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唐太宗
作者:今天有猫了吗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十日后,神迹再次如约降临。
    所有时空的君臣都翘首以盼,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崭新的武德九年的朝堂,李世民以太子身份统领朝堂,处理诸事。此时,虽然皇帝李渊依旧高居皇位,但不少人的目光都时不时地悄悄转移到了李世民身上。
    【叮咚——欢迎收看万界故事会】
    【本期万界故事会的主题是:盘点那些神奇的太宗皇帝们】
    【本次故事会是神奇的太宗们第三期】
    【此次我们故事的主角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虽然早有预料——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国,再前便是大唐,下一个太宗多半是大唐无疑,但真的得到证实,唐朝的君臣还是颇为惊喜。
    武德九年。
    李渊终于打起了精神,摆脱了自玄武门以来一直的郁郁寡欢。太宗啊,多半就是他这个二子了,虽然被兄弟相残伤了心神,但他这个二子的能力他还是知道的,博得一个太宗的庙号并不算很难。
    但是,神迹、日后的青史又会如何评价他这个发动政变的儿子?又会如何评价他这个父亲?
    不同于李渊的有些怅惘,太子李世民的心情则是略带忐忑。
    他当然是自信的,自信自己能够继承这份大唐的功业,并创造一个不输前人的盛世!他可以,不,应该说他必然能够做到。但尽管一直都从容自信,此时李世民也不免略带一些紧张。
    他做到了吗?他做的有多好?他的理想真正实现了吗?
    至于政变,他做下决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对这方面的评价反而看的比较开——只要他的理想、功业能够实现,这一点又算什么呢?
    更不用说太宗这个庙号了,当然只会是他李世民。
    贞观三年。
    与武德九年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的太子李世民不同,此时的李世民更加自信。
    三年的执政,让他更加全面地掌握了大唐这个帝国的情况,也让他更加有所把握,同时,他的一些政治理念已经初步推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宋朝,开宝元年。
    用了十天时间处理种种事务,并努力让自己从之前靖康的暴击中挣脱出来的赵匡胤看着神迹此次的主题,叹道:“唐太宗,贞观之治啊。”
    唐太宗,贞观之治,这两个词在此时早已脱离了原本单纯的指向某个帝王、某个年号治理的含义,转而不断向某种概念的层次攀升,从两个单纯的名词,变成了概念性的指向——盛世明君,尧舜以来最光辉的帝王形象,天下大同之外最有力的政治象征。
    赵光美此时也在观看神迹,但不知是否是上次的刺激过大,此时他的脑回路却奔向了另一个方向:“这太宗的神奇,不会都是非正常上位吧?”不说别人,就说辽国,他记得辽国的太宗好像登基的时候也不是很正常。
    “……”赵匡胤沉默了,他不想提这件事。一提他就会忍不住想起来赵光义,一想起来赵光义,他就忍不住想到那个靖康彩蛋……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看到此次的主角是唐太宗,也十分激动,唐太宗是他十分欣赏的皇帝,之前建立帝王庙祭祀历代开国帝王,他都是祭祀的唐太宗李世民,而唐高祖李渊被他踢了出去。
    固然其中有他认为李渊是隋朝大臣,起兵是造反、乱臣贼子的原因在,但更重要的还是他更欣赏李世民。
    【唐太宗,一个猛男。】
    【在唐朝初立之际,他四处征战,完成了唐朝对中原的统一;其后,接手了唐朝基业,发扬光大,扭转南北朝以来的混乱风气,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同时,他使唐朝的威名远迈海内外,四方臣服,唐朝的光辉洒遍天下。】
    【唐太宗的名字也成为了一个符号。】
    【当然,他的神奇之处也有很多,他是大唐宫廷政变的发起人,是整个西域乃至四方各国的天可汗,是唐朝直至灭亡也不曾改变的全民白月光。】
    【唐太宗,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高祖李渊第二子,李世民。】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激动无比:“克明,辅机……你们看到了吗?朕……”令他惊喜的并非唐太宗的身份,而是唐太宗的一系列功业。
    发扬光大,扭转风气,四方臣服,光辉撒遍天下……天可汗!
