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行动起来
作者:七桃散人   大宋不怂最新章节     
    当李申之说完自己不靠谱的建议之后,邵隆也没了继续交谈的意愿。
    李申之领着自己的班底出城,邵隆也需要与自己的团队商讨一番对策。
    先说李申之一行出城,他打算与那个金军的谋克商议一番,看能不能从驻守在长安的金军行点龌龊之事。
    陆游在一旁问道:“你可知道,你如此行事算是通敌?”
    李申之说道:“我为了商州百姓的存亡,如何算是通敌?就算跟金人买的粮食,那粮食最后不也是给咱们的百姓吃了吗?”
    陆游摇了摇头,说道:“等到日后朝堂上的小人攻讦你时,任你如何辩白都是无用。”
    朝着李申之靠近了些,陆游边走边说道:“就算金人真的答应会卖给你粮食,以现在的粮价,必然会加价出售。原本只需要花费五个鬼见愁买到的粮食,现在至少要花十个鬼见愁才行。这多出来的五个鬼见愁,就是他们诬陷你资敌的证据。”
    李申之没想到陆游竟然还有些政治智商,莫非这个铁憨憨考中科举以后,竟然开窍了,知道变通了吗?
    李申之好奇地问道:“若是换与你,你当如何选择?”
    “我?”陆游挺了挺胸膛:“与你无二!”
    “哈哈哈……”两人相视大笑,大哥没笑话二哥。
    当李申之与那金人谋克说了筹粮的事后,金人谋克明显有些犹豫,没有满口答应,也没有急着拒绝。
    李申之心中大喜:犹豫是好事,既然他犹豫了,说明这事情有戏。如果这件事弄不成,这谋克定会一口拒绝。
    李申之说道:“你若能帮了我这个大忙,日后必有大谢。”
    那金人谋克还有些犹豫,仿佛在权衡着什么利益。
    李申之替他加了一把劲儿,说道:“我看你年纪也不小了,却还是只混了一个谋克的位置,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现在金人与宋人议和,仗也没得打,你更是拔擢无门。你需知道我与完颜亮的关系,那完颜亮又是皇帝的亲信,若是你能帮了我这个大忙,我便在完颜亮那里替你美言几句,断不会让你白忙活一场。”
    不得不说完颜亮这张牌太好了,简直就是李申之在金国的通行证。
    至少在外人看来,完颜亮帮李申之是真的下本钱,这不是一般关系能干出来的事儿。
    说回金人谋克,李申之当然不会无耻到只画饼,而是掀开了随行马车的暗格,让那谋克看到了里面的鬼见愁,说道:“你若是能干得这番买卖,我便从这金蛋蛋上切一刀给你。”
    果然还是财帛动人心,金人谋克一看到金光闪闪的鬼见愁,双眼顿时冒光。
    “至少得给我这么大一块。”金人谋克向李申之展示了自己的拳头,只要李申之答应了这个价格,这项协议便算是达成了。
    李申之掏出一把匕首,在鬼见愁上先切了一片下来,分量大概只有半个拳头,递给了金人谋克:“这片金子你先拿着。”
    紧接着又沿着刚才切开的棱角狠狠地切了一大块下来,足有一个半拳头那么大,说道:“事成之后,这块也是你的。”
    先付了订金,事成之后还有尾款,并且订金和尾款加起来是金人谋克开价的两倍。
    在送钱这方面,李申之一如既往地大方。
    金人谋克将订金折成了一个小团,揣入了怀中,说道:“俺不保证此事一定能成,到时候……”
    李申之大手一挥,说道:“你放心,不管事成与不成,这订金断不会与你索要,你只管放心去做便是。”
    金人谋克没了疑虑,说道:“俺还需要几个助手。”
    李申之大手一挥,说道:“需要带几个人你就带几个便是。”他不怕这几个金人逃走。能逃他们早逃了,不会等到现在。
    对他们来说,好好地为李申之服务,他们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报酬。
