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齐太傅上书,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面请求皇帝同意致仕养老。
陈鸿熹看着底下腿脚利索的齐温玉沉默了。
“太傅,莫要同朕开玩笑了。”
齐温玉摇头道:“陛下,臣所言尽是肺腑之言啊。”
“求您看在臣这些年兢兢业业,劳苦功高的份上,同意吧。”
底下年轻臣子听着齐温玉的话,纷纷表示同情。
人群中,也有许多曾经认识的身影,昔年跟着顾行止去北地的南宫明等人。
齐太傅确实是兢兢业业,劳苦功高啊,可怜一把年纪还要被陛下拉着做事,可叹啊。
陈鸿熹木着脸。
身侧的成良骏亦是如此,齐温玉致仕这事是真的没和他商量啊,偷偷摸摸的啊。
韩子笙已经退休回京养老,含饴弄孙,这段时日,四人时常聚在一起。
韩子笙调侃二人就跟那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牛一样。
一时间,成良骏也动了致仕的心。
“陛下,臣的先生顾行止近日天寒身体不佳,老臣身为他的唯一弟子,理应遵循孝道,护送他老人家回家乡扬州,还请您恩准。”
此言一出,满堂震惊。
顾先生快不行了吗?
众人纷纷低语议论。
齐家院子里,正在赏梅吃烤肉的顾行止,冷不丁的打了个喷嚏。
吓得旁边齐家的几个孩子赶忙过来查看,一口一个太祖父的听得顾行止脑门都大了。
他摆摆手,“不妨事,继续烤肉去。”
孩子们见他如此,继续各司其职,伺候这位太祖父。
陈鸿熹想着东厂送来的密报,愈发沉默了。
顾先生身体不好了?
没这回事吧。
他看着面跪着的齐温玉,深深一叹。
“太傅,您先起来。”
齐温玉纹丝不动。
陈鸿熹无语凝噎,最后道:“您先起来,咱们再议这事如何?”
成良骏一听,赶忙侧身将齐温玉拉了起来。
齐温玉竖耳聆听,目光期盼的看着陈鸿熹。
底下有寒山书院接受过顾行止教诲的学生这时候作用就体会出来了。
立刻就有人出来宣扬顾行止在书院教授了那么多的子弟,又为书籍释文注经,天下学子何人不敬仰他老人家。
如今老人家年事已高,想要回乡,齐太傅是他唯一的弟子,情谊非凡,若是送他老人家回家乡,并无不合理之处。
京城人谁不知道,顾先生一直在弟子齐太傅家里荣养,可见师徒情谊有多深厚,那同亲生父子有何区别。
如今先生快不行了,想要回家,那不是正常的很。
“太傅,您真的要致仕吗?”陈鸿熹再问。
齐温玉重重点头,“陛下,臣今年已经六十了。”
该退休了。
陈鸿熹默了。
他知道齐温玉在想什么。
明明他解释的很清楚,自己很信任太傅,没有猜疑齐家。
如今便只能说明,太傅是真的想要致仕了。
出去云游,那不就是偷懒。
太傅啊,您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为了大乾事业发光发热的决心。
三公之一,就您在位时间最短啊。
陈鸿熹心中一大片心里建设完毕,叹道:“既如此,准奏。”
齐温也一喜,赶忙伏地行礼,“臣叩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刚刚听说齐太傅年事已高的人,看着如此利索的动作,“......”
六十岁这年,齐温玉正式退休。
齐长安兄弟两个很是高兴。
他爹辛辛苦苦一辈子,年纪大了,也该享享福了。
就是这用的理由,实在是......
看着饭桌上,牙口颇好,饭量如旧的顾行止,齐家众人第一次在齐温玉的身上感受到了不孝这个词语。
过完春节,夫妻俩就开始收整行礼,浩浩荡荡的开始从京城出发护送着顾行止往扬州而去。
看着健步如飞,风雅依旧的顾行止,齐温玉没有任何担忧的带着秦宜宁开始环游大乾。
后面这些年,齐家子孙进士及第,齐长宁家的长子齐嘉源继承了祖父的殊荣,再次得了状元,可谓是给齐长宁这一脉狠狠争了口气。
放榜那天,齐长宁抱着二人欢喜了很久。
他不成器,可是儿子争气啊。
同理,就是他争气。
后来,皇帝陈鸿熹一心治国,发展工业,商业。
元武帝时期,打下的江山在他的手里变得愈发繁荣,和平。
成良骏这位成太保,晚年时候也晋升成太师,凭借着一腔热血,尽职尽责,劳苦功高,终于官位压在了齐温玉之上。
只是晚年的时候,颇为后悔,为何他会选择这么一条路。
齐温玉带着妻子在外游山玩水,他在内阁批折子。
齐温玉带着妻子在外品鉴美食,他在内阁吃食堂。
齐温玉带着妻子周游列国,他在准备外交使臣之事。
最后,齐温玉收到成良骏消息的时候,他正同秦宜宁在寒山书院煮茶。
秦宜宁看着恍然失神的齐温玉,赶忙问,“怎么了。”
齐温玉沉默几息,手掌微颤的将书信放在桌上,“京城来信,良骏过世了。”
秦宜宁一怔,“这,这。”
齐温玉唏嘘一声,“他就是累死的。”
“一把年纪的人了,那么拼命做什么。”
秦宜宁看着口中说着批评话,眼角却是已经红了的齐温玉,深深一叹。
成良骏于太和十二年过世,享年七十七岁。
次日,夫妻二人收拾东西回了京城。
齐长安兄弟俩看着一把年纪还在外游历的父母,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此后,夫妻二人一直留在京城。
远在扬州的顾行止,身子骨依旧。
太和帝在位二十载,勤政爱民,后禅位皇太子陈永季。
然后开启养老模式。
大乾蒸蒸日上,国泰民安。
齐氏门生遍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