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劳保很重要
作者:七桃散人   大宋不怂最新章节     
    却说李申之刚送走了黄庭,就有人来报告,说水泥作坊出事了。
    听到水泥作坊出事,李申之只感觉脑袋“嗡”地一声,额头已经冒出冷汗。
    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眼看着金人很快就要对应天府采取行动,而自己这边连一座防御的小城都还没筑起来,水泥作坊就出事了。
    不只李申之,就连旁边的赵不凡、赵瑗、陆游几人都跟着心里一揪,眼皮乱跳。
    “到底怎么了?”李申之焦急地问着,心里祈祷着情况不要太糟糕。
    报信的人说道:“好多工匠忽然都病了。”
    一直沉默没有说话的李修缘出来问道:“什么病?”
    治病是他的专业,小和尚不只医术高超,又是极善良的人,有人生病正该他挺身而出。
    听到是工匠生病了,赵不凡和赵瑗心中稍稍安定一些。只要设备没事,就啥都好说。工匠病了,再招一批便是。
    李申之的心情却更加焦急,前世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疫情,对于疾病的恐惧已经刻到了骨子里,尤其是“咳嗽”,许多人一起咳嗽。
    报信的人说道:“只是不停的咳嗽,浑身无力。”
    李修缘上前一步,追问道:“额头可有发烫的迹象?”
    报信人说道:“俺们刚开始也以为是感染了风寒,但是他们额头一点都不烫,与常人一般,也不流鼻涕,就是使劲地咳嗽,有的人还隔一阵就使劲地喘一通,问了几个郎中都不知道是啥毛病。”
    乡民中间往往都会有几个“半仙”似的人物,没事的时候就帮乡民慢看病算卦。不说准不准,至少能逗个乐子。
    李修缘眉头一皱,陷入了沉思。
    这样的病症是他没有见过的,几个猜想全都被否决。
    李申之先是皱着眉头沉思了一阵,问道:“咳嗽的时候可否有痰?”
    “有!”报信人想了一下,说道:“还很多!”
    “走,看看去!”李申之站起身来便朝山下走去。
    李修缘拦住李申之,说道:“兄长且慢,好几个人一起咳嗽,万一是瘟疫?”
    李申之脚步不停,反问道:“你觉得是瘟疫吗?”
    李修缘说道:“我一开始也猜想会是瘟疫,但是症状却又对不上,一时之间无法诊断。兄长且稍坐,待我前去诊断清楚再去不迟。”
    “既然症状对不上,那就不是瘟疫。”李申之说着话,脚步更快了几分。
    “难倒兄长已经知道是什么病症了吗?”李修缘眼前一亮,小跑几步跟上了李申之。
    “矽肺病。”
    李申之一边走在路上,一边心中暗自懊恼:
    还是大意了,他对工厂的建设一直停留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车间的印象中,万没想到原始工业化中,工人工作的环境是多么地恶劣。
    作个简单的比方,拿一个公元190年的华夏农民,与一个公元1900年的英国工人做交换,那农民都未必愿意。
    时代虽然在进步,但进步的形式是螺旋式的。焉知自己所处的时代不是大背景下的低谷?
    设备之间密封性差,物料转运过程也没有防尘抑尘的设备和装置,工人们更是缺乏防护观念。
    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原始工业生产,工人得职业病的几率是百分之百,工人的寿命也会大大地降低。
    自己骂了一辈子的黑心资本家,没成想有朝一日自己也变成了那个可恶的样子。
    李修缘更加关切什么叫矽肺病,便问道:“这病很严重吗?”
