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宦官、外戚、党人
作者:壳菜   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最新章节     
    虞美人此话一落,各朝代众人就讨论开了,都在嘀咕窦太后的爹到底有没有防一手。
    这总不能真是,画好了之后,把计划大拉拉的放在桌子上,等敌人来看吧?
    难不成,此人是个卧底?她其实跟她女儿一样,都觉得宦官参政是正常的?只是作为士人领头羊,不好反驳?
    这后面是,又被卸磨杀驴了,不然怎会如此离谱?
    众人仔细将自己的脑洞开到最大,也无法想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如果真要干个大事,他们是叫上乌泱泱的一帮人,什么也不管,直接莽上去。
    要么把自己的计划藏得严严实实,直接玩阴的。
    因为天幕的教训告诉他们,当你过于愚蠢的时候,敌人就会见缝插针,我把你坑的满脸血。
    这窦太后的爹,绝对是没看过天幕吧,一定是这样。
    对此,东汉皇帝也有六点想表达:……
    他们真的很想说,要不你们换个地方决战紫禁之巅吧?就别待着皇城霍霍了,这边推荐你到某个小岛上呢,亲。
    非常乐意出过去的船票,至于后面……
    别管哪个党的,都别回来了,晦气。
    ……
    [但所有人都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时至今日,这一切也不过是刚刚开始。往后他们还要相互折磨十余年的时间。
    而汉灵帝,也成了他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就像一开始的窦太后一样。]
    东汉。
    虞美人这词用的让他们嘴角一抽,却莫名无法反驳。
    你别说,你真别说,这话说的还真该死的对。
    带着被众人认可的观点,虞美人继续说道。
    [而这一次,不出意外的,又是以士人惨淡的结局收场的。
    而更惨的是,这一次,很多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下活下来的官员,在第二次反而失去了生命。
    其中,就包括我们之前讲的,被广大人民认可的那些才子,还有我们之前就出场的一些老熟人。
    我们先前不是说,宦官们蒙骗了年幼的灵帝,抢夺印、玺、符、节,并胁迫尚书假传诏令,劫持窦太后,追捕窦武、陈蕃等人吗?
    陈蕃在当时,已经是个年过八旬的老人了,闻讯后立马率太尉府僚及太学生数十人,拔刀剑冲入承明门,到了尚书门后,又因寡不敌众被擒,当日遇害。
    窦太后的父亲,则因为宦官等人假传诏令,欺骗了当时外出征战刚回,还不了解局势的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让张奂误以为窦氏叛乱,最终窦武被重重围困,自杀收尾。
    事实证明,窦武真的是始终站在士人阵营,也就是计划一不小心被发现了而已。
    也有一个人,是当时的议郎,名叫巴肃,我们同样理解不了他的脑回路,实在是在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宦官们并没发现他也参与了这件事情,但他眼珠子一转,觉得这不对啊,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不算上我呢。
    于是,他是自己投县官官衙就案,表示,“没错,虽然你们没查到我,但这计划确实有我一份。”
    当时的县官人都傻了,他不是他没有,他不想参与的,并选择解印与巴肃一起逃亡,但巴肃根本不同意,于是被害。
    对此,我看不懂,但尊重。
    其实我更看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各朝代众人:……
    有点理解天幕的心情。
    如果这个场景置换一下,换成岳飞与完颜构的博弈,有一在岳飞阵营的本能活,但因为岳飞慷慨赴死,天幕绝对不会这么说,并且会把他从头到尾夸一遍。
    因为岳飞本身就是英雄,这是英雄该有的待遇。
    但东汉怎么说呢,给他们的感觉就是,谁打赢了,谁就能操控小皇帝,谁打输了,就只能等第二次机会。
    这完全就不是一种情况——
    主要还是好感度。
    但真要说,还真不全是。
    主要是东汉的党人,跟虞美人平时所讲的地方世家或是当时活跃的外戚,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虽然在党锢之祸中,他们经常是被捆绑在一起讲的。
    但如果真要给党人们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说他们是汉后期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清流人士的代称。
    他们的理念基本是“正身无玷,死心社稷,以忠忤旨,横加考案,或禁锢闭隔,或死徙非所。杜塞天下之口,聋一世之人,与秦焚书坑儒,何以为异?”