    金人谋克心想:那宋人说得没错,宋金和议之后,战争会越来越少,不打仗的话,他们这些人就没有立功的机会,自然也就没了晋升的路径。
    这位金人谋克是如此,金国的战神金兀术完颜宗弼同样也是如此。
    没了战争以后,所有依靠军功爬上帝国统治中枢的人,都会遭到排挤。
    因为和平时期,朝堂上玩的是权谋,那是文人政治家,阴谋家们的战场,他们不行。
    既能把战场玩好,又能把朝堂耍顺的人,数遍古今中外都超不过两只手。
    那金人谋克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是他有他的智慧,经过他粗浅地预判,年轻的完颜亮以后一定会超过年迈的完颜宗弼,他现在帮了李申之这个大忙,早早地抱住完颜亮的大腿,日后定少不了好处。
    没有多耽搁,金人谋克领了几个得利助手,便从商州北出,寻了条小路下山,去关中寻找机会。
    他有几个好兄弟正在长安城里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敢接下这个活计。
    再说邵隆,他把自己的儿子邵继春召入书房,屋内只有父子两人。
    两人对坐,邵继春惯常地开始烧水泡茶,冲泡法最早源自川蜀,邵继春是此中老手,一套动作干净利落。
    邵隆手指在桌子上敲了几下,忽然停住,说道:“你觉得李申之那小子怎么样?”
    邵继春放下茶壶,说道:“他的话虽然有些不靠谱,但是孩儿觉得他说得貌似也有几分道理。若是仔细经营一番,或许真的能成。”
    邵隆摸着自己的下巴,若有所思地说道:“早就听说过此子的传闻,没想到他竟然是这个样子。”
    邵继春说道:“传闻这个李申之在开封与金人谈和议,又在临安六部桥斩了秦桧,还娶了岳家二娘,还刚中了状元。能干这么多大事的人,该当是少年老成,足智多谋才对,可今天……”
    邵隆继续说道:“可今天表现得分明就是一个毛头小子,说话办事不着四六,让人怎么也信任不起来。”
    邵继春点了点头,转而又若有所思地说道:“父亲,咱们会不会钻了牛角尖?咱们办不成的事,兴许那李申之真的能办成?”
    邵隆皱着眉头默默喝茶,过了片刻,才缓缓点了下头,说道:“如果他真的能办成,那咱们父子就需要商量一下,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刚才分析李申之的为人只是暖场,接下来的话题才是今天的重点。
    邵继春问道:“不知父亲有何打算?”
    邵隆说道:“和议早已达成,割让商州的事情朝廷交给胡相公处断。按照胡相公之前的安排,让为父去金州接任知州一职。然而听了李申之的想法,为父觉得他所谋颇大,心中对他的所谋竟然有些许期待,这才一时之间犹豫不定。”
    邵隆口中的胡相公,唤作胡世将,是现任的川陕宣抚副使。
    原川陕宣抚使吴玠死后,朝廷为了削弱吴家在川陕的影响力,便任命胡世将为川陕宣抚副使,宣抚使的职位空缺,所以胡世将便成为实际上统领川陕地区的最高官员。
    在朝廷的授意之下,胡世将将川陕的兵力分为了四部分,由吴玠的弟弟吴璘领一部驻守兴州(汉中西,陇南东),杨政领一路驻守兴元府(汉中东),郭浩领一路驻守金州(安康),胡世将自领一军。
    胡世将在绍兴十二年四月,也就是一个月以后病死于任上,川陕的军队虽然被分成了四部分,但四部分的将领全都是吴玠当年的部下,他们虽然与吴璘平级,隐隐之中却听从吴璘的号令,最后吴璘接替了吴玠,成为了川陕地区实际上的话事人。
    朝廷最后认可了吴璘主持川陕的既定事实,任命了吴璘川陕宣抚使的职位,而后不停地给吴璘加官进爵:太尉、奉国节度使、太傅、新安郡王。
    是以川陕的诸位将领除了听从胡世将号令之外,吴璘的意见对他们影响也很大。
    邵继春说道:“父亲,吴统制是何意见?”
