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雁门之围-晋阳起兵
作者:今天有猫了吗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其后,杨广登基,是为隋炀帝,庙号世祖。】
    【杨广登基,对李渊一家是好事儿吗?】
    【不是。李渊虽然与隋朝皇室有着极近的血缘关系,但并不代表他们之间关系好。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对李渊十分信重、独孤皇后又十分宠爱,自然顺风顺水;但表兄杨广和李渊的关系并不亲近。】
    【于是,在杨广在位期间,虽然因为有亲缘关系,对李渊并未忽视,但也未曾重视。】
    【同时,登基后的杨广,不再需要像皇子、太子时期一样扮演一个完美人设,他性格中的种种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这些性格缺陷,对李渊一家也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唐朝,武德九年。
    李渊想起杨广登基后的种种行为,以及自己家生活的变化,对神迹中的话是赞同的。
    杨广这个表兄,他能够在杨坚和独孤伽罗两人的眼皮子底下表演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说明他确实是有能力的,但他性格中的缺陷太大了。
    这不仅葬送了隋朝,也让所有在他统治期间的人日子不好过,李家也是其中之一。
    特别是那个李氏天子的谶言出来后,他一家子简直每天都在殚精竭虑,其中有野心诞生,但更多的是时刻提防自己被诛杀。
    【杨广登基十四年后,隋朝灭亡。】
    看到这句话,杨坚感觉自己一口血要喷出来了。
    【杨广登基后,改元大业,起初的几年他如其他皇帝一般按部就班,稳固着杨坚留下来的庞大帝国。】
    【而李渊也还在各地担任官职。】
    【但很快,杨广性格中的缺陷暴露,或者说,杨广认为自己不需要再进行掩饰和克制了。】
    【一大表现,就是他开始广泛地持续地对外征伐。】
    【大业七年到八年,隋朝第一次征讨高句丽,败于辽东城(辽宁辽阳)。】
    【大业九年,杨广再次发兵。而就在同一年,李渊调任卫尉少卿,掌管宫廷禁卫事,开始由文官转任武职,并在怀远镇(辽宁辽中)督运粮草。】
    【还是在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反隋,李渊就被任命镇守弘化郡(甘肃庆阳),兼知关右诸军事。】
    隋朝,开皇十八年。
    “由文职转为武职吗?”杨坚看着李渊在此之后的各个官职。先前李渊基本是担任各州刺史,虽然关陇集团影像下的几代王朝,文武之间并没有如宋朝那么泾渭分明,但到底还是有所区别的。
    李渊本就出身八大柱国之一,各个柱国又相互联姻,他们在军队内的关系网可以说是密密麻麻,从未、起码到李渊这一代还没有断绝。而此时李渊转任武职,他和军队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
    当然,这并非说杨广不应该任用李渊为武职,只因为他出身柱国。并不至于如此,换成杨坚,条件合适,他也会让李渊担任武职,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渊确实从中获取了更多的力量。
    倒是杨广的行为更值得他注意。
    一说起这个,杨坚只觉得自己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连续、广泛地征伐?七年到八年发兵,九年就再次出兵?”而且看起来这绝对不是结束,倘若只有两次,可不能称得上“连续”征伐。
    “他脑子是进水了吗?性格中的缺陷,性格中的缺陷就是这样?”杨坚要被气死。不是说攻打高句丽是错的,但是你不能这么连着来吧?
    独孤伽罗也觉得难以理解:“广儿不是那种没有征战经验的人啊。”当年隋朝初立、荡平南方的时候,杨广也曾前往并立下功劳,这样的经历,说明杨广对征战还是有了解的。而攻打高句丽后,他难道不知道要休整一下、爱惜民力吗?
