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猿猴与乌鸦
作者:南瓜乌龟   古今中外奇案录最新章节     
    在登州管辖下的市头镇,人口密集,家家户户沿河而居。此地恶行盛行,善行寥寥。然而,镇东头有一位名叫崔长者的善士,他乐善好施,与世无争。崔长者娶妻张氏,她性情温顺,持家勤俭,夫妻二人育有一子崔庆,年方十八,聪明伶俐,深受父母宠爱。
    某日,一位老僧造访崔家,声称:“贫僧乃五台山云游僧侣,闻听府中长者乐善好施,特来乞求一餐斋饭。”崔长者闻讯,整肃衣冠出门迎接,恭敬地将老僧引入中堂,请他落座。崔长者谦逊地行礼道:“招待不周,还望大师海涵。”老僧起身扶起他,客气地说:“贫僧冒昧来访,只求与员外一见。”崔长者闻之欣然,随即命人准备丰盛斋饭款待僧人。
    席间,崔长者询问老僧来此的缘由,僧人答道:“我云游至此,有一事需告知员外。”崔长者见状,以为老僧欲化缘或化斋,便主动表示:“大师若有化缘或化斋之需,老朽定当全力支持。”僧人却道:“足见长者仁慈之心。贫僧此行并非为化缘而来。实言相告,此地即将遭遇一场洪水之灾,员外应尽快预备船只,以备逃生之需。”崔长者听闻此言,连连点头答应,又问:“这场洪水何时会来临?”僧人答道:“只要见到东街宝积坊下的石狮子眼睛流出鲜血,便是灾难将至的警示。”崔长者忧心忡忡,提出要将此事告知乡邻,僧人却警告:“你乡之人多为恶徒,恐不会相信此言;即使长者信我,逃过此难,也难免会有其他苦难波及。”崔长者追问:“这苦难会导致丧命吗?”僧人安慰道:“不必过于担忧。请取纸笔来,我写下几句,长者需谨记在心。”
    僧人挥毫写下:
    天行洪水浪滔滔,遇物相援报亦饶;
    只有人来休顾问,恩成冤债苦监牢。
    崔长者看完诗句,虽不明其意,但深知其中必有深意。僧人解释:“日后自会明白。”用罢斋饭,僧人欲离去,崔长者取出十两纹银相赠。老僧却道:“贫僧四海为家,纵有金银,于我无用。”言罢,他坚辞不受,飘然而去。
    自此,市头镇上空阴云密布,一场关乎人性、命运与因果的悬疑剧幕悄然拉开,而那首神秘的诗,如同预言般,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洪灾将如何颠覆众生的命运,揭示善恶交织的人际纠葛,以及崔长者一家如何在灾难中坚守善念,揭示谜团,最终拨开云雾见青天。
    崔长者将老僧的预言告知妻子张氏,两人决定依言行事,立即雇请工匠在河边建造了十几艘大船。乡邻见状,纷纷好奇询问,长者直言不讳,告知众人即将有洪水之灾,他造船是为了避难。然而,众人闻此言皆嗤之以鼻,大笑不已。面对众人的嘲讽,长者泰然处之,坚持每日派家中老妪前往东街,密切关注石狮子是否有血流出。
    老妪每日往返频繁,引起了坊下两位屠夫的注意,他们询问缘由,老妪如实相告。屠夫听后,私下嘲笑长者痴傻,认为天旱如此,何来水灾,况且石狮子眼孔里怎么可能流出血液?其中一位屠夫突发奇想,提议次日杀猪时,用猪血涂在石狮子眼中,以此戏弄长者。
