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曲辕犁
作者:壳菜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最新章节     
    各朝代众人:……
    怎么总感觉天幕在内涵什么。
    某朝代青年举手,“这题我会,天幕用简明扼要的言语,说明了华夏农业的重大改革,表现了天幕……”
    这话是他从一个视频的弹幕上看见的。
    然后, 他又被弟弟强行闭麦了。
    ……
    [在中国大一统局面形成的秦汉时期,农具也进入一个更高阶的阶段,变得具有“强复合型”特征。
    简而言之,现在的农具变成技术活了。
    需要那么一点点技术。
    西汉的耧车我们之前讲过了。
    我们这次把重点放在水车和唐朝的曲辕犁上面。
    先说水车,一种十分好用的灌溉工具。
    它是华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人认为,水车的发明,是奠定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大家还是看图,我们今天来讲三种水车。
    也就是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就好了。
    水车,最早的文字记载,大约在东汉时。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东汉末年,灵帝命毕岚造“翻车”,这种车有已轮轴槽板的基本样式。
    又有一说三国时,魏国马均也有对“翻车”的制造。
    但不论“翻车“究竟首创于何人之手,在东汉到三国时期,“翻车”就已经出现,是可以肯定的。
    可以视为中国水车成立的第一阶段。
    接着,第二阶段,也就是唐宋时期,在这个时期,轮轴应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利用水力为动力,作出了\\\"筒车\\\"。
    随后,只要配合水池和连筒,就可以使低水高送,不仅功效更大,同时节约了宝贵的人力。
    南宋张孝祥大赞:『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
    可见此水车对农事帮助之大。这是中国水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接着是第三阶段,元明时期,对比第二阶段又是一个很大很大进步。
    具体表现为,在此之前的水车多少是需要人力驱动的,但现在不用了。
    他们研究出了\\\"水转翻车\\\"、\\\"牛转翻车\\\"或\\\"驴转翻车\\\",。
    具体表现为,使原先只用水力驱动的筒车,即使在水量较不丰沛的地方,也能利用兽力,弥补不足。
    另外,\\\"高转筒车\\\"的出现。更是让地势较陡峻,无法开发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有所开发。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超级厉害。]
    虞美人的ppt做的很详细,特别把每个时期水车改进的地方圈了出来。
    [大家光看图片,可能还是对水车没什么概念。
    车高10米多,由一根长5米,口径0.5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
    一米大概是一个成年人两跬的长度。
    每根辐条的顶端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
    刮板是用来刮水的,水斗用来装水。
    接着,每次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的运动惯性缓缓转动着辐条,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
    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灌溉的农田里。
    水车的巨大往往是有些超乎想象的,大的轮幅直径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
    一般大水车可灌溉农田六、七百亩,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亩。
    关键是,水车省工、省力、还省资金。
    到了后期,还能摆脱人工,实现自动化,这谁看了不心动啊。]
    说着,说着,虞美人把水车图纸展示出来。
    虞美人自己费劲吧啦找半天,然后愣是一点都没看懂。
    所以,在放出来之后,虞美人特意打了个补丁,[非专业人士,不一定正确最好自己照葫芦画瓢多尝试几次。]
    唐朝。
    二凤陛下被扎了几针,旁边坐着温柔漂亮的媳妇儿,怀里抱着乖巧听话的女儿,总算是委委屈屈的缓过来了。
    真的,天幕放暴击的时候,那是真的一点准备也没给啊。
    太特么刺激了。
    二凤抬眼,猝不及防跟长孙无忌对上视线。
    长孙无忌尬笑。
    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心中简直要怕死了,亲上加亲的梦可能要破碎了不说,这要真是因为冲儿,长乐才有个三长两短。
    都不用他妹夫出手,就他妹妹出手,就有够他喝一壶了。
    这边亲家正打着眉眼官司,那边朝臣们在降低存在感之余奋笔疾书。
    明显,画元明时期的水车图画上头了。
    对于这等宝贝,水利利器,但凡犹豫一秒记录,都是对自己工作的不尊重。
    李世民到底是皇帝,事情毕竟也还没有真的发生,郁闷一会儿也就缓过劲了。
    主要长孙皇后和女儿都在身边,也没那么难受了。
    事情都还没发生就好。
    ……
    [说完水车,我们接着来看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耕作农具已经成熟。
    往后在犁这一方面,最多只能做个小的调整。
    若是想要再有突破,大概就得是在工业成熟后,弄出个犁地机什么的了。
    所以曲辕犁,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巅峰之作。
    是要载入史册,要被赞叹的绝美创造。
    曲辕犁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因其首先是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
    说起这个名字,大家是不是就比较熟悉了。
    至于后面又为什么叫曲辕犁了呢。
    原因其实也还蛮简单的,因为它的辕是曲的,而非直的。
    在唐之前,百姓们用的犁辕多是直的。
    这样的犁,即使每个朝代的技术都是在进步,但还是不太好用的。
    然后,就不知道是哪个小天才,把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
    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总而言之,变轻了,也变好用了。
    同时,曲辕犁也不需要一家三口齐上阵,基本一牛一人就能耕地。
    而且耕地更深。
    这里给大家看一下曲辕犁地图片,再结合我刚才说的功能。
    真的,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巅峰之作,是一点也不夸张。
    点赞,疯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