    “也就是说,广儿不再掩饰的问题,就是他不认为需要爱惜民力?”独孤伽罗从中提取关键。
    杨坚冷笑:“怕是还有好大喜功吧。”他喃喃道,“伽罗,十四年啊……”
    【杨玄感叛乱后,杨广的神经日益紧绷,越发多疑暴虐。恰在此时,又传出来了“当有李氏应为天子”的谶言,顿时杨广的目光就关注到了他觉得有危险的各个李氏官员贵族身上。】
    【李渊也不例外。】
    【一次,杨广命李渊去他巡行所到之地,李渊因病没有去。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杨广就问王氏李渊为何迟迟没有到来,王氏回答说李渊病了,但杨广接着道:“病的要死了吗?”
    李渊知道以后,日益恐惧,因此无节制地饮酒、收受贿络自污以求自保。】
    【如此,杨广才逐渐对李渊放松了杀意。】
    【但此时的隋朝江山已经摇摇欲坠,不仅内部动荡不安,外部敌人也开始进犯。】
    【大业十一年七月,杨广去汾阳宫(山西宁武县)避暑。八月初八,突厥的始毕可汗趁杨广巡游北塞之机,亲自率领几十万名骑兵突袭。】
    【和亲的义成公主派人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杨广,于是杨广带人避入雁门城(山西代县),但突厥并没有放弃,而是包围了雁门。】
    【八月二十四,杨广诏令各郡县发兵救驾。同时,又暗中派使者向义成公主求救。】
    【李渊就是此次收到诏令的官员之一,与他同行的,还有十六岁的李世民。】
    【在这里,李世民初步展露了他在军事方面的天纵之资,他建议隋军采取虚张声势的方法,以此来恐吓突厥。】
    【最终,在各地救驾兵马到来、义成公主又通知始毕可汗北方边境不稳的情况下,始毕可汗退兵离去,杨广终于获救。】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看得津津有味,及至讲到十六岁的李世民随军前往救驾之时,他不由感叹:“果真是少年英杰之辈!”在军事方面的天赋过人,那岂不说明日后这李世民广泛参与了唐朝起兵、征战天下的过程?
    这等天骄,虽然不是朕,但朕同样拥有!一想到这里,刘彻就越发美滋滋,不过是匈奴而已,待汉军出征,必将让他们再无侵袭大汉的可能!
    “不过,朕倒是有些好奇,”他满脸都是听故事的求知欲,“先前那个藩王起兵作战的明太宗经常御驾亲征,这位唐太宗登基后,也会御驾亲征吗?”
    汉朝初年。
    刘邦已经看到了隋朝的终末:“此次雁门之围,隋朝再无回天之力了。”
    巡幸塞北本身没什么错误,但被突厥抓到机会并包围数日,这对杨广本人是个打击,对那些接到消息的官员贵族们同样是个信号——隋朝、杨广的威望再次严重动摇的信号。
    与他的白登之围不同,大汉初立,他刘邦本人的威望依旧鼎盛,何况汉朝的这些人都是跟随他征战天下的老伙计们,可杨广不同。
    一方面,这些人不少都有着不低的出身,有些更是顶层贵族集团的背景,面对这样一个狼狈不堪的皇帝,他们心里会想什么?更何况,杨广也并非开国君王,他的身边没有开国那样的团体;
    另一方面,隋朝本身就已经摇摇欲坠了啊!屡次征伐,带来的绝不止一个杨玄感,而是更多看得见的波涛、看不见的暗流。
    【杨广在这次围困中遭受了心理上的巨大打击,随后越发骄奢淫逸,不复从前的雄心壮志,当然,也可能是他发现了隋朝已经走到末路,难以挽救。】
    【与杨广不同,李渊这里则是不断发展。】
    【大业十二年,李渊升任右骁卫将军;大业十三年,李渊正式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晋阳宫监。】
    【在这里,李渊等李氏众人展开了他们的野心,太原也成了李家的根基之地。】
    唐朝,武德九年。
    “太原啊,”李渊对太原充满着美好的回忆,他回想起自己任职太原时的喜悦,“朕受封太原留守,这与朕的封国正是相当,这是天意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得了上天的启示,自己怎能不为之欣喜,不尽心筹谋打算?