    次日,老妪如常前往查看,果然发现石狮子眼中“血流如注”,惊恐之下,她火速赶回告知长者。长者闻讯,立即命家人将家中物品悉数搬上船。此时,烈日当空,热浪滚滚。待长者携全家老幼登船完毕,黄昏时分,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连下三日三夜,河水暴涨,直涌入市头镇。顷刻之间,镇上房屋尽被淹没,二万余人溺水身亡。原来,乡民作恶多端,天降此劫以示惩戒。唯有崔长者一家因行善积德,得神人庇佑,得以逃脱此难。
    几十艘大船在洪水中随波逐流,行至一处,长者忽见山岩崩塌,一只刚出生不久的黑猿被水冲得无法自救。长者立刻命令家人用竹竿将其救起,黑猿得救后迅速爬上岸边,消失在丛林中。船队继续前行,又见一棵大树随洪水漂来,树上鸦巢中几只雏鸦羽翼未丰,无法飞翔。长者再次命令家僮用船板接住雏鸦,它们在船板上稍作休息,展翅飞离。行至一弯道,长者见一人在水中挣扎呼救,张氏提醒长者想起僧人“遇人休顾”的告诫,但长者坚持道:“既然连动物都能救助,又怎能见死不救?”遂命家僮用竹竿将人救上船,为其更换干爽衣物。
    次日,雨终于停歇,长者命家僮先行返回查看灾情。家僮回报,洪水退去后,原本的市头镇已变成一片沙丘,唯有崔长者家的房屋虽遭水浸,但并未被冲走。长者遂命工人修缮房屋,准备带全家返回。
    同乡邻里陆续归乡,但十有八九已罹难。长者询问被救男子是否愿意回家,男子痛哭流涕,自报家门,乃是宝积坊下刘屠之子刘英,家中遭灾,父母生死未卜,家产荡然无存,愿留在长者家中做牛做马,以报救命之恩。长者见其诚心,欣然接纳,承诺将其视如己出,刘英感激涕零,拜谢不已。一场洪灾过后,善恶分明,崔长者一家因善行而得救,而刘英则因长者的慈悲而得以重生,命运的转折充满了悬疑与因果的交织。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崔长者一家回到家中已有半年。此时,东京皇宫内传出惊人消息,国母张娘娘不慎遗失一枚珍贵的玉印,遍寻无果。仁宗皇帝为此事焦虑不已,下令在全国各地张贴榜文,凡能提供玉印下落者,均许以高官厚禄。
    一天夜里,崔长者忽做一梦,梦中神人对他言道:“张娘娘失落的玉印,实乃落在后宫八角琉璃井中。天帝因你平日广积阴德,特遣我来告知此事,可遣亲子前往报知,以期封官加爵。”长者醒来后,将梦境详细告知妻子张氏。恰在此时,家中仆人来报,说登州衙门前贴出了与长者梦境内容相符的朝廷榜文。长者听闻,心中大喜,欲让独子崔庆前往京城报信,以图高官之位。然而张氏心有顾虑,她担忧爱子远行,且认为富贵自有天定,不愿冒险。在一旁的刘英听闻,毅然上前对长者夫妇道:“小人无以为报,既然神人有此指引,我愿代弟前往东京,若能因此得官,归来后愿将官职让与崔庆。”长者见刘英心意坚决,且此事关系重大,便欣然同意,准备了盘缠,打点刘英上路。
    次日,刘英拜别长者夫妇,长者反复叮嘱:“若真能有此好运,切不可忘恩负义。”刘英郑重承诺,随后踏上了前往东京的旅程。数日后,刘英顺利抵达京城,径直来到朝门外,揭下了榜文。守军见状,将刘英引见给了丞相王大人。刘英先报上籍贯与姓名,然后将玉印的下落据实以告。王丞相听后,立刻命人将刘英安置在馆驿中,等待进一步安排。
