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潇又接穆小溪去了一趟庄子,俩人叽叽咕咕地玩了大半天,黄潇说,眼下地里没啥活计了,她过两天就要回京城了,等快秋收时再来。
听黄潇说要回京城,穆小溪很是不舍,回家的当晚,她就和娘商量要不要拿点东西给黄潇带回京城。
赵氏想了想说:“黄姑娘家里定然是什么都不缺的,咱们也拿不出什么瞧得上眼儿的好东西,要么……就带点咱自家的土产吧,就算咱的一份心意,黄姑娘应该不会挑理儿。”
穆桐在旁边说:“黄姐姐人最好,她不能挑咱们理儿。”
穆小溪和穆杨也觉得如此,送些土产是最好的了。
第二天穆家兄妹又专门去了一趟黄家庄子,送了好多毛豆、嫩玉米棒子、山野菜、野鸭蛋、玫瑰酱、熏兔肉啥的,都是当下山里的野味,喜得黄潇看着这些东西直搓手,说这回家里人可要有口福了。
穆小溪还把自己做的软糖包了一盒给黄潇,告诉她说,上次为小王爷做糖剩下了一些食材,自己又做了一盒,是顶好的。
黄潇听穆小溪这么说,就犹疑了一下,问穆小溪:“是他让你专门做的这个软糖?”
“是啊,黄姐姐,这有什么奇怪的吗?”
“他没说要送给谁吗?”
穆小溪笑笑说道:“这倒是没说,人家是小王爷,我也没打听那么多。我猜可能是给他的兄弟姐妹、或者是爹娘吧,也可能是给他媳妇的?”
黄潇轻轻皱起好看的眉头,轻声说道:“想来这糖果应该是送给恭王妃的吧!他贵为世子,也是未来的恭王爷,但是,他……很孤单,他没成家,也没有兄弟姐妹,只有自己一人。”
穆小溪听了黄潇的话就是一愣,在这个时代,家里一根独苗的孩子太少了,一般稍富裕的家庭,男人都会纳妾,所以有两三个孩子的人家都很少的。
像自己的姥娘这一辈子就只生了赵氏一人而姥爷又只守着姥娘一人没纳妾的,多半也是因为家贫,想纳妾也纳不起。
而像恭王府这样的,什么王妃侧妃的肯定是一大堆,怎么会只有方墨白一个孩子呢?
穆小溪还想问什么,黄潇却马上转了话题说起了其他事,穆小溪见黄潇这样,明显就是不想再谈论恭王府的事情了,也就没再往下问。
穆杨这阵子一头扎进京城工匠留给他的那些工具堆儿里,每天写写画画,又是削又是锯的,什么木杯子、木勺子、小马扎、小风车啥的,鼓捣了一大堆出来。
穆桐则是被穆小溪揪着填鸭般地学习,俩人比着,看谁背书背得快,谁算术算得又快又准,穆桐记忆力超凡,智商也是让穆小溪汗颜无地,虽然每次背书和算术都是自己赢,但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些都是上辈子早就学过的了,穆桐可是第一次学啊,自己是不是有点太欺负小孩儿了。
这天,晌午,黄家庄子上来人给她送来一封黄潇的来信。
穆小溪惊诧黄潇到家这么快,而且书信都传来了,看来黄家在信息方面的路子是很通达的,一般从府城到京城,一个来回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
潇在信里说自己带回去的铲锹和千斤顶得到了父亲的赞赏,父亲称赞穆杨是个聪明的孩子,以后一定前途无量,还说以后若是再有了这样的好法子或好东西,可以直接去找庄子上的大管家,一定会帮助穆家兄妹把这些发明卖出一个好价钱,莫要白白便宜了那些个鸡鸣狗盗的小人。
看完信,穆小溪把信递给了穆杨,穆杨对黄小姐的来信很是唏嘘一番,自然是慨叹黄姐姐看事情长远。
赵氏听了穆杨给自己读过信后,愈发地停不住夸赞黄潇。
如今和黄家的交集只有两件事,第一是穆小溪救过黄家的贵亲琳儿小姐的命,第二是穆小溪通过黄家把图纸转交给了恭王府。
恭王府是皇亲,代表着朝廷,如果水车成功推广,黄家作为直接献图人,一定会收获巨大的功名或利益。
如此分析,穆小溪觉得黄家的感谢也是理所应当。不过穆小溪还是对黄家心存好感,毕竟不管在哪个朝代哪个社会,身居高位却为富不仁者比比皆是,像黄家这样的,懂得感恩的大家族总是会让人礼敬三分。
穆小溪让穆杨替她给三小姐回了一封信,信里对黄家表示了感谢,并表示自己手里有几个做口脂和面膏子的方子,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买主,如今既然知道了香橼坊是黄家的买卖,打算将这几个方子送给黄家。
“溪儿,你说的口脂是不是你上次和翠翠在香橼坊看到的那种?”
“嗯,我要给他们做的比那个还要好,掌柜说他们那个是从海外来的,价格贵的要死。”
“溪儿,你真有本事!可惜我没有遇到那个游方的道人。”
穆杨笑望着这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这段时间以来,这个妹妹就像突然间长大了,不但变得心灵手巧,做起事来坚决果断,一家人也都好像习惯了以妹妹的主张为主心骨。事实也多次证明,妹妹说的和做的都很正确。
“哥,你和弟也很有本事啊,你写字就比我写的好看,你这才进学几个月,娘说,先生跟她夸过你好几回呢,说你明年就可以试试去考童生了。唉哥,你说我怎么就练不好字呢,我觉得弟写的都比我的好看,而且那些什么书什么经的,你俩也背得比我熟。”
穆小溪撅着嘴,一副很瞧不起自己的样子。
她没说假话,她真的觉得自己在这两个孩子面前显得很笨,如果把自己和穆杨穆桐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自己早就被兄弟俩落没影了。
穆杨给黄小姐写好了回信,三人第二日亲自送到了庄子上,穆小溪也第一次留意到了庄子上的大管家黄福。和想象中大户人家的管家一样,黄福精明能干,见多识广,一看就是个明理干练之人。
黄福对穆家这三兄妹也是高看一眼,说以后但凡有需要的地方就来庄子上找他,他虽不常和县令府台打交道,但他们都会卖黄家一份薄面,这是三小姐和三少爷特意吩咐的,让穆家兄妹不要客气。
回来的路上,穆小溪看着黄家高大阔气的山庄,问穆杨和穆桐:“哥,弟,你们俩有没有想过,以后也许有一天,咱们也会住上这样高大阔气的宅子,你们也会像黄公子和方公子那样骑着高头大马,我也会像黄小姐一样打理这么大的一份产业,娘会穿上绸缎的衣裳每天赏花看景,再也不会受阿奶的气,再也不会挨骂。你们想过吗?”
听了穆小溪的话,兄弟俩愣住了。
过了半晌,穆杨答道:“妹,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吧,我会好好读书,我会让你和娘过上好日子。”
“哥、姐,我也会的。”
看着兄弟俩坚定的眼神,穆小溪有点感动,这还是半年前那两个小受气包子吗?最初,她不怕受穷,只怕身边的人“不幸却不争。”
现如今,这两个小人儿在她的带动下像拧紧了发条的小陀螺,就连赵氏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在变好,这难道不值得感动吗?
她记起来世听过的一句话:“人间不值得”。
她想说:低下头看看,你会发现,人间有太多的值得。
就像现在的她,为了这些亲人,值得!为了这些改变,值得!
就在穆小溪慨叹人生之时,另一伙让她糟心的人又给她捅出个大篓子。却不是外人,而是穆家大宅的那一窝极品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