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民生疾苦
作者:105号   驸马是女扮男装,公主她还宠不停最新章节     
    暗卫里有几个是在边镇生活过几年的,为了注意匈奴的动向。
    其中一个人说道,“匈奴人每到冬天和春天,都会出来劫掠,俗称打草谷。
    平时的其它季节,也会时不时的出来打草谷,将汉人看做畜生一般。只要遇到,要么杀了,要么是带回去当奴隶。
    这些人躲到山里,想必也是为了躲避匈奴人。可怜最后还是被发现,死于非命。”
    慕容清听了问道,“这凉州的刺史是谁,兵力守备如何?
    虽然匈奴人来去匆匆,但屠村这种情况,还是深入到了凉州内部,怎么凉州方面却毫不知情?”
    “回殿下,凉州刺史是徐介举荐的门生。来此应该是想要一番地方上的经验,回京再升迁。
    至于兵力,整个凉州的守备军,应该有八千人。”徐朗说道。
    “既然他知道自己早晚要回去,对凉州的百姓,不会多么费心思的。”沈钰说道。
    慕容清思索了一会说道,“琼州和济州,秦州,凉州,都是挨着的。既然我们的三州缺粮草银子,那我们便去凉州城内走一趟吧。”
    一行人骑马前进,沈钰不会骑马,慕容清带着她共乘一骑。
    从山里一路往外,过了约莫一个时辰,沈钰觉得自己的屁股都快被颠成了八瓣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一个村庄。
    慕容清坐在马上,看了一圈这个小村子说道,“徐朗,差人去打探一下。”
    徐朗向后看了一眼,两个个护卫翻身下马,结伴去了村子里面。
    两个人连走了四五家,到最后一家的时候,才打开门进去看了看情况。
    推开门后,环视了一圈,又很快的退了回来。接着又直接翻墙去了下一家,仍旧是很快就出来了。
    “殿下,这村子已经空了,没有人。连吃的用的也一口没有。只有两户有人,但已经死了。”那暗卫半跪着回禀道。
    “死了?”慕容清眉头紧蹙的问道。
    “是殿下,这村子里的人,应该是举村搬迁了,只剩空荡荡的房子。”
    慕容清沉沉的叹了一口气,翻身下马,往村子里走去。沈钰见状也跟着下马,往里走去。
    有一股尸体的臭味,从两个不同方向传来。
    慕容清向着其中一个走去,拿出手帕,捂住鼻子。
    徐朗在前面,一脚踢开那摇摇欲坠的门,看到里面一对上了年纪的男女,双双躺在只剩一个木板的床上。
    尸体有些腐烂,死了已经有一段时日了。
    沈钰去院子里走了一圈,整个院子的所有房子,都干干净净的,一粒米都没有。
    就连野菜团子,家具,农具,一概没有。
    “殿下,这两个人应该是饿死的。”其中一个护卫说道。
    慕容清脸色沉沉的没有回话,转身出了门翻身上马。拉了沈钰一把,一扬马鞭,向前奔去。
    沈钰坐在颠簸的马背上,一边紧紧抱住慕容清的腰,一边费力的思索着刚才的问题。
    怎么会饿死?刚才看村子外面的地,那庄稼才收割不久,怎么一点余粮都没有?
    难道因为是边镇,这个村子的粮食,都被抢光了?匈奴竟到了这么猖獗的地步吗?
    这凉州的刺史,真是个摆设。
    在沈钰觉得自己的忍受力快到极限的时候,终于到了一个小的城镇。
    沈钰看到这城镇里的人,却一点也觉得轻松不起来。原因无它,因为这里的百姓,大多神情麻木,衣衫褴褛。
    很多人并没有布鞋穿,脚上大多都是一双草鞋。
    小镇并不大,房子也都是土坯房,房顶加盖的是茅草。也有一些商铺,但都不大。生意也比较冷清。
    镇上尘土飞扬,把沈钰差点呛出过敏性鼻炎。街道上的土路,垃圾成堆,苍蝇嗡嗡的成群。
    沈钰见慕容清紧紧的皱着眉头,看向前方不远处的围着许多人的地方。
    一些穿着粗布衣服的人,围在一起仿佛在看什么。
    慕容清一行人一来,目光都纷纷投向了她们,这行人毕竟都是穿的绸缎衣服。
    护卫们早就扮做路人,隐在了周围散开保护她们。
    慕容清只留了徐朗,海棠和一个护卫在身边。沈钰也只带了青松和青竹。
    沈钰随着慕容清的目光看过去,只见那边跪着一排人。都是头发凌乱,瘦骨嶙峋。
    “二弟,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沈钰的话音刚落,那群人全都向着她们涌了过来。
    嘴里说的都是,求老爷发发善心,买下我们吧。
    沈钰看的直咋舌,原来这是自己卖自己,或者是卖家里人的。
    慕容清的脸色更加的阴沉了,拉着沈钰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沈钰心中则是思绪万千。
    她生在和平社会,物质生活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早就不为吃饱穿暖发愁。
    政府的政策也是扶贫,脱贫。而不是吃饱,饿不死。
    她穿来大越,也是穿到了京城侯府。原身那个爹虽然不怎么待见她,但到底给她了一口饱饭吃,还让她读了书。
    京城的百姓,背靠皇城根,天子脚下,也算安居乐业。她何时见过这样贫穷,困苦的老百姓。
    不但连吃饱都是问题,还时时,面临死亡。
    靠近城池的村子多少好一点,那些靠近匈奴的,大概每年面临的都是九死一生。
    若是她穿到的是类似凉州这样的镇子,该如何翻身?恐怕现在还穿着草鞋,为了生计发愁吧?
    在这混乱的边镇,别说种田了,就算种了,最后收成的也未必是自己的。
    她们一行人的绫罗绸缎,和衣不蔽体的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真正是应了以前书中的古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她不敢想象,若是自己穿到这里,会发生什么,面临什么。
    就连亲生父亲,都可以卖儿卖女。没有活路的人,甚至连自己都卖。
    就算如此,也不一定有人买,不定能把自己卖出去。如果卖不出去,那就只能等着饿死。
    这种情况,顾忌城内偷盗,抢劫,匪患,可能也会时常发生。
    以前她不能理解穷山恶水出刁民是什么意思,今日见到这种景象。好像多少能理解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