    次日,王丞相入朝将此事禀报仁宗皇帝。仁宗闻讯,立即召来宫中嫔妃询问,张娘娘这才恍然记起,中秋节赏月时,夜深人静,她与宫女在八角琉璃井边取水嬉戏,不慎将玉印掉入井中。仁宗立刻命人下井打捞,果然找到了丢失的玉印。仁宗遂宣刘英上殿,询问他是如何得知玉印下落的。刘英如实回答,说是梦中神人所告。仁宗听后感叹:“看来你家确实积有阴德。”遂颁下诏书,封刘英为西厅驸马,并将黄娘娘的二公主许配给他。刘英感激涕零,叩谢皇恩。
    数日后,朝廷为刘英新建了驸马府,刘英由此一步登天,权势显赫。然而,随着地位的骤然提升,刘英渐渐忘却了昔日的恩情,不再念及崔长者一家的养育之恩。一场因玉印失而复得引发的悬案,成就了刘英的飞黄腾达,也埋下了他背弃旧恩、忘恩负义的伏笔,为后续的故事增添了更多悬疑与矛盾。
    崔长者自从刘英离家赴京已有两个月,每日翘首期盼着远方的好消息。这一天,终于有从东京来的人带来口信,言称刘英已被封为驸马,位高权重,风光无限。长者听闻,心中激动,立即安排家人小二陪同崔庆一同前往京城,希望亲眼见证刘英的荣耀时刻。
    崔庆拜别父母,踏上前往东京的旅途。不多时,他们抵达京城,找了个客栈落脚。次日,崔庆按计划前往驸马府探访,途中有人告诉他:“前面正有驸马出行,喝道开路。”崔庆便在路边等候,只见刘英骑马而来,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崔庆满心欢喜,想要上前打招呼,不料刘英一见到他,竟喝道:“是谁敢冲撞我的马头?”随即便命侍卫将崔庆捉下。崔庆惊愕不已,问道:“哥哥为何如此冷漠?”刘英冷哼一声:“我哪有什么兄弟?”言罢,不顾崔庆辩解,命人将他带回府中,严惩三十大棍。可怜崔庆,皮开肉绽,双腿血流如注,随后被关入府中监狱。
    小二在客栈得知主人遭难,急欲前往探望,却被阻拦在外。崔庆在狱中哀求狱卒,将实情告知。狱卒同情崔庆,私下予以照顾。原本生活在富裕之家的崔庆,如今遭受如此折磨,身心俱疲,尤其在饥饿难耐之际,更是怀念家中美食。就在这时,一只猿猴攀树越墙而入,手中竟抓着一片熟羊肉,显然是特意为崔庆送来。崔庆乍一看,心中一震,这只猿猴与父亲当年洪水中所救的那只黑猿极为相似。他接过羊肉,狼吞虎咽。此后,这只猿猴每隔几日就会送食物来,从未间断。狱卒见此情景,感叹道:“连动物都有知恩图报之心,人反而不如。”于是,他默许猿猴自由出入,为崔庆带来食物。
    狱卒见状,洞悉猿猴的来意,不禁感叹:“连禽兽尚知报恩,人反而不及。”从此,他默许猿猴为崔庆传递食物。又一日,十余只乌鸦聚集在狱墙外,哀声不断。崔庆心中生疑,猜想或许是父亲所救的乌鸦,便对它们说:“你们若怜悯我,能否帮我带一封信给我父亲?”那些乌鸦似乎听懂了他的意思,纷纷飞到他面前。崔庆向狱卒借来纸笔,匆匆写下书信,绑在乌鸦脚上。乌鸦振翅飞走,不出几日,竟真的将信送达了家中。
    当时,崔长者与张氏正为崔庆音信全无而担忧,忽见一只乌鸦飞落身边,足上系有一封书信。崔长者解开信封,赫然是崔庆的笔迹,信中详细讲述了刘英背信弃义以及他在狱中所受的苦难。长者阅后痛哭失声。张氏询问缘由,看过信后,她痛心疾首:“当初我就说过不要收留外人,果不其然,恩将仇报,害得我儿身陷囹圄,不知如何才能救他出来。”长者愤然道:“鸟兽尚且知恩图报,他身为人类,怎可如此丧尽天良?我必须亲自去东京一趟,查明真相。”张氏催促道:“儿子正在受苦,你快去吧。”