    其实不用问也知道,从李申之的表情就能看出来,这种病不是一般地严重。
    李申之说道:“还好现在发现得早,要不然他们活不过三年。”
    “嘶……”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从没想过情况这么严重。
    看到李修缘一脸求知的表情,李申之试着用自己理解的病理学知识解释道:“水泥的生产,是把石头煅烧之后再磨成粉末。当粉末足够细之后,便会轻易地被扬到空中。工人们在作坊劳作的时候,便会把飘在空中的石粉吸到肺里面去。人肺乃是血肉生成,哪能经得住石粉的摧残,时间一长石粉便会损伤人的肺,这便是矽肺病。等到病情发展,肺全部坏死之后,病人就会活活憋死。”
    “嘶……”众人又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会死得这么惨。
    面对死亡,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觉得恐惧。但是对于生不如死的折磨,没有人不觉得恐惧。
    当知道得了矽肺病的工人们会活活憋死之后,纵使是从来没有把这些工人当人看的赵不凡,也心有戚戚焉。
    李申之说道:“还好现在发现得早,还有得救。”
    肺病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看有没有痰。
    只要还在咳嗽,只要还有痰能咳出来,说明这病还有得救。
    因为痰是肺部的一种自我修复,是肺通过分泌一种黏液,刺激人的呼吸道,再通过黏液把肺里的异物给带出来。
    通常来说,从接触粉尘开始,矽肺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一般是五年左右。
    水泥作坊的工人们,就算是最老的工匠,满打满算也才干了不到半年,应该远不到矽肺病晚期的地步。
    但是由于吸了半年粉尘,已然是对肺部造成了损害。
    李申之当年就吃过这个亏。在一间久无人居住的屋子里打扫卫生,面对满屋的灰尘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吸了许多进去,结果一直咳嗽了半个多月才算好。
    而应对方法也很简单,戴口罩。
    不一会儿,李申之领着一行人来到了水泥工坊。
    老远就能看到,水泥工坊仿佛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宛如仙境一般。
    然而这不是仙境,而是毒淖。
    负责水泥工坊的人是李氏作坊的老人,看到老东家前来,赶紧一溜烟地跑出来:“八郎来了。那几个咳嗽的工匠已经安排他们去休息了,八郎放心,水泥工坊里面人停机不停,保证完成水泥产量。”
    看着眼前的这位老熟人,李申之一肚子的怒火发不出来。
    是啊,他又有什么错呢?他只不过是想多生产出一些水泥来,想让自己在应天府的家园更加牢固一些罢了。
    难倒要责怪他不懂得劳保防护吗?他是真的不懂。
    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没有提前想到这些,没有给工人们应有的防护,以至于他们的身体受损。
    按照李申之原本的想象,他应该是来到水泥工坊之后,立即停止所有的水泥生产,然后大声叱责这位老熟人一顿。
    若是负责水泥工坊的小管事胆敢顶嘴,李申之不介意砍下他的脑袋以儆效尤。
    可是当他真的站在水泥工坊前面的时候,看着轰隆隆运行的设备,看着烧得通红的窑火,看着斗志昂扬的工匠们,看着认真负责的小管事,他下不了这个决心。
    甚至连停工的指令,他都说不出口。
    因为轰隆隆运转的设备,是他们的希望。
    最后,李申之拍了拍小管事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辛苦你们了。”
    李申之转身走了。
    他走后,那个小管事跑进了工坊里面,大声宣布着:“兄弟们加把劲儿,八郎夸咱们了!”
    在工匠们的一阵欢呼声中,水泥生产步入了新的高潮。
    李修缘有些疑惑,问道:“兄长为何不为他们救治?”
