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和长孙皇后笑盈盈地看着几个小女孩和王远说话。
王远笑道:“这次回去,我就让人打造,几日就好,你和淮南公主都有。”
“多谢王远哥哥!”
李二说道:“丽质,带两位姑姑去玩吧!”
“好嘞!父皇!”
李二看着三个小萝莉的背影,眼珠一转,问道:“王爱卿,你看,皇宫数十年未曾翻修,有些宫殿都摇摇欲坠,朕实在是缺钱,你看可否将你那几十万贯借给朕用用?”
王远双眼一眯,顿时明白,李二这是要打自己钱财的主意了,这若是让皇帝惦记上了,以后自己绝对没有好日子过。
“陛下乃天下之主,修缮个宫殿还需花钱?征调十万徭役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李二冷哼一声:“你是想让朕学前朝杨广?”
“陛下乃明君,杨广之流怎可与陛下相提并论?怎忍心见到百姓疾苦?”
李二一脸的骄傲,长孙皇后在一旁掩嘴轻笑。
“朕确实不忍心看百姓受苦。”
王远点头说道:“微臣建造的府邸和给太上皇建的那套别墅陛下都还未给够钱哩,还有,微臣这两年收留的难民都快上千了,不如陛下结算一下,再将那些难民也安置了?”
“你给朕滚粗儿!”
说着,李二四下看了下,没什么趁手的东西,正要脱鞋,王远一溜烟地向东宫外跑去。
“哈哈哈……”长孙皇后差点笑岔气了。
“你给朕回来!”李二吹胡子瞪眼,手指虚点着王远。
“吱!”王远一个紧急刹车,小心翼翼地折返回来,问道:“陛下还有何吩咐?”
李二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下气息,说道:“你看上了哪位公主,朕做主等年纪合适,将其下嫁于你,你那些钱财就当作彩礼如何?”
这李二为了钱竟然要将妹妹女儿卖了,简直脸都不要了。
王远郑重地说道:“陛下莫说笑了,公主怎能当物品买卖,传出去皇家脸面何存?再说了,如今大唐正修养生息,不适合修缮宫殿,否则肯定会遭众臣弹劾。不过,微臣保证,三年之后,不用陛下花一文钱就能将整个皇宫翻修一新。”
李二眼睛一亮:“当真?”
王远正色道:“微臣虽然经常说大话,却无一不应验。此事交给微臣,待太上皇搬出太极宫,微臣就开始着手准备,三年之后给陛下一个崭新的皇宫。”
“好,此事就交给你了!”
“那微臣告退!”
“滚吧!”
王远和许小栓回到别墅,留下尉迟宝琳俩货带人帮忙给李二搬铜钱。
回去之后又安排人手,将杜如晦、尉迟恭、程知节、长孙无忌、房玄龄、秦琼等几个在盐铁煤项目上参股的几家铜钱送去。
虽然都是一万多贯,比王远的几十万贯差远了,但对于他们也算的上是巨款了,这些人都是乐的合不拢嘴,对王远完全当成了财神爷。
最近几天去年年底灞远镇成亲的几对新人相继生孩子,许大栓婆娘生了个大胖小子,可把许家兄弟高兴坏了。
许家两兄弟和马震、周大山、吴小海等几个生孩子的共同出钱,在酒楼摆了十桌,将灞远镇上的有头有脸的人都请来了,再加上护卫们和原先的士兵、军营中伙长以上的人物等,王远一家子全部参加,众人都喝了个酩酊大醉。
又过了两天,王远和许家兄弟赶着一辆四轮马车又来到东宫,恰逢魏征也在。
和李二见过礼之后,说道:“陛下,微臣今日来给两位公主送自行车的,另外再将百骑带到军营,进行重新选拔。”
李二不耐烦地说道:“朕准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见李二脸带怒意,王远也不愿触其霉头,便让一旁的张阿难去通知两位公主。
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因何恼怒?”
李二说道:“前阵子朕下旨征兵,敕令中男虽不到十八岁,其中身体魁梧壮实者,亦一并征发。魏玄成坚决反对,不肯签署,如是往返四次。“
此时的魏征是尚书中丞,自然有权不签字,则敕令便不能发出。
李二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
王远问道:“陛下乃仁义之君,这种失信于民的政令定不是陛下所想,不知是哪位大神能想出如此昏招儿?”
“你也认为朕的敕令有失公允?”
魏征说道:“小将军有所不知,这个主意正是封伦还在位之时,于朝堂上提出的。”
王远点头:“原来如此。”
李二说道:“中男中魁梧壮实的,都是那些奸民虚报年龄以逃避徭役之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
魏征答道:“军队在于治理得法,而不在于人数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便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之人以增加虚数呢!而且陛下总说:‘朕以诚、信治理天下,欲使臣下百姓均没有欺诈行为。’现在陛下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
李世民惊愕地问:“朕如何失信了?”
魏征答道:“陛下刚即位时,就下诏:‘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一律免除。’有司认为拖欠秦王府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求索取。陛下由秦王登基为天子,秦王府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又言:‘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令说:‘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退还已纳税物之后,又重新征回,这样百姓不能没有责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呢?另外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地方守宰,日常公务要他们办理,至于征点兵员,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
李二听后转怒为喜,说道:”以前朕以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信用,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