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立皇后
作者:逐梦一男   梦到红楼作帝王最新章节     
    近日以来,皇宫内外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微妙的气氛。满朝文武大臣们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纷纷向新帝宝玉呈上了厚厚的奏章,主题无一例外,都是恳请宝玉帝早日册立皇后,以固后宫,安定天下人心。众臣认为,新帝即位,国本未定,唯有早日确立国母之尊,方可使国家内政有序,民心归附。
    然而,对于这一系列接连不断的劝谏,新帝宝玉却表现得颇为不耐。每日堆积如山的奏折让他感到压力倍增,他心中明白,群臣所言确系社稷大计,但他始终觉得,皇后的选择关乎一生一世,甚至影响到江山社稷的稳定,绝非一时之急可草率定夺。
    尽管宝玉皇帝对臣子们的苦口婆心表示理解,但面对众多繁杂的声音和建议,他也流露出一丝烦恼与疲倦,渴望能静下心来,遵从内心,寻找到那真正能够与自己共担风雨,同理天下的皇后人选。因此,对于册封皇后之事,宝玉并未急于应答,而是选择了沉稳应对,静待时机成熟,以求做出最明智且公正的决断。
    眼见新帝宝玉迟迟不肯回应册封皇后一事,满朝文武大臣们忧心忡忡,焦虑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深知皇后之位空悬,不仅不利于后宫稳定,也容易引发民间诸多揣测,动摇国本。于是,众臣纷纷转向了久居深宫、德高望重的太上皇,希望能借助他的威严与影响力,说服新帝宝玉尽早册立皇后。
    太上皇府邸内,近几日络绎不绝的大臣身影让原本宁静的庭院平添了几分喧嚣。每位觐见的大臣皆神情庄重,言语恳切,他们反复陈述册封皇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盼太上皇能出手干预。
    然而,太上皇虽早已退位,却依然关心国事,面对如此频繁的进谏,他也深感困扰。他明白新帝宝玉自有其深思熟虑之处,不愿过度干涉其决策。然而,鉴于此事关系重大,太上皇亦无法完全置身事外,毕竟,稳固的后宫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之一。
    最终,在大臣们接踵而来的进谏压力之下,太上皇无奈之下只能决定与新帝宝玉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试图通过父皇的教诲与压力,引导宝玉正确对待皇后册封事宜,同时也维护好皇家尊严与国家秩序。
    正当新帝宝玉在朝堂之上决心昭告天下,欲迎娶贾府外甥女林黛玉,并将其册立为皇后之时,此举犹如平静湖面掷入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波澜。虽然宝玉深受黛玉之才情与品性吸引,认定其乃世间罕有的女子,足以匹配皇后之尊,但这一决定却遭遇了来自宫廷深处最为坚决的阻力。
    太上皇闻听此事,脸色微变,皱起了眉头。他认为宝玉此举过于轻率,林黛玉虽出身名门,但其家族已日渐式微,不再是昔日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加之黛玉身体娇弱,未能具备母仪天下的健康体魄与坚韧气质,因此,太上皇在私下与众老臣商议时明确表达了对此事的忧虑与反对。
    几位历任宰辅的老臣也纷纷表示赞同太上皇的观点,他们指出,皇后之选需考虑门第、血统、品德、智慧等诸多因素,黛玉虽有卓越才情,但其家族地位的下滑使其在政治联姻中难以支撑起皇后应有的角色。此外,黛玉的身体状况亦让人担忧其能否胜任繁重的后宫事务与生育继承人的重任。
    在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太上皇与老臣们达成共识,一致要求新帝宝玉重新考虑皇后人选,以免因私人情感而影响王朝根基的稳固。宝玉面临空前的压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思考如何在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之间作出艰难的抉择。
    近日,朝堂之上风云再起,王公贵族中颇具权势的王子腾,亲手呈上了一道精心撰写的奏疏,直指后宫之主——皇后的人选问题。王子腾提议,当立宝玉新帝唯一的合法侍妾武二妮为皇后,理由充分且极具说服力。
    王子腾在奏书中详细阐述,武二妮作为新帝宝玉唯一合法纳娶的侧室,身份纯洁,行事端庄,自入宫以来便以贤良淑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她深明大义,既能处理好后宫琐事,又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宝玉精神上的慰藉与支持,其品行修养与内在智慧完全符合皇后之德。更重要的是,武二妮不仅是宝玉的心仪之人,更是法律意义上的合法配偶,其身份地位无可争议,由她担任皇后,既合乎礼法,又能体现新帝宝玉对律法的尊重和遵循。