    长孙无忌等人同样激动,毕竟李世民做出了如此功业,那备受重用的他们这些原秦王府属臣,必然也会是这些功业的成就者之一,日后青史,必然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不谈这些,他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想要使天下平稳,百姓富足,万国来朝……陛下成为了天可汗,这也侧面证明了他们政治理想的实现。
    除了一系列秦王府旧臣外,朝堂上的其余官员同样热血涌动。当今陛下有着如此成就,还有着能够任用东宫旧臣的心胸,那他们是否也能参与到这一盛世的缔造之中,让自己名留青史?
    武德九年。
    太子李世民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样的定论,对他收拢朝堂人心更加有利。当然,这样的成就同样让他振奋,那个自己创下如此成果,自己也必然可以,甚至更上一层楼!
    李渊看着神迹,默默叹息,既然如此,那二子就随他去吧,等神迹结束后,自己也退位便是了。
    真正倒了霉的是开皇年间的李渊。
    开皇十八年。
    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面面相觑。唐朝他们不知道,但李渊他们可是知道的。
    作为独孤伽罗四姐的儿子,李渊一向颇得独孤伽罗的喜爱,这种喜爱自然而然连带到了杨坚的身上。
    杨坚建立隋朝后,李渊一入朝,就担任千牛备身这一非亲信不得担任的职位,时常跟随杨坚左右,杨坚对这个外甥也颇为宠爱看重,随后又让李渊担任谯(安徽亳州)、岐(陕西凤翔)的刺史,而此时李渊正在陇(陕西陇县)担任刺史。
    他建立了唐朝?
    那究竟是自己在位期间、还是太子继位后发生了篡位之事?
    毕竟南北朝以来,宫廷政变并不少见,大多都是将权力从一个贵族转移到另一个贵族手中,但原先的贵族也并没有脱离出这个权力的圈子。
    独孤皇后先下了决定:“先把他召回京城,至于唐国公府内暂时先不用动作。”
    开皇十八年的李渊还远在他乡,而开皇初年的李渊可就在杨坚身边担任千牛备身,顿时就被杨坚和独孤皇后叫到了面前。
    大业十年。
    自杨玄感叛乱后,就越发敏感多疑、暴躁的杨广听到了那句“当有李氏应为天子”的谶言后,就对身边所有知道的、他认为有反叛之心和反叛能力的李氏之人严加关注。
    本来李渊也是他心目中的嫌疑人之一,但李渊近来表现得越发荒诞享乐,他也就暂时放过了李渊。
    此时,却看到了神迹中的唐高祖,“是李渊?!”杨广面色阴沉,若是杀掉李渊……
    【对了,在这里稍微解释一下“白月光”。】
    【此处的白月光可以理解为一直放在心上,不断追求的人物,是理想,是信仰。】
    唐朝,贞观三年。
    “白月光,是这般含义吗?”李世民几乎有些恍惚了,他虽一直坚信自己必将能够创下不世功业,但却也从未想过自己会在大唐人心中拥有如此高的地位,他有些哽咽,“朕……”
    “二哥,这是你值得的。”长孙皇后在他身旁温柔道,显然对此也极为喜悦。作为陪伴李世民一路走来,相知相伴、举案齐眉的妻子,她对于李世民付出的种种心力可以说再清楚不过了。李世民能够获得如此赞誉,都是他应得的。
    武德年间。(其他时空)
    尚且还是太子的李建成面色颓然,肩膀顿时垮了下来:“输了啊……”如果说李世民仅仅是当上了皇帝,他或许还有一争之力。但此时李世民享有了如此高的评价,他又拿什么去与之相拼?他用什么和这样的煌煌功业相较?
