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之后,李二陛下终于缓缓开口道:“你可知今日之后,你便不是大唐储君了。”
“儿子知道。”李承乾听闻此言后,心中却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儿子对此没有怨言,只不过儿子想请求父皇一件事——莫要将三弟升为太子,这只会害了他。”
“朕怎么做,需要你来指教?”李二陛下没想到,自己吓唬儿子不成,反倒被对方将了一军。
“儿子不说,父皇您心中也该有数。”李承乾今日也的确是对自己的父亲失望透顶了——宽弟那么好,对方却还不满意,那自己这个太子又能做得比宽弟好么?李承乾自认办不到,所以,既然做不了好儿子,那么做个好大哥似乎也不错。
“你希望青雀当这个太子?”李二陛下闻言眯起了眼睛。
“儿臣——”太子殿下刚要开口,谁知道此时殿外却传来一声哭喊:“大哥!大哥!”
——许久不曾闪亮登场的魏王殿下,此时如一头圆滚滚的小山猪,伴随着他那响亮的嗓门,就这么哭哭啼啼地闯进了太极殿。
“呜呜呜……大哥!”李泰一上来,便猛地抱住自家太子大哥,神情悲痛道:“呜呜呜……都怪我……我以前老是错怪你……”
“青……青雀……”虽然弟弟此番表现出来的情深义重让太子殿下很感动,但是……你能想象一头百十来斤的小胖子一上来就双手勒着你的脖子往后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太子殿下觉得自己很可能因为弟弟这份“沉重”的爱而窒息,所以他一边用力的拍打对方挂在自己脖子上的手臂,一边艰难的开口劝阻对方:“撒……撒手!”
“哦……大哥,对不住……”后知后觉的李泰这才明白过来,当即松手,随后他意识到台上面沉如水的父皇正死死盯着自己,于是赶忙跪倒在大哥身边,朝父皇恭敬一礼:“青雀拜见父皇!”
“青雀,你也觉得父皇错了?”李二陛下看着自家的胖儿子,他心中原本的自信正在逐渐土崩瓦解。
“王师说,子不言父之过,正如臣不彰君之恶。”——虽然青雀如今似乎还是傻乎乎的小胖子一个,可是他的老师王珪却是货真价实的当世大儒。(注1)
所以,此番面对李二陛下的提问,魏王殿下看似只是下意识的回答,却犹如剑光直落,乃是真正的必杀一击。
“好……好!”李二陛下今日算是认识到了某个真相——原来少了某个最混账的竖子“珠玉在前”,这剩下的儿子们,那可真是……一个接一个的“大放光彩”。
“父……父皇……”就在李二陛下气得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之时,九皇子稚奴,不知何时跨过了太极殿的门槛。
“稚奴?”或许是见到了自家小儿子后,李二陛下那原本已经濒临崩溃的内心,终于得见一丝天光。
于是,他亲自走下高台,来到小儿子身边,将其弯腰抱起:“稚奴,怎么一个人就跑来父皇这里了?”
“啊……”——九皇子殿下向来都是拿自己二哥当宝的,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小子心有灵犀,反正当李二陛下将他抱到怀中后,稚奴当即便对着自己的父皇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噗!”
鼻涕混着口水,自九皇子殿下的口鼻中喷出,瞬间便糊了李二陛下一脸。
“……”李二陛下此刻已经懵了。
“噗……”目睹这一幕的魏王殿下虽然打小就经历过太多好笑的阵仗,可像今天这样式儿的,他确实没见过。
“……”太子殿下见弟弟如此嚣张,不由伸手掐了对方一把,算是提醒。
不过他们兄弟二人的这番互动,李二陛下却是没空关心的。
“……”悻悻抹了一把脸,李二陛下满脸嫌弃地看着自家小儿子,此时饶是九五之尊,也彻底麻了爪:“果然……你还是跟你二哥一头的……”
“嘿……嘿嘿……”九皇子殿下此刻笑容灿烂,丝毫就没在意父皇到底在说什么。
“陛下,您是打算将稚奴也一并处罚么?”——就在李二陛下没好气地捏着小儿子的脸蛋,佯装愤怒之时,真正愤怒的长孙皇后,终于是登场了。
而在她进殿之时,身边还跟着一个板着小脸的长乐公主。
“观音婢……”李二陛下没想到,在某个竖子还没回长安之前,自己就已经被逼宫了……
“二郎,你的观音婢已经看不透现在的您了。”长孙皇后说这话的时候,眼中泛着水光:“宽儿何错之有?承乾何错之有?为何陛下总是要让世人看天家的笑话?为何陛下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容不下?!您难道不知道宽儿的性子么?他对您难道起过反叛之心?他为了自己的大哥能坐稳太子之位,已经三番五次表过态,甚至就连自己将来的嫡长子要改姓为窦的话都说出口了,却依旧打消不了您对他的猜忌?
为什么?”一辈子几乎都没跟李二陛下红过脸的长孙皇后,此刻脸上早就布满泪水,她望着此时同样神情痛苦的夫君,嘴上依旧字字如刀,直剜人心:“就因为宽儿得了母亲的宠爱,就因为母亲去世后给他留下了偌大的家业,这就招来了您的忌惮之心?
为什么?!当初宽儿还在襁褓中就被送去了陇右,那是他自愿的?!为什么?如今你已经是皇帝,却还想着堤防自己最出色的那个儿子?呵……如果没有宽儿,那陛下你就要转而提防承乾吗?!”
长孙皇后每说一句,便向前一步,而往日天威重重的李二陛下,却被发妻逼得步步后退。
“观音婢……”李二陛下此刻有苦难言:“你不知道母后给宽儿……”
“妾身再说一次!”长孙皇后已经不想跟自己的夫君多费口舌了:“宽儿能有今天的一切,那是他自己的造化,妾身和陛下身为他的父母,并没有尽到多少责任。这一点,臣妾自问心中有愧,可陛下……陛下心中可曾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