    次日,崔长者收拾行囊,辞别妻子,踏上了前往东京之路。数日后,他抵达东京,找了个客栈住下。第二天清晨,他上街打探消息,偶然见到家人小二,身着破衣,正在廊下乞食。小二一见到长者,抱住他痛哭起来。长者亦悲痛不已,询问详情,小二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长者听后半信半疑,执意要去驸马府找刘英当面对质。小二死死拉住他,生怕他遭到刘英毒手。就在这时,传来通报,驸马刘英出行在即,众人纷纷避让。崔长者站在廊下,待刘英走近,大声喊道:“刘英,我儿,你今日富贵了,就忘了我们吗?”刘英认出是崔长者,却故意装作视而不见,径直走过。长者不肯罢休,紧跟在马后追赶,不料刘英早已命人关闭府门,长者无法入内。他愤怒至极,痛心疾首:“你不认我父子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将我儿囚禁狱中受苦?”于是,他直奔开封府,跪在包公马前,状告刘英。
    包公正巧出府行香归来,见状立即将崔长者带入府中审问。长者含泪诉说了前因后果,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包公命长者暂居府廊下,随即差人去狱中传唤狱卒前来询问:“狱中有名叫崔庆的犯人吗?”狱卒回复:“某月某日监下,他在狱中饮食不济,处境凄惨。”包公听后,下令狱卒立即释放崔庆,不得再为难他。一场因恩将仇报引发的家族悲剧,最终在包公的干预下,迎来了转机。
    次日,包公命人邀请刘驸马至府中赴宴。刘英接到邀请,如期而至。包公亲自在后堂接待,事先吩咐牌军关闭府门,严禁闲杂人等出入。牌军领命,迅速将府门紧闭。一切准备妥当,包公与刘英对坐畅饮,酒至半酣,包公忽然怒道:“为何还不添酒?”厨下报称:“酒已喝完。”包公听后,嘴角浮起一抹冷笑:“既然酒已尽,就用清水替代也无妨。”侍吏应声而去,提来一桶清水。包公命人先用大碗为刘英斟满一碗,对他说:“驸马大人,权且饮下这一碗。”刘英以为包公故意轻慢,勃然大怒:“包大尹好大的胆子,朝廷官员谁敢不敬我?竟然用水来代替酒!”包公冷笑道:“不必生气,众官员皆敬你,唯独我不敬。今年六月,你还曾喝过一河之水,区区一碗清水难道就喝不下?”刘英听后,顿时汗毛倒竖。
    就在此时,崔长者走上前来,指着刘英痛骂:“你这背信弃义的贼人!今日你背叛我,他日定会背叛朝廷。望包大人主持公道!”包公立即下令将刘英拿下,除去官帽官服,将其拖至台阶下,重责四十棍,逼其供认罪行。刘英自知无法抵赖,只得如实招供。包公命人给刘英戴上重枷,投入狱中。次日,包公将此事详细上奏仁宗皇帝。
    仁宗宣召崔长者入殿,听其陈述前后经过。仁宗听后,赞道:“你如此重义,你的儿子应当受到封赏。朕明日便会下旨。”崔长者谢恩退下。次日,圣旨下达:刘英冒功忘恩,残暴不仁,当以死罪论处;崔庆被任命为武城县尉,即日赴任;鉴于崔长者平素乐善好施,朝廷特令地方官府为其立义坊表彰。包公依旨判决,将刘英定罪,随后释放崔庆,为其换上官服,颁发文牒,令其赴任。崔长者随同前往任职之地。同年冬天,刘英被依法处决。一场因恩将仇报引发的家族悲剧,最终在包公的公正裁决与仁宗皇帝的圣裁之下,得以公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