    找个机会,自请废太子吧,或许还能有个好点的结果。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妻子太穆皇后窦氏的第二子。】
    【他出生时,李渊还是隋朝的唐国公,又历任谯、岐、陇三州刺史,备受隋朝的建立者、隋文帝杨坚的信重。】
    【而同时,李渊可称隋文帝杨坚“姨父”。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正是隋文帝的妻子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四姐。因而,李渊李世民与隋朝皇室有着相当近的血缘关系,其后的隋炀帝杨广亦是李渊的表兄,李世民的表伯。】
    【另一方面,太穆皇后窦氏同样出身名门。】
    【其父窦毅是西魏、北周重臣,母亲则是宇文泰之女、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太穆皇后与舅父周武帝关系极好,时常被带在身边教导。而杨坚建立隋朝后,虽对宇文皇族亲王多有杀戮,但宇文氏和姻亲依旧活跃在上层权利中心。】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李世民,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文武皆通,特别是武略方面,继承了北方军事贵族的优良传统,精通骑射,这也为后来他征战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朝,武德九年。
    听着神迹细数李家的历史,李渊不由也回想起了自己幼时的生活。
    小时候,自己父亲尚在之时,母亲的身体也健朗,自己的童年可以说是无忧无虑。七岁时,父亲早亡,自己袭封唐国公,当时自己受到了姨父和姨母的诸多照顾,后来还从“大野渊”改回原姓。
    不可否认,姨父姨母对自己恩情深重,但自己是什么时候起了野心呢?大约是自己担任太原府留守,有了这个与自己封号相同的地区的职位吧,后来又听说了那个“李氏天子”的谶言……加之表兄杨广与自己关系算不上好,而隋朝又摇摇欲坠……
    贞观三年。
    李世民则是想起了母亲在世时的温情时日,他自小就与母亲关系甚好,也深得母亲的宠爱。
    汉朝初年。
    刘邦听着神迹讲述,自己算了算这一大堆人的亲戚关系,不由道:“这不就是一群贵族内部通婚和亲戚关系吗?隋文帝,他的妻子和唐高祖的母亲是姐妹关系,而隋文帝应该还是在那个北周之后建立的这什么隋朝,而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又是北周公主的女儿……”
    这可不是什么平民小官的出身啊。
    “而且,依神迹所言,宇文氏皇族虽然被杀,但其余的宇文氏还依旧能够占据高位,不受影响。”张良也叹道,这和那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贵族实在有些相似。
    “不过,这隋朝莫非如秦朝一般,二世而亡?”张良想着那个隋炀帝,推断道。
    隋炀帝既是李渊的表兄,那就是隋文帝杨坚之子,而能够得了“炀”这么一个谥号,显然不是什么好情况。再加上李渊的年龄推断,时间必然不可能太过靠后,那隋朝的结果就很明显了。
    萧何对此表示赞同,随即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北方军事贵族又是何意?”这里面三个词,北方,军事,贵族,都很简单。但连起来又是新的问题。
    军事贵族如何形成?唯一能够借鉴的就是秦朝的军功爵制度下的庞大群体,但为何要加上一个“北方”这样的方位限定词?
    同时,这个北方军事贵族的优良传统,这里可以看出李家并不是唯一的北方军事贵族,这样的贵族很可能是一个整体,而不止于一家一姓,且还有着能够形成传统的长久岁月。
    固然应该有乱世的原因——太穆皇后的父亲能够接连成为西魏北周重臣,而太穆皇后又是在隋朝时身处上层,说明朝代更迭相当迅速,与乱世也相差不离。
    只是,乱世之中掌握军队的人虽然确实能够一时风光无限,但也多是一时之事。要让自己、其他掌握军权的人能够绵延下去、始终掌握权力直至形成“贵族”,却并不容易。
    ——————————
    ——————————
    太原有唐尧的古称,也就是尧在太原建都“唐”,而李渊受封唐国公,后来被派到太原,这也被认为是他产生野心的一个来源
    另一个就是,父亲的表兄是儿子的表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