    矽肺病没有根治的办法,唯一能有效缓解的治疗方法就是洗肺,而且其疗效随着矽肺病的严重性会越来越差。
    这种办法,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想都不要想,根本不可能,盲目洗肺只会更快要了他们的命。
    李申之说道:“矽肺病没得治,只能让他们多休息,慢慢把身体养好,等待肺的自我净化完成。咱们要做的,是帮他们预防矽肺病。”
    同样受限于工艺水平,大规模普及高效率的防尘设备很不现实,李申之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把口罩给做出来。
    “把能找到的绸全部找来。”李申之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
    话音一落,不论是与他同级别的陆游,还是地位比他更高的赵不凡,亦或是帝国未来的储君赵瑗,全都毫不迟疑地开始行动起来。
    不用管李申之想要做什么,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够最多的绸。
    绸,是丝织品的一种。百姓们平时常喜欢说丝绸,绸缎,绸布等等,其实都是笼统地胡乱称呼罢了。
    每一种丝织品,都有一个单独的名字。
    比如说纱,指的是轻薄透明的织物,显然不能用来做口罩。那防尘效果,形同虚设。
    而绸是一种织造得比较密,又价格相对低廉的一种织物。
    相对于同样织造紧密的锦、缎,其价位相对比较亲民,是百姓们能消费得起的一种中高端丝织品。
    李申之正是结合了其织造密度高,造价相对便宜的特点,选择用绸来制作口罩。
    李申之并不是没有想过要造防毒面具,只不过看似简单的一件东西,想要真的造出来才发现难度高出了天际。
    之所以觉得造防毒面具简单,是因为他的思维依托于现代工业体系,各种原材料能够用低廉的成本收集到。
    而在现代社会中,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些小玩意,放在古代都堪称神物。
    于是乎,李申之只能用最最简陋的办法——口罩,来当做第一个劳保用品。
    其他人去筹备物资的时候,李申之也没闲着。
    随手从身上扯下一块布来,开始在自己的脸上比等。
    绸制口罩需要大规模生产,就要先定好尺寸。具体一个绸制口罩需要做成多长、多宽,以及挂在耳朵上的带子设计到多长,都需要提前想好。
    先把准备工作做好,等原料备好之后,立马就能投入生产。
    口罩早一日生产出来,工人们就能少受一天粉尘的侵害。
    强行用理智压住了自己的圣母心,李申之安慰自己:矽肺病的发展时间很长,让他们多吸一天粉尘也无所谓。等到口罩大规模推广之后再,再让他们慢慢恢复身体吧。
    其实是李申之多虑了。
    水泥工坊里,除了从临安李氏庄园来的几个老人之外,剩下的全都是流民和土匪中选出的人。
    对于这些习惯了有今天没明天的人,只要天天给肉吃,别说让他们每天吸这点粉尘了,就是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都不带皱一下眉头。
    李修缘一边想着矽肺病的致病原理,一边想着有什么药方能治这个病。
    想了一阵,李修缘说道:“兄长,既然痰能净化肺,那么用一些化痰的药,岂不是可以帮助肺部粉尘的排出,可以加快肺部恢复吗?”
    李申之正那着一个口罩样品罩在嘴巴上,闻言眼前一亮:“正是如此。你可有验方?”
    “验方倒是有好几样,但是具体用哪一种,让我再斟酌斟酌。”李修缘一听这个方法可行,反倒更加谨慎起来。
    所谓“验方”,是指经过临床验证,真实有效的药方。
    在古代,一个新配出来的方子不一定管用,一定要经过验证才知道其效果,有点类似于现代的临床实验。
    然而在没有官方机构的监管之下,“验方”制度被滥用得厉害,慢慢也就崩溃了。
    有些人甚至打着验方的名号招摇撞骗,竟然能编出诸如:枣核十枚研末,和水吞服可避孕,验。
    最后的那个“验”字,就是自己给自己贴上的认证标志。
    李修缘当然不会这么草菅人命,他是想辨析一下几种药方的利弊,结合李申之刚才惊世骇俗的病理学分析,来判断哪种方子效果会更好,而哪种方子的配置更加容易。
    李申之看到一脸纠结的李修缘,说道:“你想要在医术上有所突破,一定要多解剖死人才行,尤其是生病死的人,一定要用刀子划开看一看,他们生病的部位跟正常人有什么不同。”
    “阿弥陀佛。”李修缘双手合十,念了一句佛号。
    李申之却是一脸认真,继续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解剖死人是为了救更多的活人。你们当和尚的不是讲究‘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吗?这种看似大恶,实是大善的事情,不正是你应该做的吗?”
    谁也无法想象,李申之竟然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说这样惊世骇俗的话。
    可李修缘不是普通的孩子,他可是活佛济公啊。
    若是普通的孩子,听到李申之这么说,就算不被吓傻,也被吓哭了。
    而不是凡人的李修缘,则是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