,扶风还精心安排了一系列关于梁国各地发生的大事的报道。这些报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而细致的国家画卷。
在政治方面,报道了各地官员的任免和调动情况,以及一些重要的法律和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这些内容让读者了解了国家的政治动态,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有个中年男子,看着报纸,给周围的人说道:“你看看这份报纸,扶风竟然被任命为礼部侍郎,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另外一个年轻人听到话,惊讶的说道:“什么,任命扶掌柜为礼部侍郎?”
中年男子说道:“你看啊,这扶风不就是个商人,他懂什么政治,什么礼仪?他凭什么胜任这个职位?”
年轻人说到:“虽然他没有做过官, 但是扶掌柜可是很有才华的,报纸都是他们九州商行独创的。”
中年男子不服气的说道:“就算他有才华,但这和礼部侍郎的职责有什么关系?陛下肯定是被他蒙蔽了。”
当然也有人看到扶风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后,非常的高兴。
“父亲, 你看到了吧,扶掌柜被任命为礼部侍郎了,你还说做生意没有出息。”说话的年轻人叫乔文华,家里让他好好读书考功名,但是他就是不想考,非要去九州商行里上班,现在是在九州钱庄,跟着庾鸿川。
“那是人家,你可以吗?”乔文华的父亲生气的说道。
“我们扶掌柜可是说了,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为了自己,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什么歪理邪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和你说不通。”
除此之外,报纸还特别报道了一个南部小国来朝拜的消息。这个小国位于梁国的南部边境,虽然国力较弱,但一直与梁国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此次小国派出了使团,带着丰厚的礼物前来朝拜,表达了对梁国的敬意和友善。
扶风在报道中详细描述了使团的行程和活动,以及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读者能够感受到两国之间的友好情谊,也为梁国的国际形象增添了不少光彩。
在今天的报纸最后部分,有一条新闻,许多读者可能只是匆匆扫过,但柳巷附近的居民却对此事极为关注,他们感到十分气愤。
报道中提到,柳巷附近有一户人家坚决拒绝拆迁,导致该地区的工程项目无法顺利进行。据了解,这个人家对拆迁不满,坚决不肯搬离原地。他们的固执己见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进度,也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柳巷街头,几位市民在议论此事。一位中年妇女气愤地说:“这户人家太自私了,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及整个工程和周围居民的利益。”
一位年长的男士也附和道:“是啊,本来拆迁改造大好事,可是因为这户人家,大家都跟着受连累。他们应该多为别人想想,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而影响大家的利益。”
有人说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他家为什么不愿意拆迁。”
“为什么呀?”
“听说了吗,他家和浦家是亲戚,浦家的交代了,坚决不要同意拆迁,让九州商行没法施工。”
“啊,还有这种事?”
“难怪他家不同意拆迁,真是缺德了。”
“谁说不是呢,这浦家也是够缺德的。”
“就是啊,听说和九州商行竞争不过,就使用这种下作的手段。”
“不行,我们去和那家人理论。”
“就是,走,去找找他家理论,他肯定得了浦家的好处,但是凭什么影响我们。”
几个人说着,听着,都是义愤填膺。
次日,钟宜川满面笑容地走进了扶风的办公室。
“掌柜的,那家钉子户同意拆迁了。”钟宜川兴奋地说道。
扶风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露出了一丝疑惑的表情:“哦?这么快就同意了?”
“是啊,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还以为会再拖一段时间呢。”钟宜川挠了挠头,显然对这个结果感到十分满意。
扶风轻轻地笑了笑,心中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他淡淡地问道:“宜川,你可知他们为何突然改变主意?”
钟宜川摇了摇头,表示不知情。扶风轻轻地叹了口气,心中有些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笑意。
“他们受不了道德绑架。”扶风淡淡地说道。
“道德绑架?”钟宜川显然对这个词汇有些陌生。
扶风解释道:“道德绑架,就是利用舆论的力量,让他家受不了。”
钟宜川听后,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就是因为昨天的报纸上报道了工程为什么推进慢的原因,大家知道是因为这户人从中作梗。”
“不错,肯定是很多人登门造访,舆论谴责他。”
“这报纸的力量恐怖如斯啊!”钟宜川感慨道。
“肯定呀,不然我赔钱赚吆喝呀!”扶风一份报纸只卖1文钱,成本都不够。很多人理解不了,有人觉得他大公无私。但是只有扶风知道媒体的力量。就像这次的钉子户一样的, 为他们省下了多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