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神似而不形似
作者:方寸山下   1976步步生莲最新章节     
    港理工希望用计算机完成建模,直驱五轴机床进行加工。

    同时,还要保留现有的程控平台。

    这一诉求实现起来,基本不存在任何难度。

    但有两个问题,一是需要对五轴机床的控制板进行升级。想完成升级,需要两种与计算机进行通讯的码片。

    另一个问题是,五轴机床做的是立体加工,需要3d建模。而计算机上搭载的显示辅助卡性能太低,需要装配显示增强卡。

    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的五轴数控机床,就是曲卓“搞”的那台,已经进行了计算机直驱升级。

    第一批完成组装的通用型计算机,就有一台分配给了五轴加工中心。

    配套的码片和显示增强卡我们早就完成了设计,并且已经投入使用了。

    理论上只要港理工舍得花钱,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

    但理论仅限于理论。

    咱们之前没打算让码片和显示增强卡曝光。为了省那仨瓜俩枣,就没加进专利申请列表中……

    这事儿曲卓也做不了主,只能告诉机工系的吴教授:“想法可以实现,而且非常简单,但需要上面的领导允许。”

    于是,港理工把情况报给了教育署,教育署又与科技署沟通。随后两家通过大社,联名向内陆提出订购申请……

    能不能申请下来曲卓不关心,也没心思关心。

    因为,曲久勷跟夏普的合同签订了。

    合同内容大体上跟曲卓的要求一样,顺生电子花费八十万美金买断td-Lcd基础专利和一系列配套技术。

    但顺生没有权利进行二次授权,也不能不经夏普允许,将授权转移给其他公司、组织或个人。

    另外,包括纯水设备在内,全套加工生产线由夏普提供。同时夏普负责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以及设备的后续维保。

    耗材和部分原料,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优先从夏普采购。

    合同顺利签订,就没有需要曲卓操心的事了?

    不!

    有!

    在双方签字,合同正式生效的时候,曲素梅交给了斯利达一笔大单。一百二十余项StN-Lcd技术专利申请,和四十余项相关的设计专利申请。

    至于曲卓,正带人在顺生那片刚完成填海不久的新地上做测量呢。

    新地一共七十亩,其中大部分区域都需要沉降后才能使用。尤其是西南角大约十亩的面积,填海深度达到二十米。至少要沉降两年。

    而与西南角对应的东北角,有十五亩是推平了原本临海的山脚平整出来的。完全不需要沉降,直接就用的。

    曲卓准备在这十五亩地上,建一个小型StN-Lcd工厂。

    当然了,暂时只是先把厂房起来。等水电等公共配属设施铺过来后,才能考虑投产的事……

    就在曲卓权衡着如何有效利用手头不算小,但也绝不算大的十五亩土地时,距离青衣岛大约一万一千一百公里的圣克拉拉市因特尔总部内,几个技术组和法务团队,正不眠不休的忙碌着……

    按照流程,国际专利申请先由提交国进行初审,再根据pct(国际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给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随后wIpo进行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评估。通过评估后,通过所有缔约国家的专利部门进行公示。

    公示期内没有个人或组织提出侵权抗辩,就能拿到正式专利号了。

    当然了,具体流程要更复杂一些。不同类型的专利,需要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那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1978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还没有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了最大程度的加快申请流程,相关专利由戴英完成初审,随后代为提交至wIpo。

    因特尔在戴英走初审流程时,就已经收到内部人员透出的“风声”。

    等申请提交到了wIpo进入了评估阶段,第一时间拿到了全套集成电路相关的资料,开始组织人手进行分析。

    一天后,负责资料分析的负责人,向上级高管呈交了初步报告。

    报告中确定,东方内陆人确实搞出了一系列基于32位架构,功能完善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案。

    并重点指出,内陆人的中央处理方案,对包括因特尔在内,仙童、罗克韦尔、NEc、伯勒斯、东芝、松下等厂家发布的所有主流微处理器,全都进行了下行兼容。

    尤其是对因特尔的4004、8008、8080,甚至是已经完成设计,即将正式发布的8060微处理器,居然做到了指令集层面的完美兼容。

    看到报告的高管第一反应就俩字——侵权!

    向公司高层上报的同时,增派更多的人手进行资料分析……

    然而,二十多号人忙碌了几天,甚至法务部门都已经做好了出击的准备了,结果却颇让人无语。

    东方内陆人搞出的东西,只是向下兼容了因特尔和其他集成电路厂家的产品。

    除此之外,从芯片构架,到模块设计,都完全找不出任何实质性的抄袭证据。

    为什么是“实质性”?

    因为,只看一眼就能非常肯定,东方内陆人搞出的东西,一定是在因特尔过往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但问题是,他们进行了颠覆式的重新设计。并在重新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东西进行完善和改进。

    结果就是,两家的产品神似而不形似。

    比如JIE7515和因特尔即将发布的8086微处理器,二者同样将运算和控制,分成了bIU和EU两个功能区。

    但JIE7515的设计明显更加完善。

    就像……提前搞到了8086的设计,将整体设计拆散后重新描绘和布局。

    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入了新的设计。

    于是,尴尬的情况就发生了。

    8086虽然拥有更先进的制程的,但和JIE7515放在一起时,就像是个发育不全的原始版……

    实际上因特尔的技术人员,分析的半点都不错。

    JIE7515的构架和模块,确实脱胎于还没有发布的8086的廉价升级版8088和更久之后才会出现的。

    可不就是对8086的升级嘛。

    因特尔的技术人员,也确实没法找到侵权的地方。

    因为以曲卓的记忆为锚点向前推,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学习和仿制别人的东西。

    问题是,在我们加入wIpo后,就没法像更早时那样,随手拿来随手用,必须要考虑规避知识产权的问题。

    在后面几十年的时间里,在“规避”二字上,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标准流程。

    就像此刻的因特尔一样,上眼一瞅,第一反应就是“侵权”俩字。

    但仔细再看,硬是找不到“侵权”的证据。

    就很搓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