    与他同样对太原充满美好回忆的还有李世民。
    李渊得到太原留守的职位后,欣喜的并不仅只有他这个当事人,李世民、乃至李建成等人同样感到喜悦,这对他们来说一样是好事。
    况且,当年在太原,李世民可没少结交豪杰之人,这也是他的羽翼的来源之一,比如长孙顺德和刘宏基。
    【而隋朝的局势越发糜烂。】
    【大业十二年,杨广南下去了江都,带着朝堂百官和后宫妃嫔,十万骁果,打算在他一直很喜欢的江都度过最后的人生。】
    【而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各路起义兵马已经有了各自的气候。河北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达到了十余万人,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涿郡通守郭绚;瓦岗寨的李密、翟让带领瓦岗军获得了大海寺之战的胜利、夺得洛口仓,威震中原。】
    隋朝,开皇十八年。
    杨坚看得气不打一处来:“他就这么跑了?”没错,就是跑了,在杨坚看来,杨广带人前往江都的行为,与逃跑并无不同。“他导致了朕的大隋烽烟四起,他就不想着能否补救一下?”最起码,不能保留下半壁江山?
    独孤伽罗摇摇头:“看来广儿还是太过顺遂了,才让他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愿面对。”或者说,当发现事实和他自己的认知有了大出入后,根本无法接受,立刻选择了逃避。
    杨广的认知,就是觉得他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不然,他在有经验的情况下,为何还能选择接连征战?但是,当他从自我认知中走出来、看到现实的情况后,发现和他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烽烟滚滚、无法压制……
    “广儿并不愚笨。”独孤伽罗叹口气,要是真愚笨,如何能够换来他们夫妻的赞赏?“但是,他的伪装下面的缺陷太大了。”
    唐朝,贞观三年。
    程咬金等出身瓦岗寨的文臣武将们不由得有些陷入回忆。
    瓦岗寨尚未分裂的时候,他们还聚在一处,当时李积还是徐世积……
    李世民也想起了当初的瓦岗寨,不说别的,从瓦岗寨给大唐输送人才的数量上讲,他对瓦岗寨还是很有好感的。大唐如今,有不少重臣要臣出身于瓦岗寨呢。
    【面对隋朝一副末年的样子,李渊和他身边的人自然也动了心思。】
    【他担任太原留守后,时任晋阳县令的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与李渊时常往来,而刘文静又和李世民交好,二人有时就会交流对隋朝的看法。】
    【瓦岗寨李密势大后,刘文静因为和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进了监狱。对了,顺便说一下,李密也是出身于八柱国之一,先祖是李弼。】
    【虽然被关进了监狱,但李世民仍旧去探望刘文静。刘文静认为,此时天下大乱,正是顺天应人、高举义旗的大好时机。况且,李渊本人手中有兵数万,而周边的百姓也来到太原城中避乱,“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
    【李世民对此十分赞同,于是部署宾客,潜图起义。但李世民担忧李渊会不同意自己的建议,对此,刘文静拉来了和李渊交好的裴寂,三人一同谋划。】
    【在身边人和二儿子的反复劝说之下,也或许是隐忍得已经足够了,李渊终于下定了立刻起兵的决心。】
    唐朝,武德九年。
    李渊看着神迹复盘当年起兵前后的事情,又想到最近发生的变故,只能叹息,他的二儿子确实足够果断敏锐。
    当时他确实起了心思,面对那样的情况、自己又有力量,怎么会不动心?但是,他二儿子在整个筹划起兵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锐意进取、勇于决断、以及对整个局势的把握也是他不曾料到的,还有就是李世民展露出来的招揽人心的能力。
    宋朝,开宝元年。
    “晋阳起兵了,”赵光美道,这些都是他们知道的历史,现在也就像是看着历史在一步步发展一样,“从这时开始,唐太宗就踏上了他的道路啊。”
    先前的雁门关救驾只是稍稍展露了他的天赋和心性,从劝说唐高祖李渊起兵开始,李世民的光华才真正开始绽放。
    此时的李世民年纪多大?不过十八。但他的心性已然足够成熟,能够担负起起兵造反的要事,担负起这样沉重的责任。