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锦帝说道:“是呀,大师的推荐信不会造假,你快快取来。”
李院长无奈,只得说:“是,皇上,臣这就去取。”
安锦帝知道一旦遇到李想的事情,他这个岳丈就会有失偏颇,当下说道:“你就不用去了,方爱卿,你和军校一起去取一下。”
方大人说:“是。”
说完带着一名军校走了出去。
不多时,方大人带着军校便回来了。
方大人把郑义宝的资料袋呈给了安锦帝。
皇上从资料袋里找到灵智大师所写的推荐信,展开看了一下说:“没错,是大师的笔迹,这推荐信是真的。”
看着信,安锦帝不由的念出了声:“吾徒郑义宝,年幼即有学医天赋,心慈念善,对医学悟性极高,苦读岐黄之书,熟练岐黄之术,针炙攻读甲乙经,望闻问切学仓公,行医济世施仁术,大医精诚记心中,能有此徒及吾之幸,能有此医及国之幸,感谢圣上和朝廷,为民求医好主张。圣上这样英明,老纳不能违背圣意,特此推荐弟子郑义宝参赛,希望吾徒能不负圣望为国分忧,为民疗疾,弘扬中医之道,以慰为师毕生之愿。推荐人:灵智”
安锦帝读完信,点点头说:“大师说的好啊,我相信一定会是名师出高徒。”
然后又拿起马葫芦的那封信,两封信放在一块,对照笔迹后,说道:“大师的字写的很有个性,一看便知,来,你们都对照看一下。”
说着将信递给了李院长,又指着下面的考生说:“给大家都看看。”
大家传看了之后,议论纷纷,赞叹:“名师出高徒”。
信传阅了一圈,回到了方大人手里。
安锦帝说:“都看清了吗?”
大家说:“看清了”
方大人接着说:“看的很清楚,一目了然,就是灵智大师的亲笔信。”
“是”“是”“没错”大家都点着头。
李院长和李想此时都低着头,无话可说。
安锦帝说:“此事已经清楚,郑义宝完全是受师之托,前去给马葫芦送钱,而这马葫芦碰巧就是李想的保镖,因而造成了误会,但是李想以后一定要有凭有据的说话,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今天这事,你要向郑义宝道歉。”
李想倒改正的快,麻利的说:“是,皇上。”
安锦帝话锋一转说:“今天能和这么多医学精英在一起,机会也很难得,朕以前从未涉足过医学问题。此次开设国医考,也是因为前一段朕生病了,朕昏昏沉沉多半个月,恶心胃胀,每天很不舒服,吃了很多太医开的药也没什么疗效。
偏巧宫里一个新来的小公公也和朕一样的症状,有一日,他本应早上当值,但因为不舒服告了假,可是下午他就又来了,朕问他怎么又来了,他说他吃了药已经好了。
朕问他哪来的药,他说是临来京时,他娘怕他路上生病中暑,在他们村的郎中那里买的药。
朕于是朝他要了一小瓶,只喝了两次,每次一口,很快也好了。
朕突然感悟到任何人都不是万能的,太医院的太医们医术再高也不能包治百病,也不能个个都是天下第一,只是有机会进到了太医院。
而民间医生当中也有许多高人,于是想到成立个国医院,广招良医,可以让全国各地有疑难病症的人都来国医院救治,待国医院在京城开设成功,再在各洲府开设分院,以救治苍生。”
方大人带头跪倒叩头,高呼:“皇上圣明”
朝堂上的其他众人也齐齐跪下,高呼:“皇上圣明”、“皇上万岁”
安锦帝拍拍手说:“大家都起来吧,借今天这个机会,朕和大家请教一点儿医学问题,就是以君臣之论,大家不用拘谨,畅所欲言,朕在你们的考卷上看到了一个名词解释的题,什么是论治,答案呢,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的过程,我说的对吗?”
大家说“对”鼓掌。
安锦帝继续说:“那这里有一个问题,辨证又是什么意思呢?从字面上解释是辨别证,那应该怎么解释的更详细明白呢?哪位来说一说。”
有一位中年的考生说:“回皇上,证啊不是患者的症状,根据这些症状辨别是什么病。”
另一个说:“就是患者哪里不舒服就是症。”
安锦帝看了李想一眼,李想害怕问他,抢先说:“让那个大师的高徒说说呗。”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郑义宝。
义宝站了起来,安锦帝说:“坐下说就行。”
义宝说:“谢皇上。”
便又坐下说:“圣上所问的这个问题,一个是证,一个是辨证,再加上前面的论治,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中医学临床治疗的精典之一,总称辨证施治。
症,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征的概括,比如风寒感冒,初起阶段病邪在表,所表现的病理特征为发热轻、恶寒重、咽痛、咳嗽、流青涕、无汗、脉浮紧、苔薄白,这些是证;
辨证就是把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的体表资料、症状和体征在相应的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确定为某种性质的证,也就是确定为什么病,再根据这些进行论治,总称辨证施治。
不知我说的明不明白,有不全面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安锦帝和方大人带头鼓掌。
安锦帝说:“朕是听明白了,这样的诊疗过程,大多数的疾病都是能得到确诊,并加以正确的治疗,简单说就是对症下药。”
李院长忙说:“皇上用词准确,理解透彻。”
这时考生中有人说:“郑同学你说的太好了,够全面了,没法再补充了,你能讲讲怎样学的吗?介绍点学习经验。”
安锦帝看着郑义宝说:“对,给大家介绍介绍经验,互相交流这样好。”
郑义宝一抱拳说:“既然皇上和大家要我讲,我就汇报一下我的学习过程,我是在六岁时开始跟我师父学医,课程都是师父安排。
上午学理论做笔记,如果随师父出诊,去的时候快步走也要边走边回答师父的问题,快步走,一是着急看病人,二是锻炼身体。
回来的时候,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认不同的植物,就是草药,一般下午经常随师父认药配药,同时认药物饮片。
晚饭后继续学习医学理论,吃饭的时候也不时的要回答师父的提问,每看完一个患者,要写辨证施治的过程,所用的是哪一个中医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