    换言之,他们也许大概可能,那些名望还真的不是营销上位,他们是真的有有很努力的以正视听。
    这也是虞美人就算嘲讽,也嘲讽的很含蓄的原因。
    具体表现为,这都能被发现,你怕不是个卧底。
    咳,好吧,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挺歹毒的。
    但真要算起来,窦武应该是属于外戚集团?
    这很难说是双方混战还是三方混战了。
    但怎么说呢,虞美人还是觉得那种看见自己没被抓,就上表自己早被捕,看见自己没没被抓,就自己投案自首这种操作,着实让她有点看不懂。
    照她,或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那不都得是既然没被发现,那就乖乖窝着,等待下次机会吗?
    这怎么还上赶着送呢。
    ……
    丢开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虞美人简单解释了一下三者区别,算是为各方立场浅浅澄清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好,相信大家大致理清楚了各方立场,我们继续往下说。
    在当时不单单是士人们遭殃,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也跟着一起倒霉。
    比如朱震,他是陈蕃的友人,他在收葬了陈蕃的尸体之后,又将他的儿子陈逸藏到甘陵。
    自己却因为这件事情倒了大霉,被人告发。
    因此,朱震全家被捕,都受了酷刑。
    然而朱震誓死不肯说出陈逸的行踪,陈逸得以幸免。
    还有窦武的尸身,是被他的府掾胡腾收葬的,并为他发丧的,也被禁锢终生。
    窦武的孙子名叫窦辅,才二岁,是被胡腾收留并冒认为自己的儿子,又被胡腾与令史张敞一起将他藏匿在零陵,窦辅也得以幸免。]
    对于这几段,出于最后的礼貌,落在东汉那个时期人们耳中,都是一团消音。
    东汉。
    听完解释,刘秀的表情倒是微微松了几分。
    东汉在未来会出现的问题,虞美人显然在这期天幕中有所剧透,对于这一点,刘秀自认自己还是能把握住的。
    宦官、外戚、党人,三方团体,刘秀并不会盲目信任谁。
    作为帝王,他才清楚的知道,即使是因为最纯粹的信念而建立的组织,在最晚两三代以后,组织内必定会有所僵化,他们是否还会那么纯粹,当真是个未知数。
    是以,刘秀就算果真对他们有所倾向,也不会将未来的可能全押宝在他身上。
    不说他现在这个时候有没有,就说即使是有了,万一到了王朝末年,它就成了另一个宦官或外戚群体呢,这谁又能说准呢。
    一个朝代到了末年会这样,一个组织也会如此。
    想到天幕剧透过一个个王朝的历史,再想到儒家到了王朝末年变成了啥样,给孔夫子气得……
    嗯,理智告诉刘秀,相信谁都不如相信自己。
    他不如指望一下玄学,让自己的后代里别出瘪三来得现实。
    一个英明帝王,至多筹谋王朝百年,还是在儿孙别那么短命,让外戚和宦官专政的情况下。
    他只恨邓绥不是他的后代,未来实在过分糟心。
    ……
    [我其实很想说事情的转机很快出现,但并没有,现实往往比我们我们所能想象的更残酷,毕竟你根本不能想象拥有一个年少无知好忽悠的皇帝,到底有多好用。
    看我说的没错吧,现在的皇帝可不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嘛。
    在后来,张奂因“平叛”的功劳被宦官们提拔为大司农,封侯。
    张奂却坚决不肯受印,他深恨自己被曹节等欺骗,害死国家忠良,铸成大错。并在不久后趁天象变化而上书灵帝,要求为窦武、陈蕃等人平反,迎回窦太后,并推荐李膺等出任三公。
    可以说,如果这事能成,士人的处境大概能有所好转,在当时,灵帝也认为他说得有理,眼看事情能成……
    宦官们表示,想啥呢,此事必不能成。
    他们纷纷进言,巧言令色的改变了灵帝的想法,让汉灵帝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更是追究起了张奂的责任,觉得她非常无理取闹。
    接下来,张奂自赴廷尉,被拘留数日,罚俸三月。最终也被罢官回家,禁锢终生。
    这个我就不说啥了,毕竟不是上赶着送死这种我看不懂的操作。
    除此之外,牌友郎官谢弼也上书为窦武、陈蕃等人鸣冤,要求迎回窦太后,却被宦官贬职杀害。
    接下来,汉灵帝更是成为宦官手中的武器,指哪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