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身为刑部右侍郎的贾似道为太上皇办了一个震动朝野的冤案,那就是用严刑峻法拷打了当年的内阁辅臣张进儒的家人,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栽赃在了张进儒的头上。
张进儒不堪清名受损,因此直接自杀于家中。
此事当时牵扯极大,张进儒是当时有名的儒林领袖,其对钱谦益还有半师之谊,钱谦益有时一点都不给贾似道这个内阁首辅面子也有一部分原因在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张进儒还是贾琏的外公,贾赦的第一任老丈人。
张进儒自杀之后,太上皇迫于压力,决定将贾似道贬官。
当时满朝官员刚刚缓和了一下口气,结果太上皇又说贾似道对士林人士太过残忍全是因为平常少读书上的缘故。
于是决定将他贬到翰林院做七品翰林院编修,美其名曰,让他多读读书,修身养性一番。
这完全不符合祖制,还没听说在六部和地方上干了半辈子的官员还能中途入翰林。
此举自然遭到了满朝官员的抵制,但当时太上皇大权在握,又一意孤行,还斥责满朝官员,说“这等不尊礼化之辈难道不应该多读读书吗?”结果就是最终还是让贾似道进入了翰林院。
满朝官员阻止无果,只能给当时已成为新一代士林领袖之一的钱谦益施加压力。
让其在翰林院百般刁难贾似道,当然,钱谦益最后也没能把贾似道怎么样,虽然后面贾似道离开了翰林院。
但贾似道离开翰林院是以官复原职的身份离开的。
他又成为了刑部右侍郎,且半年后升了户部左侍郎,又半年后升了户部尚书。
不出两个月,又加了东阁大学士衔,入内阁参政。
一年后成为内阁次辅,太上皇退位前夕,让他成为了内阁首辅。
可以说他是太上皇退位后还能牢牢把持朝政最重要的原因,没有太上皇,光是贾似道那不清不楚的翰林院履历,他这内阁首辅的位置就不一定坐得稳。
钱谦益看不上贾似道,觉得他就是个幸进之臣,同样的,贾似道也很看不惯就会写两篇文章,旁的啥都不懂的钱谦益。
本来两人都是江南出身,在这个时代,同乡之谊是可以让两人成为天然的官场上的盟友的。
但两人先后入阁后,经过多年的磨合,两人的关系却从交情淡如水,变成了现在的势如水火。
刘延当然对此是乐见其成的,但该劝还得劝,该制止还得制止。
看到贾似道和钱谦益都闭了嘴,刘延看向一旁一副事不关己样子的严嵩问道:“严阁老怎么看?”
论年纪,严嵩比贾似道还大了将近十岁,此时有气无力的说道:“这制盐法既然是贾玦的,贾玦也是朝廷命官,又是陛下钦点的探花,陛下大可以差人问问,贾玦是否愿意把这制盐法献上来。”
“贾玦愿意就献,不愿意朝廷也不会强求。”
“只是还得提醒他,朝廷官员不止不可行商贾之事,这灶户该做的事他身为两榜进士他同样也不能做。”
“他是个好苗子,误入歧途就不好了。”
刘延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他上交之后,若是制盐法流出去了当如何?”
严嵩继续道:“这新的制盐法既然是贾玦拿出来的,那就继续让他管着就行,想来他是能够管好的。”
刘延明白了严嵩的意思,这次事态无论发展得怎么样,至少今年扬州的盐税肯定是提起来了,并且看情况绝对不只是两三百万这么简单。
贾玦可以说是立下了泼天大功,这种情况一个巡盐御史的份量给他就不一定够了,当然也不是不行,只是容易招人非议。
巡盐御史确实权力够大,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个正七品,与贾玦现在的品级一模一样,且扬州的盐政是个什么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个时候刘延若不给贾玦一点实实在在的好处,且还让他留在扬州的旋涡,那难免给人一种刻薄寡恩的感觉。
但若是让贾玦把制盐法献给朝廷,让贾玦主要负责制盐法的不泄密,那以朝廷现在的风气,制盐法泄不泄露绝对不是贾玦可以控制得了的。
顺便找个理由,就能给贾玦安排一堆反骨仔副手协助他保密新的制盐法。
到时新的制盐法一旦泄露,那就功过相抵嘛!
至于刘延会不会在意新的制盐法会不会泄露,如果凭借荣国府的力量将扬州的盐税恢复,他还真不怎么在意,毕竟还可借机再次削弱荣国府,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