    此番言论一出,立刻引起了朝野内外的关注。然而,对于这个提议,太上皇以及部分老臣的态度依然审慎,他们认为皇后之位关系重大,不仅要考量妃嫔个人的德行才智,还需顾及到整个国家的利益与格局。这场关于皇后人选的争辩,无疑再次将宝玉新帝推到了风口浪尖,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宫廷斗争与抉择。
    在这次围绕皇后人选的激烈争论中,一向以清廉持正着称的贾政大人,竟也意外地卷入了一场颇受争议的事件。原来,贾政在家中被妻子王夫人的枕边风吹动,考虑到自家亲戚薛宝钗的出众才貌与贤淑品性,不禁萌生了推荐她为皇后人选的想法。
    于是,贾政大人慎重其事地上书朝廷,极力举荐自己的外甥女薛宝钗。然而,此举甫一传出,立即引来了朝堂上一片冷讽热嘲之声。许多朝臣强烈反对,认为薛宝钗虽才德兼备,但却出身商贾之家,按照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商人地位低下,甚至被认为不及耕读传家的农夫,以此背景,薛宝钗显然不具备成为一国之母的高贵血统与社会地位。
    那些朝臣们纷纷指责贾政此举过于偏私,不顾国家大体,无视传统的门阀观念和社会等级秩序。他们犀利的言辞如同锋利的剑刃,直指贾政此举的不妥之处,使得原本就充满争议的皇后人选问题愈发复杂化,也让贾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之中。尽管薛宝钗本人无论从才情、德行还是智慧方面来看,都堪称一流,但在那个封建礼制森严的时代,她的出身似乎已经决定了她在皇位之争中的艰难命运。
    随着皇后人选之争愈演愈烈,新帝宝玉每日都被大臣们纷至沓来的奏章和各种建议包围,每一字一句都在剖析皇后该具备的条件,每一份奏折都承载着无数期盼与压力。宝玉面对这些无休止的上书,深感沉重与束缚,内心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与活力,政务之余,只觉索然无味。
    一日清晨,趁着朝会结束,宝玉悄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身着便装,仅带几名贴身侍从,避开众人耳目,偷偷溜出了戒备森严的皇宫。他踏上了通往荣国府的道路,那是他童年成长的地方,也是他曾无忧无虑生活过的家园。
    荣国府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宝玉的记忆,他到那里,希望能够暂时摆脱朝堂上的纷扰,找回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在那里,他可以与熟悉的家人共享片刻的温馨时光,也可以独自漫步在青砖黛瓦间,回忆少年时代的快乐与纯真。
    远离了皇宫的繁文缛节和权谋较量,宝玉想在荣国府里找到了短暂的避风港,借以喘息,恢复体力与精神,以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好地面对那座繁华背后的重重挑战与抉择。
    在前往荣国府的路上,新帝宝玉一行人由于乔装打扮,不想引起过多注意,尽量保持着低调。然而,途经一处市集,一群不明真相的豪门恶奴误以为他们是寻常过客,毫无敬意,竟然出言侮辱并意图驱赶他们离开。
    宝玉身边的贴身侍从忠心耿耿,哪里容得他人这般无礼,其中一位脾气火爆的随从实在按捺不住,怒气冲冠,挥拳与一名恶奴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只见他身手矫健,拳脚之间尽显皇家侍卫的精湛武艺,顷刻间便将这名恶奴打得鼻青脸肿,牙齿散落一地。
    恶奴趴在地上,满脸痛苦与惊恐,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已是狼狈不堪。他瞪着充血的眼睛,咬牙切齿地对着宝玉一行人撂下狠话:“你们给我记住,今日之辱,他日必百倍偿还!”随后,他便在同伙的搀扶下匆匆离去。
    宝玉目睹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对随从的忠诚与勇猛深感欣慰,另一方面也为这突如其来的冲突感到忧虑。他知道,此事恐怕不会就此罢休,前方等待他们的或许还有更大的麻烦与挑战。尽管如此,他仍然决定继续前行,暂且在荣国府寻求片刻安宁,然后再冷静应对即将到来的一切。
    然而那恶奴捂着受伤的脸庞,回头又留下了一串威胁的话语,声音虽然嘶哑却带着狠辣的决绝:“你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辈,要知道我们主子可是这方圆几百里无人敢惹的大人物!等他得知你们胆敢动手伤我,必定雷霆震怒,到时候,即便你们是天王老子,也要在我主子面前瑟瑟发抖,跪地求饶!”
