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皇后之死(二)
作者:费娘子   两朝帝王的宠妃最新章节     
    (一)
    不知是宋娘的运气好, 还是“好事不过三,坏事不出二”的轮回,宋娘借助月光,潜到宫门,发现了李大,把他叫到一边,传述皇后的指令。
    李大同情董皇后,他知道皇后骄傲,性子像小孩,所以能帮皇后的,尽量帮。
    这样一来,他成了皇后的亲信,此时,皇后让他送信,他没有多虑,与同僚交代了几句,去了李府,因来过几次,他轻车熟路,半刻钟不到,他敲开府门,把书信交给李氏夫妇。
    李仁罕阴险老辣,他不露声色,进屋写一回笺,折好封口,让李大速速回转,交与皇后。
    宋娘躲在宫门的树荫处,见李大回来,两人避过众人的目光,拿到回信,便匆匆回到常宁殿。
    宋娘带回的信笺上只有八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皇后立马领会了姨父的用意,现今,付娘娘已去,咬牙不承认,纵然是太后,也奈我何?
    (二)
    当日太晚,皇上便回勤政殿睡了一夜。
    次日一早,太后差人叫皇上,去她那里共进早膳,皇上知道太后要与他共商大事,来不及洗漱,赶到太后宫里。
    “皇儿,昨晚皇后宫里,来了一奴才,把皇后做的事,细述了一遍,哀家现在叫他出来,讲给你听。”太后一边给他夹菜,一边问道。
    “母后给我讲就行,儿臣要早朝,误不得。”皇上回答道。
    太后转述了小郭子的话,陛下越听越愤慨,人常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儿媳谋害公公,天理不容。
    “董氏那贱人,由母后处置。”皇上略用了少许饭食,起身欲走。
    “皇儿,皇后关乎国体,不是哀家能决定的,皇帝先去早朝,下来再商讨此事。”太后见皇上着急,忙道:“先把皇后娘娘禁足,再从长计议。”
    这边,太后娘娘叫慎行司的嬷嬷,关了常宁殿,把皇后的二儿子,太后的孙子孟福接到福庆殿,和先前养在太后宫里的长孙孟景一起,由太后养着,侍女公公,除了小郭子和晴儿,全部关入慎行司,听候发落。
    陛下早朝,文武百官分列两列,太监常公公那一句“有事奏报”的语音未落,位列右首第一位的李仁罕,已高声奏道:“臣有事”。
    (三)
    “李爱卿,何事?”陛下虽年轻,但不昏庸,他面含微笑,语调亲和。
    “启奏皇上,我朝建国以来,遵循的是盛唐旧制,百官各就其位。”李仁罕昂着头,瞪着眼,说:“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事,现今朝廷,尚缺判六军诸卫事,不利陛下统率六军和宫内大事,臣愿任其职,为陛下分忧。”
    “不可”,左列第二位的赵廷隐站出来反对,奏道:“判六军诸卫事,为禁军六军和宫内护卫的最高统帅,应由太子、宗室担任。”
    “我是先皇亲命的顾命大臣,先皇信任我。”李仁罕上前一步,说:“先前,先皇任人唯贤,如今国家是贤者居之,何谈一个职位?”
    “你这是要谋反?”赵廷隐斥道:“先帝尸骨未寒,你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李仁罕冷笑道。
    “各位爱卿,莫要再争了,此事下次再议。”皇上打着圆场。
    退朝后,皇上的内心五味杂陈,父王驾崩那时,李仁罕备军以待,图谋帝位,现今,他竟然想把禁军六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掌握在他手中,让自己做傀儡。
    禁军六军是皇上的命脉,它守护着整个京城,包括皇宫内宫,都是六军的职责,皇上的安全全靠六军,这个职位,一般都是皇上的族人或者太子担任。
    如果控制禁军的大权旁落,皇权衰微,亡国之期不久也。比如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曹操成为禁军统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实际统治者。
    “皇后与之是亲戚,他和皇后,难道早有勾结?父皇之死,与他有无关系?”皇上突然想到。
    陛下愁眉锁眼,一言不发,从朝阳殿回到勤政殿,见宰相赵季良、保宁节度使赵廷隐、枢密使王处回,早已站在勤政殿外候着。
    “各位爱卿,怎么在殿外站着,快些进去。”皇上一见他们,心里一喜,至少他们站在自己这边,不会放任李仁罕夺权。
    (四)
    三人随皇上进殿,正要行君臣之礼,被皇上拦住,说:“各位爱卿,你们随父王打天下,刀淋雨剑,吃过的苦,受过的难,数也数不清,如今天下已定,父皇想与你们共享富贵,却不幸早逝……”
    说到这里,皇上用袖口擦擦眼,又道:“原想天下就此太平,可是李节帅又掀波浪,这如何是好?”
    “对啊,皇上,明摆着,李仁罕想夺你的兵权。”赵廷隐大声嚷道:“不能让他得逞,不然,这江山就要改姓了。”
    “赵节使言之有理, 皇上,”赵季良接道:“ 武信的辖军有七万之众,京城六军有四万,若都归李仁罕掌控,他手里就有11万人,掌握了全国1\/4多的兵力,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若不让他当判六军诸卫事,他这架势,怕是要借口起兵,趁势作乱。”皇上叹了一口气:“三位爱卿,可有万全之策?”
    “皇上,臣倒有一计,尚未成熟。”赵季良说。
    “但说无妨”,陛下说道。
    “把难题发给文武百官讨论,拖延时日,暗中调集各节度使驻兵,突袭李仁罕,一击而倒。”赵季良回道。
    “调兵动静太大,虽说他现今在锦城,其子李秀驻守武信,但是,臣知道,李仁罕最厉害之处,在他的儿子李秀和三个假子。”赵廷隐不赞成,说道:“如今,他四个儿子都在武信,我们一动,他们察觉了怎么办?”
    “两位爱卿之言极是,此事当慎之又慎。”陛下说道:“明日,我让百官讨论此事,以拖延时间,至于今后怎么做,我们慢慢想办法。”
    “三位爱卿,乃国之柱石,望你们,齐力挽回危局,更要注意李仁罕和他身边之人,有好办法,及时报予朕。”皇上说完,让三人回转,派人暗中监视李仁罕,若有风吹草动,立马进宫,商讨对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