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后,他才慢慢恢复过来。三万大军攻打徐州,史涣全军覆没,他攻城两月不下,损失也有两三千人,大军士气已不可用。
如今荆扬军的兵力已不弱于自己,他想了一下,决定退兵。于是,他派人去给张合传令,让张合率军赶回彭城,与他大军会合,一起撤退。
……
话说张合在彭城南面,负责阻敌增援,结果连敌军的影子都没看到。无聊之下,张合只好率军找个地势高的地方,进行训练。另外,他派人去夏丘县淮水岸边潜伏起来,观察水上去向。
时间长了,张合也慢慢失去耐性。这时,斥候突然来报,有一支军队上岸,兵力七八千人。
张合一听,立马打起精神,敌军果然有援军。他有心设伏偷袭敌军,可敌军有七八千人,他只有三千人,恐怕不是敌手。如今他暗恨于禁没多给点兵力了,或许于禁也没有想到荆扬军的援军会这么多。
这支军队正是丈史慈所率大军。说来也巧,太史慈率军紧赶慢赶,到达下邳时,张辽已解了下邳之围,并回了钟离。他从程普口中得知战况,就打算率军前往彭城。
为了赶时间,他把下邳的战船也带走,走水路而上,到了夏丘县时,大军上了岸。夏丘县距离彭城只有八十里。
张合想着,如果任由敌军通过,于禁攻城必会失败。看来,自己必须击溃这支敌军才行,他兵力虽少,却并没有就此认输。
更何况,他又不是正面进攻,而是偷袭。所谓的偷袭,不正是以少数兵力趁敌不备之时,发动进攻吗?
张合在这附近待了两个月时间,可不是白待的,早已把附近摸透了。他打算于夏丘到彭城必经之路上设伏。很快他就找到了合适的地点。
太史慈率军行军,这不到百里的路途,约两天便可以到达。他不知道彭城的情况,心里也焦急。为了保障安全,他派斥候在前面开路,探查前方二十里路是否安全,一路上也是相安无事。
在路上过了一晚,次日大军又继续上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日午时便可到达彭城。
前面有一座大山,不过大军不会从山中穿过,而是从山底的路走过。斥候没有汇报有异常,太史慈也就不再在意,便继续行军。由于道路狭窄,队伍拉得很长。
或许是常年征战沙场,太史慈有很敏锐的感觉,他突然有些不安。于是,他下令:“停止进军!”
大军缓缓地停了下来,一名副将不知什么原因,便过来查看。太史慈并不言语,只是看着前方的道路。
“斥候可曾查探过此路?”他问身边的副将。
“查探过,没有发现什么?”
太史慈听了,看了两侧,左侧是宽阔的平地,倒是一览无余。右侧却是一座山,可藏行军。顿时,他犹豫了起来,连忙嘱咐副将:“去,派些人,到山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副将觉得多余,但太史慈下令了,他也只能再派人上山查探一番。
话说张合果然藏于山上。他深知荆扬军行军时会派斥候在周围探路。夏丘县地势平坦,官道周边少山少林,没有可靠的藏身之处。这山是极少适合藏身之处之一。
张合潜伏这里已有半天时间了,想不到荆扬军的军队走到一半,就停了下来。他偷偷地查看,耐心地等待最佳时机。可是,他看到敌军派人上山查探,心中一惊,可不能被敌军斥候发现。
眼看着敌军的斥候要上来,张合没有办法,心想荆扬军要是再前面一百步左右就好了,如今他也只能提前发动进攻。
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突然站了起来,大声下令:“进攻!”
山上的曹军也都站出来,显露在山下荆扬军的视线之内,曹军士兵先是丢下石头和滚木,有的往下面射箭。
荆扬军的士兵们看到山上有石头和滚木滚下来,吓得大惊失色,顿时慌乱了起来。曹军的弓箭也射中了不少士兵。
太史慈急喊:“不要慌,快,后退!”他开始指挥士兵往后退,心里在想,幸亏自己多了个心眼,否则全军覆没了。
曹军丢下的石头滚木把荆扬军分成两部分,张合看到荆扬军被截断,且已有慌乱的迹象,心中大喜,他拿起刀握在手里:“敌军已乱,破敌在前,杀下去。”
曹军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涨,如猛虎下山,片刻间就冲到山下,双方厮杀起来。
然而,曹军攻击的只是被截断的那部分荆扬军。没被截断的那部分荆扬军在太史慈的安抚下,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慌乱。
太史慈看到敌军杀下山来,立即下令,从东侧绕过滚木和石头杀过去。好在这地方只有一侧是山,另一侧还有足够的空间。很快,双方杀到了一起。
曹军一开始对被滚木石头截断的那部分荆扬的冲杀,很快就占据了上风。在张合的预想中,荆扬军骤然遇敌,将领也会选择先撤退。
哪料到,太史慈竟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安抚大军,反而杀了过来。他凭着武勇在曹军军中冲杀一阵,把曹军士兵杀得连连后退。又过了差不多一刻钟时间,荆扬军凭着兵力优势,慢慢地夺回战场形势。
张合看到敌军将领这么厉害,心里一横,迎了上去,一枪刺向大史慈,太史慈以长刀挡住张合的枪。两军的主将开始正面交锋。
太史慈和张合都是勇猛之将,武艺高强,一时杀得难舍难分,谁也奈何不了谁。然而,曹军整体状况就不妙了,荆扬军已开始发动反击,曹军呈败退迹象。
张合虽在和太史慈单挑,却仍是眼观六路,也知道自己大军处于劣势。他趁太史慈不注意之时,便转身后退,下令大军撤退。
太史慈看到敌军撤军,他先稳定自己的军队,没有选择追击。他明白这是小股敌军突袭,对于他而言,尽快赶到彭城才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