    宝玉听着这番狂妄的威胁,面色淡然,内心却波澜起伏。他深知在这看似太平盛世的背后,暗藏着无数权力的纠葛与争斗。但他并不惧怕,因为他知道,无论何时何地,身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便是坚守仁德,以民为本,不可轻易被外界的威胁所左右。
    随从们看到宝玉镇定自若的神情,也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他们明白,即使前方困难重重,只要有宝玉在,他们就有信心一同度过。
    宝玉本想立刻前往荣国府,听到那个恶奴威胁的话语,随即改变了主意,他倒想看看是哪个权贵家的奴才竟有如此大的口气。
    宝玉与随从们正在大街上静静等待的时刻,突然接到消息,那个曾被打得满地找牙的恶奴带来了他背后的大人物,前来兴师问罪。这位大人物威风凛凛,气势逼人,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骂,“哪个王八犊子敢打小爷的人,赶紧给我滚出来,等小爷出手,保叫你们一个也活不成。”骂完之后,目光凌厉地扫视四周。然而他却什么也看不到,因为他的鼻子是对着天空的。
    那位大人物并未走向宝玉,而是站在大街中间,傲慢地扬声道:“混账东西,听说你们这帮人不懂规矩,竟敢对我的手下动手?今日,你要么磕头认错,喊我一声贾爷爷,要么,就准备好承受我给你的教训,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厉害!”
    面对如此嚣张跋扈的挑衅,宝玉依旧保持着他一贯的从容与淡定,丝毫未被对方的威压所震慑。他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回应道:“我华夏乃礼仪之邦,以礼待人,人若犯我,我必依法处置,岂能因一己私怨而屈膝下跪,辱没了尊严。若有所谓教训,我愿一并承担,绝不会为此低头。”
    这番话语掷地有声,展现出了宝玉的骨气与勇气,却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替宝玉的捏了一把汗。无权无势,仅有骨气与勇气的话,那将被现实搞得遍体鳞伤。而那位大人物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之前的倨傲,一场风暴似乎即将在这个平静的时刻爆发开来……
    那个骄横跋扈的大人物脸上浮现出一抹愤怒的红晕,他挥手示意身边的壮硕大汉们上前。那些膀大腰圆、满脸横肉的大汉们闻令即动,瞬间围住了宝玉,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哼,敬酒不吃吃罚酒!”大人物咆哮道,“既然你不识抬举,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他用力一跺脚,发出指令,“给我好好教训教训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让他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大汉们狞笑着逼近宝玉,拳头紧握,杀气腾腾。宝玉的随从们见状,纷纷挡在宝玉面前,摆出保护的姿态。然而,宝玉并未表现出丝毫恐惧,他泰然自若,眼神坚定,仿佛一切挑战都无法撼动他的信念与尊严。
    就在大汉们的拳头即将落下之际,一道凌厉的目光从宝玉的眼中射出,他对那帮大汉们喊道:“瞎了你们的狗眼,连西府的宝二爷也不认识了吗?还有你,蓉儿,你确定今日动手吗?如若动手,你等必将招致灭无妄之灾。”宝玉的话音刚落,周围局势瞬息万变,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全场,大人物和他的手下似乎也被这股威严震慑住,一时之间,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危机并未解除,双方对峙的局面愈发紧张。大人物听到有人喊自己“蓉儿”,不仅有些好奇,思索片刻,终于把脸从朝天的状态改成了朝前。
    “宝叔?”大人物惊恐地喊道。
    宝玉从旁边小贩摊上抽出了一根棍子,说道:“蓉大爷,想不到你今日如此威风,今日我就来会会你。”说着拿棍子就冲了上去。
    贾蓉看到宝玉拿着棍子朝自己冲了过来,赶紧喊道:“宝叔,我不知道是你,不知者无罪嘛!”一边说一边跑。宝玉提着棍子在后面追赶。
    围观的老百姓都傻眼了,咦,这不是宁国府的贾蓉大爷吗?咋今天这么胆小呢,难道追着他打的那个人更有来头吗?
    马飞将军派人从烽火连天的前线,送来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据密报所述,北蛮势力在此次战役中获得了北方罗刹国的鼎力相助,其不仅从罗刹国那里得到了大批精良的武器装备,更有一批训练有素、悍不畏死的兵员补充进去,使得北蛮军气势如虹,战斗力陡然剧增。
    马飞将军麾下的铁血雄师虽顽强抵抗,但面对如此强大的敌手,终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防线摇摇欲坠,亟待朝廷的紧急支援。此情此景,马飞将军在战报中恳切陈词,希望朝廷速派援军,以解燃眉之急。
    此刻,宫城之内,新登基不久的宝玉皇帝正凝神细阅这封前线急报,脸色凝重。他深知,国之安危在此一举,身为一国之君,他不能坐视疆土被侵而不顾。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宝玉皇帝毅然决定,将亲自挂帅出征,率领禁卫军奔赴前线,与马飞将军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北蛮及罗刹国联军的侵犯,誓保家国平安,百姓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