    吴璘现在的职位,是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秦凤路(今陕西风翔)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权知秦州。
    再之前,吴璘的职位是行营右护军统制军马、陕西诸路都统制,是以吴玠手下的老熟人们,还是喜欢唤吴璘为吴统制。
    邵隆摇了摇头,说道:“吴统制没有说什么,只说服从朝廷安排。”
    邵继春见状,心中微微有些激动,问道:“难道父亲真的打算与那李申之前往应天府去?”
    邵隆沉默着,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却又迟迟下不了决断。
    邵继春其实很想去应天府,他觉得那里才是他建功立业的地方。
    只要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宋金和议之后,宋国将关中地区全盘让出,做出了在川蜀严防死守的姿态,再不打算对金主动作战。
    而金国这一方,只要脑袋没有被驴踢了,断然不会轻易去攻打宋国方面在川蜀设置的关隘。
    强如完颜宗弼,率领金国一代目的无敌之师,都无法打下来的关隘,没来由被他们后来这些腐化了的人给打下来。
    两相一合计,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川陕再无事。
    这种无事,不仅仅是无战事,而是彻底的无事。
    驻守边防的将领不再会有战功,而那些文臣们也不会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和平时期的川蜀,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小空间,百姓们在这个室外桃源里面安居乐业,亦或是无所事事。
    这样的局面,对百姓固然很好。但是对于一个想要建功立业的人,无疑是一潭死水。
    而应天府就不同了,那是肉眼可见的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
    应天府不像川陕一样有险可守,而是真真切切地地处宋金最前线,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地带,双方太容易擦枪走火了。
    有摩擦就有立功的机会。再不济,他们还可以用老办法,乔装打扮以后去金人的领地里偷人头,搞渗透。
    就算是没有军功,应天府处于战后重建的状态,只要是真心实意地想干事,轻轻松松就能干出一堆政绩出来。
    到朝廷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年轻的邵继春心中所想所愿。
    邵隆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只是他还没有权衡好利益。邵隆只是乡野间成长起来的一个民间小头目,虽然懂得些人情世故,但是涉及到朝堂上的大局,他便有些看不透了。
    还是当年吴玠在的时候好,什么都不用想,跟着这样的好领导走就是了。
    吴玠冲向哪里,他们就冲向哪里。吴玠让他们冲向哪里,他们就冲向哪里。
    不像现在,几方势力纠缠在一起,大家都各怀鬼胎,偏偏自己一腔热血不知道该洒向何处。
    正当两人商量之间,有人来报:“将军,城门外来了一批流民,守门黄统制派人来请示,该如何处置?”
    邵隆刚刚舒展的眉头重新又皱了起来:“来了多少人?”
    小校应道:“约莫万余人。”
    “这么多?”邵隆惊问:“他们可说是何处来的?”
    小校应道:“说了,都是关中人,说是这两年遭了天灾,又被金人几次三番地糟践,走投无路了才来投奔咱们,就位混口饭吃。”
    邵隆用手指扣着书桌,心想道:朝廷之前三令五申,严禁接收南归流民。之前曾经接收过流民的知州全都被免了职。
    可若是不接收,又于心实在过不去那关。
    虽然邵隆想要建功立业,但也得留在知州的位置上才行。如果没了这个知州的位置,他便是大废人一个,什么都干不成。
    在原本的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批流民,他们从金人的占领区逃到了宋国境内,却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宋人的城池没一个敢接收他们,把他们赶出了自己的辖区。
    走投无路的他们重新回到了金人的领地,也被四处驱逐。
    堂堂汉家数万儿郎在我华夏大地之上,竟然找不到一处落脚的地方,吃不上一粒自己种的粮食,最终活活地饿死在关中大地。
    这一幕莫非还要重演吗?
    忽然,邵隆眼前一亮,说道:“从府库中调拨一些粮食出来,给城外之人施三天稀粥,把他们交给李申之去处理。”
    邵继春略加思索,看破了其中关节,喜上眉梢地说道:“正好拿此事来试试李申之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